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架构

一 研究思路

一定意义上而言,城市马拉松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由于包含城市马拉松在内的任何健身运动最直接的受益者都是参与者本人,跑者的愉悦感通常都是建立在各种身体伤痛的基础上,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不确定能间接获得益处的情况下,往往还要对参与者在时间乃至经济方面进行支持。所以,城市马拉松并非是一种完全“平易近人”以及十分“利他”的健身项目,它有着明显的自我关注、自我选择、自我负责以及自我规划的特征。这些方面的特点提示研究者可以从当代社会学家们提出的个体化理论出发思考这一现象。

在社会学家阎云翔看来,个体化命题中存在三个观点:首先,个体日益从家庭、血缘以及地位等这些外在社会约束中脱离出来,即吉登斯的“去传统化”或者贝克所言的脱嵌;其次,现代社会结构强迫大众成为积极主动和自己做主的个体,对自己的问题负全责,需要发展出反身性自我,即鲍曼所言的“强迫的和义务的自主”;最后,个体有着“通过从众来创造自己的生活”的习惯(阎云翔,2012:328)。虽然中国的社会变迁模式与欧美存在本质不同,但是城市中产热衷于马拉松健身这一现象,却体现出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自我和认同越来越由生活方式和自我理解来确定。当代社会大众日常的努力逐渐转向了对即刻的幸福体验的追逐,更热衷于寻求冒险、刺激和愉悦感。转向体育健身运动就是人们用来应对社会变化的主要反应之一。

因此,本书的主要目标不在于建构新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的理论,而是尝试以个体化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以认同理论作为具体分析视角,在对经验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与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和深入阐释中产跑者在参与城市马拉松健身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体管理、认同建构、理性化以及自我寻求等现象的产生机制问题。

二 研究框架

根据以上的研究思路,本书的研究框架(详见图2-3)主要包括:第一,从宏观层面,解释社会现存的经济事实(社会经济地位、体育产业等)、文化现象(健康主义、消费文化、新自由主义等)、社会心态(焦虑、自恋主义、价值观等)、大众传媒(技术、媒介、广告)等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了中产群体积极参与城市马拉松,进而体现了个体化中的“去传统化”特征。第二,回到身体这个物质起点,解释中产跑者如何通过管理自己的身体来建构自我认同,进而表明了“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化特征。第三,中产在积极通过马拉松建构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了“参与者需要如事业一般投入”的深度休闲的特点,这种深度休闲又如何促进了中产跑者社会认同的建构,进而间接体现出了个体化理论中的“再嵌入”特征。第四,中产跑者通过城市马拉松打造另一种“事业自我”的过程中,如何体现了这一健身运动的“麦当劳化”特征,进而凸显了个体化理论中的“社会—技术化”,并由此反映了城市马拉松所具有的消费、时尚与区隔的阶层属性。第五,在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情况下,量化自我如何成为了中产跑者使用运动手表、手环等工具监测与记录跑步健身的一种结果,这种自我追踪行为又如何反映了新型监控方式下的数字劳动特征,进而体现了中产跑者为了在数字世界中创造自我生活的一种主动的从众。第六,中产跑者在具有“反身性实践”特征的城市马拉松运动中,如何表现出了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自我寻求。第七,中产跑者在这种自我寻求中又是如何间接表明城市马拉松所具有的填补生活意义乃至增强信念的功能,从而间接体现了一种对自我生活的重新“赋魅”(enchantment)的作用。第八,本书从城市马拉松健身所具有的自我管理、平衡生活以及培育美德三个主要功能方面进行总结,并进一步从健康不平等、社会治理、生活政治以及审美化维度对城市马拉松在中产群体中的流行现象进行反思。

图2-2 框架结构 5BFqDfJym+UUJv8vbEGBfQEmwol76YP8P5N6qmRxavTRlq/BqeTgbe9KG5OC+qd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