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情况下,城市居民的健身热情也随之高涨。近年来,在众多的健身项目中,城市马拉松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发展形势如火如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中产阶层参与其中,构成了当代城市居民健身休闲运动中的一道亮丽景观。然而,与当前跑步健身所展现出来的火热局面不同,国内社会学界针对这类社会现象所进行的学术关注和研究显得相对冷清,缺乏对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动因、社会文化以及群体心态的深入探究和系统分析。鉴于此,本书的内容主要以个体化作为理论基础,以认同理论作为分析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序贯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对构成当前城市马拉松爱好者群体之主体的中产跑者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考察。全书共包含十章的内容,各章简介具体如下。

第一章主要从现代性这一社会学议题出发,指出了健身现象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其中之一的跑步运动,是城市大众利用闲暇时间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而发展出的有益的生活方式。因其具有相当多的身心益处,从国外到国内都吸引着大量的城市居民参与其中。根据国内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参与主体具有明显的中产阶层的特征。针对这一现象,本章提出了在健身选择众多的情况下,城市中产为何如此钟情马拉松长跑等问题。进一步,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此现象的已有研究的梳理,总结归纳了体育休闲学、身体社会学、现象学哲学以及社会心理学四个主要研究维度,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以贝克、鲍曼和吉登斯为代表的主要社会学家的个体化理论观点,重点强调了随着当代社会中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后工业主义和后物质主义的发展、全球化中的认同危机的出现,传统公共纽带逐渐消亡,越来越多的社会生活领域不再符合传统的要求,大众需要进行更多的自我选择和规划,个人由此被迫成为自我生平的独立设计者。这一发展趋势的结果,导致大众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化倾向,自我认同抑或认同、生活传记等方面已经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因此,本章以社会心理学中有关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代表性观点作为研究的切入视角,界定了中产阶层的概念以及城市马拉松跑者的身份标准,对研究中主要使用的序贯访谈法和田野地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介绍了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第三章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了马拉松在当代中国城市中兴起的社会原因。本章论述的内容包括:城市化、体育产业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等方面是促使中产阶层参与城市马拉松健身的社会经济动因;焦虑心态、自恋主义以及中产阶层价值观是中产跑者乐此不疲的社会心理因素;健康主义、消费文化以及新自由主义是促成这一现象壮大的社会文化因素;广告宣传、网络社交以及移动科技的发展则是推动这一现象的大众传媒因素。本章指出,这些促进城市马拉松在中产阶层中流行的重要因素,间接体现了当代中国个体化进程中的“去传统化”特征。

第四章主要从身体社会学视角对跑步健身现象进行了系统阐释。当代有关身体社会学的研究表明,身体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成为了诸多社会文化价值的载体。由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必然涉及身体,城市马拉松也就成为了中产跑者管理身体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管理也不再局限于身体的生物医学意义,还包括对商品化身体的消费、对符号化身体的呈现以及对社会化身体的规训。中产跑者的自我认同也在其中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持续强化。通过参与城市马拉松,中产跑者进而对身体进行了积极管理,具体过程则充分展现了“为自己而活”这种个体化生活理念。

第五章主要从深度休闲的视角对城市马拉松所体现出的“事业自我”特征进行了分析。虽然人们在个体化进程中更多表现出了对传统习俗和特定组织的逃离倾向,即吉登斯所谓的“脱嵌”,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还是会不自觉地通过投身于社会既有的组织或实践来打造“事业自我”。在通过长跑运动来管理身体的过程中,中产跑者明显表现出持之以恒、职业化倾向、不懈的努力、持久的益处、独特的精神气质以及对跑步运动的强烈认同——当代深度休闲所具有的六个方面的特征。基于以上特征,城市马拉松也就成为了中产群体所主动选择的一种深度休闲方式。通过创造认同语言、形成认同空间和维系认同体验三种途径,中产跑者在其中建构起了跑者群体的社会认同,进而实现了社会关系的一种“再嵌入”。

第六章主要从当代健身生活方式的理性化层面分析了城市马拉松所具有的消费、时尚与区隔特征。对于身处晚期现代社会的中产跑者而言,随着自身对城市马拉松健身运动的长期参与和投入,运动本身也就成为了中产跑者的一种生活方式或阶层品味。在网络时代的自媒体和跑步软件等移动科技的助力下,中产跑者越发表现出知识赋权和自我量化倾向,逐渐让城市马拉松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理性化实践。同时,瑞泽尔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提出的“麦当劳化”的五个特征,即高效率、可计算、可控制、可预测、理性的非理性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城市马拉松运动之中。一定意义上而言,以上方面共同让马拉松健身成为了城市中产阶层的一种运动惯习和消费时尚,这也间接表现出布尔迪厄所谓的阶层区隔。作为中产生活方式的马拉松也就很好地表明了个体化所具有的“社会—技术化”倾向。

第七章主要聚焦于自我追踪或者量化自我特征在城市马拉松运动中的表现这一主题,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产跑者的日常跑步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本章指出,中产跑者利用可穿戴设备在长跑健身方面的量化行为,已间接成为了一种“自我追踪”文化。以“通过数字了解自我”为特征的量化自我逐渐成为了跑者进行自我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产跑者借助于可穿戴设备生成的数据、图像等表征手段,实现了通过数字信息所构成的虚拟自我和身体叙事,获得了一种人际交往层面上的心理满足感。在跑步健身中,可穿戴设备促进了中产跑者的自我赋权(self-empowerment),这就间接让自我量化实践成为了当代社会中的一种数字劳动。同时,由鲍曼所提出的具有后全景敞视结构特征的液态监控也渗透其中。可穿戴设备作为中产跑者进行自我量化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不仅反映了中产个体在自我管理方面的理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产跑者试图借助科技手段对自我进行的“赋魅”。中产跑者在健身生活实践中广泛使用可穿戴设备的现象,也集中反映了当代城市居民在生活中的自我量化、自我赋权、自我监控以及数字劳动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意义。

第八章主要通过城市马拉松所具有的极限运动特征,从身体现象学角度对中产参与马拉松健身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一运动所具有的反身性和亚文化特征。不过,随着长跑已经成为中产跑者的一种阶层运动惯习,城市马拉松也就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健身项目。马拉松所具有的极限运动的特征,让中产跑者获得了日常生活中少有的具身化感受,同时赋予了中产跑者一种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意义。于是,平时的马拉松锻炼和正式的参赛体验就成为了中产跑者生活传记的重要组成。此外,由于当代城市马拉松的大众化、非竞争性、去精英化的特征,导致跑者的自身特征千差万别,不同跑者的跑步动机也更加多样,这就给中产跑者带来了丰富的运动体验。这些体验也让城市马拉松成为了一种具有反身功能的亚文化实践,成为了中产跑者进行自我寻求的一种方式。

第九章主要通过分析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宗教性特征,对比中产跑者在城市马拉松运动中的表现,进而解释了部分中产跑者试图通过长跑运动来满足精神需求的强烈动机。正是在跑者追逐精神满足的过程中,城市马拉松运动间接表现出了仪式化的特征,强化着中产跑者的身体重要性之观念。这就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中产跑者对理想身体的某种信仰,表现为对健美身体背后所蕴含的精神理念的热切崇拜和不懈追求。

第十章主要总结了前述章节的核心观点,同时对中产阶层热衷城市马拉松健身这一现象进行了社会学层面的反思。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城市马拉松的兴起是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的一种结果;其次,城市马拉松之所以会成为中产阶层所追捧的体育运动,除了相对于其他健身项目更显便捷且门槛不高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运动很好地体现了诸如坚持不懈、自我奋斗、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实现等这类被中产阶层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最后,城市马拉松也是中产阶层用来抵御晚期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行自我赋权以及为生活增添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不过,在中产群体热衷参与马拉松健身现象的背后,也暗含着一些值得反思的社会问题。首先,城市马拉松对参与者在闲暇和财力方面相对较高的要求,反映了不同阶层间的健康不平等问题;其次,随着各种有利于运动监控和自我管理的可穿戴设备在中产跑者群体中的普及,马拉松在成为中产跑者进行身体规训的一种有效手段的同时,也间接成为了一种社会治理技术;再次,中产跑者在通过跑步健身实践着“为自己而活”的理念的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当代中产群体的一种生活政治;最后,在以追逐流行和时尚为目标的消费文化的过度影响和渗透下,城市马拉松所有具有的体育精神逐渐被遮蔽,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平庸运动。

总之,城市马拉松在中产阶层中的流行现象,反映了当代中国中产跑者对良好自我认同的一种努力追求和积极建构。作为一种具有提升健康、增进精神满足感功能的健身运动,城市马拉松一方面成为了可以有效展现中产阶层价值观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间接印证了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不断加速的个体化进程。 Nx8GdMx5uvnMGp6SI532KtzcQIVX/b91sLndxV0pdKvqzyQecYwBjsDSlgV/MQ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