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撒梅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东郊的龙虎族人不叫撒梅,史书上别有其称。明代天启年间成书的《滇志》有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撒弥猡猡,男挽发如鬏,长衣短裤,布系腰。妇短裳,五色短裙。滇池上诸州邑皆有之,拙于治生,无盗贼。山居者耕瘠土,贩薪于市,终岁勤勤。滨水者浮家捕鱼,仅能自给。”《滇志》作者刘文征是云南右卫人,万历癸未十一年(1583年)登甲第,家居昆明城南(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清代修志,对龙虎族群的概括大体沿用《滇志》。所不同的是由晚清至中华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昌明,人们自觉对带有污辱性的“猡猡”二字做出更正,书为“罗罗”。

小石坝村国家退休干部李炳顺,他是族群中对撒梅历史文化很用心的知识者

“撒梅”二字,源起于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会议。据当事者李家贵的儿子李炳顺讲述:其父出席了这次座谈会,其时宋任穷(时任云南省领导)在任,议题是“酝酿成立政协”。李家贵是中华民国后期龙虎族人的保长,小石坝村人,有一定的文化及办事能力,在族群中有代表性。议及民族问题,李家贵说:“汉族叫我们罗罗,是污蔑,国家书上称我们‘散民’,也可以说,现在解放了,当家作主了,应改为撒梅,意思是民族就像朵朵梅花散落在昆明东郊的大小山头上。”寓意很好,古籍对此族群称谓还有撒弥、洒美之称。“撒梅”二字取其近音,政府认可,龙虎族人赞同,遂定名“彝族撒梅人”。李家贵于1968年病逝。李家贵言及“国家书上称我们‘散民’”之事,源自该族群向外界介绍他们历史上颠沛流离时的自称,我在走访族群时亦多有所闻。

但是,在撒梅族群的自称中,他们大量使用的是“撒尼”二字,成年男子称“撒尼帕”,成年妇女称“撒尼嫫”,民族头人叫“撒尼尔敦”,村寨称“撒尼卡”,民族语言为“撒尼概”。由此可以推测昆明撒梅与路南撒尼渊源极近。村老曾经讲述:大难来时,昆明城里的民族,有钱的,举族迁到很远的地方;贫困的,就近找山区避难。以此推断,撒梅与撒尼本应是同一族群支系。

在中国的西南省份,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口众多。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共有彝族776.2万人,有470.5万人生活在云南省,他们聚居在楚雄、红河两个自治州及14个自治县,于全省各地均有分布。云南彝族的分支极多,有自称的就三十多种,如诺苏、罗武、罗罗、撒尼、散民、阿细、撒马都等。有他称的四十多种,如花腰、明朗、土里、子君、夷人等。支系众多,一是因为彝族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是以氏族酋长、寨老统领,由一个个血亲族群形成村寨聚居的,这是历史遗存和民族习惯;二是因为大山大河的阻隔。彝族多聚居山区,主要分布在大雪山、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无量山等山区和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元江、红河、澜沧江、南盘江等江河沿岸,生存空间的封闭使生活在独立地理单元的族群自成体系。三是因为民族性格的率性,即所谓“住哪里山放哪里歌,喝哪股水放哪样腔”,连民族服饰都是自在自为,花样迭出。彝族族群支系是以族群血脉、居住地理单元、婚嫁、方言、服饰等要素为标识的。

撒梅族群就是生存于昆明东郊三尖山、呼马山、金马山、老爷山等地,劳作于滇池宝象河流域的一群彝族族民。在一朵云村访问时,一位老妪告诉我,撒梅还有三个村寨坐落在老爷山东麓的宜良坝子,是从一朵云迁移过去的。 aIN+5NE7vDS3YLyAKQXnoJidL2OFH6Nmkbk9x7VQcNTrtRIMiQ+1aaHLREUI6E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