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化精神确实是一个大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共出现了79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从中足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是每一位社科学者都应当关注和考虑的问题。曹劲松同志的《文化精神赓续与传播》着眼于文化强国,从建党精神、时代精神、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城市文化、文化产品等多方面对中国文化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展现了诸多的可能,在行文中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苦心探求与深刻思索,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热爱与强烈的文化自信。

中国精神是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创新精神的表征,是中国人自主自强的独立精神,是中国人兼容并包的博大精神,是中国人崇德尚礼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人在追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于艺术创作与文化研究,会生发出新的生命气象。它是我们可以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恪守中华民族之本的精神支柱。文化精神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领域。人类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终理想亦是共通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多种变化,需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深度连接的方式。我们要用美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相互尊重中,以对话的方式把中国文化“走出去”变成中国文化被“请出去”,使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世界所共享,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生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传播有3个“一”: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心连心,就能情相依、脉相连,在人类共同命运的海洋里,相互依存,扶助前行!

中国的文化自信体现在深厚博大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生机勃勃的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精神。要在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中,将文化自信筑牢、延续并升华。曹劲松同志的《文化精神赓续与传播》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将学理建构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二是体现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三是把握文化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内在关联。愿曹劲松同志的这本书能唤起更多人对文化精神的重视,令中国文化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祝愿曹劲松同志在接下来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中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是为序。

吴为山
2021年12月 kk4TojMrVkQOObu2hHu99ovsejoJD0S36CKG8rBX/ZvLW7nEISAgMgCYplwP1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