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本书在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关系的案例研究基础上,吸收和批判当前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和融入管理学和经济学“对接”理论体系,初步梳理出基于“战略对接”分析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关系的理论工具体系,并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周边命运共同体目标提出务实策略和措施建议。

通过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各自国家发展战略的现状,从战略互动维度进行考察,分析了战略理念、目标、路径甚至是项目层面的竞争与合作状况。此外,还从政治安全、经济贸易、区域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等领域,系统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对接中的外部影响。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系统分析,形成对发展战略对接现实状况的全面梳理结论,明确国家在对外开放与合作领域,通过公开的战略性表达,明示总体及长远发展理念、方向、目标和任务,为锁定研究领域和范围界定、支撑研究逻辑后续展开、构建理论框架以及提出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此外,从国家间互动的要素及因素角度,结合战略层面考量维度,从历史渊源、地缘利益、政治基础、国土安全与军事、互联互通、经济产业、文化观念等方面切入,全面考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动力因素,包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安全、经济、文化等普遍动力因素,也包括历史渊源、地缘毗邻、观念相近等特殊动力因素。明确了战略对接是国家基于国内外综合收益考量,而形成的原则性和长远性开放合作目标体系,既由普遍国家间竞争合作动力因素决定,也受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自身独特历史、地缘和文化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综合性和抽象性。

借助国际关系传统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以及安全范式等理论分析工具,分别推演分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战略对接的权力对比逻辑、制度利益逻辑、身份认同逻辑和国家安全逻辑,并从新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风险全球化角度,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分析了国家利益诉求由传统单一向现代多元、地缘竞争短期性向合作长期性、国际规则无秩序向国际治理新秩序、国家安全依靠军事强权向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保障等转变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国际关系分析理论存在的理论创新不足与实践运用失效具体表现,为构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理论体系明确了框架功能和体系目标。

本书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在国家主权管辖权涉及区域合作领域,国家相互间通过主动磨合和主动调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形成互利和稳定状态的一种“高阶”合作。从阶段过程方面,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可划分为战略评估与决策、战略实施与反馈、战略互动与调适等不同的三个阶段,以及主动型、联动型和关联型等三类战略对接阶段的不同类别。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动力因素,要在考量保障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以国家间利益合作并创造增量为主要目标,兼顾国家文化交流与规则合作,形成互利共赢和可持续战略对接动力体系。在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机理模型方面,分类分析硬资源和软资源不同对接机理,进而归纳战略对接高和低的两层次模型,提出竞争、中性、合作与共生四类基本关系,总结出战略对接中利益合作竞争的实质就是资源整合,核心是通过对接与合作,克服国际秩序无政府状态导致的“零和博弈”趋势,克服国际市场资源配置失灵的影响,并由资源整合产生战略对接的增量收益,实现“1+1>2”的效果。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合作形式的“高阶性”、合作行为的主动性、合作原则的共商共建共享、地区主义的开放性、对接过程的磨合调适性、对接实质的利益创造和分配性等方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建构。

本书初步提出了“战略对接”理论分析框架体系,但理论支撑度、逻辑严密性、考量覆盖面以及运用操作性等方面均有待完善,诸如:形成国际关系“对接”理论的渊源支撑;论证“战略对接”理论单列发展可行性;基于“战略对接”理论体系,提出新型国际规范、机制、制度和体系等国际关系协调新工具;等等。

从2010年从事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和实务工作以及2015年进入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我就开始聚焦东南亚政治经济进行系统性和学术性研究。本书也是我博士研究的主攻方向,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也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为学习和研究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保障。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各位老师,为本书的编辑出版所做的努力和付出。

2021年6月

作为一个基地而使人类物种的全部自然禀赋都将在它那里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普遍的世界公民状态——终将有朝一日会成为现实。 [1]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 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8页。 +X7kvDuGRQBgetA5DKn8sq0o5eRtV73hjXMcyeJgnDSKEKRjsb90JkIA/KF/aL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