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喻国明

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传播媒介的迭代也以一种“更高、更快、更强、更聚合”的方式在进行。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媒介正在由“传递信息的工具”转向“关系的纽带”,由此,媒介的形式外延被大大拓展:任何一个客观存在于人们周围的“物”(一张餐桌、一个教育系统、一杯咖啡、一个教堂里的讲道台、一个图书馆的阅览室、一个油墨盒、一台打字机、一套集成电路、一间歌舞剧场、一次会议)都可能传达信息,但它们并不是自然而然成为“媒介”的,它们成为媒介的关键取决于它们所关联的社会要素对于此一场景下的人的重要与必要程度,以及这个人基于这种关系认知与感觉基础上的决策,由此,所谓媒介就不再只由媒介机构和媒介实体来定义,而是由媒介使用者来基于关系的认知来界定。什么能够以“更高、更快、更强、更聚合”的方式来帮助人们认知和定义这些关系的价值及重要性、紧迫性呢?显然,基于数据与人工智能处理的算法恰恰将所有这些内外部关系关联起来,进行重要和必要性评价,并提供这种可供性给予特定场景中的人作为选择与决策的“中介物”(即媒介),由此,我们说“算法即媒介”,这是未来媒介的基本形式。

信息革命与未来传播研究是一个大课题,在其之下有众多值得研究的分支。其中,新时空研究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欣闻李慧娟的新著《流动的时空: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崛起》即将问世,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详读全篇之后,深感年轻学人崛起的速度和力度。慧娟延续了博士研究阶段的研究逻辑,并以她的聪慧和扎实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巨大的创新性努力,该著已然成为一个新传播时空研究领域的具有坐标意义的研究成果,实在是可喜可贺。具体地说,这部著作的创新点表现在:

本书以社会时空理论为基础,以“新移动范式”为研究导向,结合移动互联网从开始发展到高度普及这十年的时间线,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社会时空结构的重组和日常生活变化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根据本书的研究思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助力,社会时空重组路径分为三步:首先,社会时空加速,从2009年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开始,到2019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普及期的十年中,媒介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从传统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过渡的期间,技术的发展使“加速”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手机的碎片化使用加剧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张感,使“时间荒”和多任务处理行为成为普遍现象,压力化生存成为常态。其次,社会时空加速发展促进了社会时空分层,在社会整体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流动性也随之增强,基于移动终端,人们时常在线上空间和线下空间之间无缝切换,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生活节律,并且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拥有的生活节律也不尽相同,体现出显著的群体差异和阶层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多样化生活族群的产生。移动互联网社会中的社会分层还不仅限于此,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络社群的信息流动同样体现出圈层化传播现象。最后,以此为基础,社会时空分层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时空的延伸,社会时空分层激发了线上、线下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经历了新一轮的数字化重构,延伸了人们进行公共参与和社会交往的范围与空间;在新兴的移动媒介和传统线下媒介的共同作用下,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开始形成新的传播基础结构网络,在移动新媒体使用方面,城乡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近年来,欧洲学者如英国的社会学家约翰·厄里、德国的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等结合对现代社会流动性的思考,相继提出了“新移动范式”的研究转向和“社会加速理论”。厄里是从技术主义角度出发,认为“移动”已是许多学术和政治领域的中心议题,我们研究的重心应该转向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是如何在移动中形成和变化的;而罗萨则从批判的视角,提出传播技术的加速改变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加速带来的是更快的世代更替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蔓延。本书基于定量调查数据,目的也在于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时空的结构性变化和社会加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及公共参与带来的影响。欧洲社会认为,从21世纪开始,我们的社会将普遍进入“后增长社会”,“智能”“包容”“可持续性”将成为公共政策的主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其增长率也随之放缓,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社会生态的深耕与建设。在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通过移动媒体平台培养和促进人们的公共参与及良性互动,塑造社会认同感,减少异化,增进共鸣,将是传播学人努力的方向之一。

进言之,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改造,甚至生态意义上的变局。这便引发了我们作为传播学研究者对于传播领域的核心概念——媒介及新媒介——的深层思考。如何定义媒介?如何理解新媒介之新?其更新迭代的深层逻辑是什么?可以说,对媒介的本质理解是我们对于传播,尤其是未来传播及其社会发展实现自觉及有预见性把握的关键。

何谓媒介?媒介(medi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s”,意为两者之间。媒介是传播信息的组织形式,指人类社会一切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及其所有形式。如何来理解“新媒介”之新呢?从理论的渊源上看,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论断为重新理解媒介提供了有创见的思路。在麦克卢汉看来:“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是要在我们的事务当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任何媒介或者技术的‘讯息’都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这就意味着,媒介是人感知和经验外部世界的“中介”,即“连接者”。它不是或主要不是指器物本身(如报纸、广播、电视之类不过是这些连接关系的承载者,而不是这种连接关系本身),而是由其关联起来的全部关系和意义的总和。从本质上说,任何一种媒介技术都是对于人的社会关系与关联的一种形式构造,人的任何社会关系的发生、维系与发展都依赖于作为中介纽带的媒介。因此,人类社会的一切媒介,本质上是其社会关系的隐喻,它构造了社会,而其任何意义上的变化与迭代,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发和促成社会的变革与迭代。因此,正如麦克卢汉所言,“任何的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技术的升级换代,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的再造及基于这种社会关系再造的资源再分配。显然,“新媒介”(new media)的本质不是指具体的工具实体在实践序列上的先与后,而是每一次传播技术改进或革命所带来的社会联结方式的改变与拓展,即新媒介之“新”,本质上是看它是否为人类社会的联结提供新的方式、新的尺度和新的标准。由此,使人们能够探索更多的实践空间,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领地,去展示和安放人们的价值、个性以及生活的样态。

慧娟的新著《流动的时空: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崛起》无疑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媒介、新传播及其社会效应研究的理论力作,特为推荐,是为序。

2021年8月22日于北京浩思家园 onSi6qmauRA6K//rXuGoryN/vMcjX853H6cUv0VbP1yuEOVoiH6RhIhhLpnD6w9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