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以来,自治县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学校、乡镇、社区等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制定和完善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丰富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落实、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促进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 重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壮族、汉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以上。长期以来,自治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促发展、保稳定的大事来抓,全县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第一,加强党政机构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领导,明确任务,严格标准。201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县民族局,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事务工作。2012年,制定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决定采取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形式,集中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民族乡及主体民族乡铺开创建活动。在创建活动中,严格按照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示范户的创建标准进行,尊重示范户、示范村(社区)和示范企业的意愿,注重培养和宣传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同时,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乡、村、学校、企业。责任落实到人,各创建活动部门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组成责任指导组,全面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创建活动有效开展。至2015年设立了创建活动示范点(社区)4个,民族博物馆1个,民族中学1所,企业1个。为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督促和检查,组织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协调各职能部门为创建活动出谋划策,努力推动创建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第二,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始终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河池市出台的一系列民族政策,紧密结合环江实际,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是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号召和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传达学习会议精神,使各级各部门都来关心民族工作、重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工作,形成共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每年,全县开展民族团结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两次以上,并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大型宣传广告牌、板报等媒介以及山歌演唱、文艺演出等方式,加强对全县民族团结工作成果的宣传报道。

第三,深入开展“和谐环江、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文明创建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在全县开展各级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创建工作中,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二是在跨省(区)联创精神文明示范带活动中推进民族团结。从2003年起,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与贵州省荔波县联合开展跨省(区)联创文明示范带活动。三是开展多民族团结过大年活动。例如,2014年春节在思恩镇陈双村举行毛、苗、瑶、壮多民族集体过大年活动,有500多群众参加了送春联、民族对歌、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竞技、民族聚餐等活动。

第四,利用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切实发挥教育基地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2014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加强对县民族博物馆、陈双村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投入,县民族博物馆增加了场景布置,新聘讲解员3名;陈双村进一步改善了文化室建设,充实了内容,修建了国旗工程示范点。特别注重加强对各族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第五,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以“产业促发展,项目惠民生,五联促团结,宣传聚民心,平安基层建”为载体,积极探索和实践民族团结管理创新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一是建立民族团结和谐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和逐步完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思恩镇陈双村移民点(龙江、双乐屯,东兴组)设为民族团结和谐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屯后,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成为全县民族团结示范点。二是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发扶贫工作,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12年至2016年6月,争取到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资金数亿元,投入72个毛南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方面,促使毛南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风貌显著改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第六,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少数民族地区高考考生加分等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各族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实惠。2012年至2016年6月,全县有数十名科级少数民族干部从乡镇交流到县直单位(部门)任职,对百余名科级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大量科级少数民族干部在县单位(部门)间、乡镇间进行了交流。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全县科级后备干部中少数民族人选占93%;毛南族后备干部超过23%;少数民族女干部超过24%。全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年龄、专业、经历等结构合理、梯次配备适当。

二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因此,本课题重点围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展开实地调研,通过重点调查、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上升到整体思考,提升地方民族团结教育整体效果。在民族地区,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十分重要。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引导各族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同时,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也同样会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进而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学校如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何设置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当前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

根据调研,截至2018年4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8所,其中高中学校3所(含职业技术学校)、初中学校14所、小学(含教学点)150所。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各级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教学活动。课题组先后来到自治县民族中学、自治县第一小学、环江高级中学、下南小学及中学、驯乐中学等学校,并前往自治县教育局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访谈和查阅材料等多种调研方式,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小学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从整体上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小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级学校通过不同的形式、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做法主要有:

第一,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教学活动,自治县教育局将民族团结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成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订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方案。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为加强对学校民族教育活动的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以政教处、教导处、少队部、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学校精心安排每个学期课程的实施方案,制订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真正做到民族常识教育进入课堂。根据问卷分析,69.65%的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有所了解。

第二,开展专设或渗透式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部分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了专设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保障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授课的师资和课时。如自治县下南乡中心小学开展了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和民族常识教育。在开设“民族常识”和“广西与社会”这两门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同时提供由自治县民族局组织编写的《风情毛南·香美环江》《毛南族民间故事选读》等乡土教材供师生选读,由学校教务处通过组织早读、讲故事比赛等方式进行日常考核,确保教学质量。问卷分析表明,通过专设的课程学习,该校超过85%的同学非常愿意向其他民族的同学分享本民族的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72.41%的同学对民族团结教育课感兴趣,陈双村小学、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77.23%的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课感兴趣。专设课程大大增进了学校师生对56个民族的基本认识,特别加深了对毛南族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师生民族自豪感,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接受访谈时,下南乡中心小学谭老师这样说道:“经过学习,学生懂得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毛南族历史文化的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些尚未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学校,也通过渗透教学的方式,在其他课程中对民族常识等内容进行渗透教育。渗透式教学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充分利用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与各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在音乐课中开设民族舞蹈技艺学习,教学生唱各民族歌曲、跳花竹帽舞、傩舞等民族舞蹈;在体育课中教学生跳竹竿舞、同顶、板鞋、滚铁环、打陀螺等具有毛南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他民族的体育项目……通过歌舞、体育运动等内容加强各民族的沟通交流,潜移默化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诸如此类的渗透教学,在自治县各中小学校都有尝试。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培养了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

图2-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中学的毛南族传统体育项目图标墙

第三,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民族文化氛围育人。自治县部分学校以学校大门、校园围墙、教学楼走廊、校园宣传栏、展板等为载体,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民族文化育人氛围,这种隐形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1]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多数中小学校都充分利用了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使其发挥特殊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比如,下南中学建造的4个毛南族传统文化展览室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既包括毛南花竹帽、傩面、傩舞、民歌、体育、民间娱乐(棋艺)、服饰、特色建筑、节庆、石刻文化、特色饮食、特产的毛南民族特色文化介绍;又包括古代毛南学风、民国毛南学风、现代毛南学风的毛南山乡良好学风介绍;还包括下南中学简介、下南教师风采、下南学子风采、下南中学中考金榜、校园安全宣传专栏的学校文化内容设计。这些让毛南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使更多的学子了解毛南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发扬了毛南族文化。同时,让同学们对学校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所做的活动一目了然,进一步将所见所想践行于实践之中。此外,下南中学不断完善优化学校内部结构,更新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抓住“整乡推进”机遇,树立“规范办学、特色强校”的思想,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推进学校特色创建,彰显毛南民族地区学校的多元化教育和民族特色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劳动能力”,全面提高较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

环江毛南族聚居的乡村众多建筑上都有民族符号。一进村头,民族特色就淋漓展现。很多石凳上刻着牛角棋、禾刀棋、簸箕棋等八种毛南民间棋艺。同时,县城及毛南族世居发祥地下南乡都设有博物馆来宣传毛南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独具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民族氛围浓厚的村落文化,团结友爱、开放包容、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神,都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受到影响和教育,推动民族文化氛围育人。

第四,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治县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师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例如,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竞技进校园活动。自治县下南中学积极挖掘、传承和保护毛南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年都举行毛南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活动,包括同顶、同填、同拼、马革球等项目。

图2-2 毛南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

再如,开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传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每年都举办“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节”,举行跳壮族竹杆舞、苗族芦笙舞、毛南族花竹帽舞,唱毛南山歌比赛等活动,把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课外活动之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增进学生的民族情感。

图2-3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中学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影

又如,开展经典民族故事进校园活动。自治县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讲民族故事·创书香校园”多语种讲故事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了各族学生学习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各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也促进了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把毛南族民歌、傩面绘画、体育舞蹈、民间棋艺等引进学校,融入课堂,让师生共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优秀内涵。民族特色教育的开展,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优秀品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多民族间共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图2-4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剪影

三 机关、社区、乡镇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多年来坚持在机关、社区、乡镇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相互结合、有效拓展,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增进环江各民族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不断提升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机关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每年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如2017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以“和谐环江·团结进步”为主题,活动月期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横幅、张贴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并以播放毛南语译制电影、唱毛南族山歌、组织文艺演出、举行演讲比赛、发放民族政策知识宣传手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

二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为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自治县逐步加强对毛南族博物馆和思恩镇陈双村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投入,毛南族博物馆增加了场景布置,陈双村也改善了文化室、修建了国旗工程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各乡镇、社区示范点的创建,营造了“比、学、赶、帮”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2016年11月,环江县毛南族博物馆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宗委命名为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三是借助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分龙节”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都会邀请全国各地的毛南族同胞一同参与庆祝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2018年6月29日至7月1日,自治县举办了以“世遗环江·多彩毛南”为主题的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第四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通过举办毛南族分龙节纳牛仪式、祈福仪式、千鼓贺鼓王仪式暨吉尼斯纪录授匾仪式、鼓动环江—世界铜鼓吉尼斯之夜等活动,全面展示环江的自然、文化、民俗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弘扬神秘的毛南族文化。

四是党委、政府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例如,自治县委宣传部通过电视台或借助报纸、户外广告牌、横幅、宣传板报等媒介,加大民族团结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中国人民银行环江支行紧紧围绕以服务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为重点,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金融服务新途径。两个单位均被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员会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二)社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社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形式主要有悬挂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印发宣传单等,或以节庆或者大型活动为契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区居民都能够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

社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每个角落。广场、街道、周边时常会有三五成群的老人或者中年人在刻有棋盘的石头上下棋,或者小范围的进行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的交流,好奇的年轻人或者小朋友也会在旁边观看,时不时地参与进去。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增强了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无形之中也对观看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民族居民之间和谐的文化交流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15年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的总结中提到:2015年4月1日到4月30日的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明显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次活动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将民族进步创建工作落实到各个层面,并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本年度举行的民族团结山歌会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当日听众高达1000多人。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营造了民族大团结的氛围,民族团结教育已渗透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深切感受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乡镇(村)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展乡镇、行政村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多样,包括:通过制作民族团结活动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集中发送民族团结宣传短信等形式,积极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把民族团结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广泛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相结合,与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相结合,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形式,从而更好地贴近实际、服务群众。

图2-5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海报

思恩镇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思恩镇党委、政府把民族工作纳入全镇的重要议事日程,配齐专职民族工作干部,严格执行党委例会制度、包保责任制度和督查制度,做到了“三多一引导”。 [2] 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极大地改善毛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思恩镇下辖的陈双村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里居住有瑶族、苗族等不同民族成分的外来移民,他们都是通过易地扶贫开发搬迁到这里。刚搬迁过来时,由于各民族文化差异,语言不通、风俗不同,各移民组之间往来较少,还经常闹一些矛盾。后来,在当地政府、村委的协调和帮助下,通过组织文体活动,给了大家同台表演,同台竞技,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如今的陈双村,村民之间团结和谐、其乐融融,经常出现农忙互帮,村里红白事互帮、农技互帮、族际通婚、节庆互祝等现象,这些都成为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渠道和载体。近年来,陈双村先后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和广西首批“绿色村屯”等荣誉称号。2017年3月,还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图2-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板报 GaTnU8YiWmx16CTwUZ19+NegPptzqNCKdZP5B7+u4KtFlzDUs+KqqmjVGK2QJy9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