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主体创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用32个字对经历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做出了高度凝练的表达,内涵极其深刻,从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实践和价值归宿四个方面,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境界展现在世人面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改造社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理想社会的历史创造实践中所具有的强大认知力、顽强意志力、坚决行动力和恒久感召力。伟大建党精神所独具的主体创造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英勇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红色基因密码和根本精神力量。

一 强大的认知力

一百年前,面对中国近代以来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压迫和在封建军阀专治统治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何团结带领人民摆脱苦难和屈辱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投身群众斗争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中国社会处于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双重矛盾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觉醒。中国共产党人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价值目标,从理论求索中探寻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性揭示,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为崇高理想,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所揭示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强大认知力,即在学习、吸收世界文明先进思想的过程中,找到了改造中国社会、建设人类理想社会的真理所在。真理的力量和理想的光芒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在以真理唤醒群众、武装群众的斗争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揭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简单套用原理,不照搬他国经验,而是植根于中国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机理,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功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始终以强大的认知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科学理论,并深深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其中,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铸就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整体凝结的精神力量。

二 顽强的意志力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变的价值追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都不退缩,显示出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在改造中国社会、掌握自身命运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顽强的意志力。意志作为主体依据自身所确定的目的、通过调节支配自身行为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人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力量,一经科学认知而确定奋斗理想,意志力就成为决定能否取得成功的首位因素。伟大建党精神所揭示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品质,同时这一意志品质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奋斗中不断得到锤炼,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百年历史奇迹的精神密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着理想的奋斗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历经挫折而不馁,一往无前接续努力走出来的。正是中国共产党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凝聚起党领导人民改造社会的主体精神力量,从小到大、由弱而强,一步步朝向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道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在那么弱下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在历史洪流中,人民选择了跟着共产党走,将对自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的集体实践力量,从而使中国社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新貌和强大活力。

三 坚决的行动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党领导人民投身价值实践的社会创造史,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团结带领人民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全过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展现出主体在改造社会中的坚决行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所凝练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内涵表达,就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实践品格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在领导人民投身革命斗争中进行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因所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干部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党团结带领人民的坚决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坚决的行动力是社会集体实践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将全民族牢牢团结在一起共同行动所形成的政治优势和强大力量,是中国道路之所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因。

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坚决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将对价值目标的追求付诸行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无数革命英烈以自己的生命付出,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幸福的新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多万人。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正是以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不断书写下辉煌的历史篇章,构建并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以向党中央看齐的坚决行动力,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天地。

四 恒久的感召力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始终把对党的忠诚和人民至上牢牢地熔铸在一起,将党性与人民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伟大建党精神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刻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价值归宿,彰显了主体在改造社会中所具有的恒久感召力。感召力作为一种人格特质,是主体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全凭信仰和人格的力量实现领导大众和鼓舞他人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高尚人格,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完成了中国其他阶级及其政治力量不能肩负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理想社会的使命担当,既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党在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所形成的感召力,以其彻底的价值归宿将恒久地熔铸在通向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以其鲜明的建党宗旨聚集起中华民族的最优秀儿女,使党在领导人民创造理想社会的实践中始终以先锋姿态和榜样力量感召社会、鼓舞民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的忠诚,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其他利益,只有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地忠诚于党,才能不负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把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将党和人民始终联系在一起,作为努力奋斗的共同价值归宿。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党中央号召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就是把党所确立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实践和价值归宿转化为每一个党员自身的精神动能,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争取更大光荣。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彰显其主体创造力量,是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根本所在,是党领导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之源。 pxxWkfFesZL217ja5AHlT2FHQHCtzsztLOA0rSzifPq2nCpeNjJzXDnyRJoNED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