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结语

自上古以来今兰州地区就是多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两汉时代更是匈奴、羌、汉及一些较小的少数民族活跃的地区。透过两汉400年间金城郡一带各民族的盛衰,我们能部分地看到古代民族的融合在一个特定时段、地域的变化过程。400年中,金城地区匈奴政权由盛而衰,退出今兰州一带,内附的属国匈奴至东汉末年基本在今兰州地区消亡了。两汉金城地区的羌人从匈奴的控制下解脱出来,受自身发展规律支配,经济上向农业生产过度,人口增长快;政治上,羌人内部多次结盟,又寻求匈奴配合,不断进行反对汉政权压迫的斗争。东汉一代,羌汉战争连绵不断。公元3、4世纪时,经数百年内迁的羌人已遍布关陇地区,对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施加了一定影响。在羌人发展史上,两汉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向周边发展的一个主要阶段。两汉封建国家凭借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口优势,占据了许多原属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加速了汉文化向边远地带的渗透,推动了民族间相互融合的过程。今兰州地区在这个阶段中因其地理位置、民族构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两汉少数民族活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原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 《汉书》卷1上《高帝纪第一上》,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第33页。

[2] 《汉书》卷1上《高帝纪第一上》,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第38页。

[3] 《汉书》卷55《卫青传》,第2480页。

[4] 《汉书》卷55《卫青传》,第2480页。

[5] 王育民:《丝路“青海道”考》,《历史地理》1986年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 《史记》卷111《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中华书局1959年标点本,第2930页。

[7] 《汉书·高后纪》《汉书·文帝纪》,(前182年)“夏六月,匈奴寇狄道,攻阿阳(今静宁南)”;(前181年)“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前169年)“夏六月,匈奴寇狄道”《汉书·高帝纪》。

[8] 《汉书》卷59《张汤传》附张放,第2656页。

[9] 《魏略·西戎传》称:“赀虏,本匈奴也。匈奴名奴婢为赀。始建武时,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东西畜牧,逐水草钞盗。凉州部落稍多,有数万,不与东部鲜卑同也。其种非一,有大胡,有丁令,或颇有羌杂处,由本亡奴婢故也。当汉魏之际,其大人有檀柘,死后其枝大人南近在广魏、令居界,有秃瑰来数反,为凉州所杀。今有劭提,或降来,或遁去,常为西州道路患也。”(《三国志》卷30《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所引,中华书局1971年标点本,第859页)

[10] “河南,匈奴种也。汉建武中,匈奴奴婢亡匿在凉州界,杂种数千人。虏名奴婢为赀。一谓之‘赀虏’。”(《南齐书》卷59《河南传》,中华书局1972年标点本,第1025页。)南朝一般将吐谷浑称为河南。

[11] 《后汉书》卷87《西羌传》,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第2869页。

[12] 《后汉书》卷87《西羌传》,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第2875页。

[13] 《后汉书》卷87《西羌传》,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第2876页。

[14]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第2874页。

[15]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76页。

[16] 《资治通鉴》卷42,光武帝建武九年,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本,第1362页。

[17]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78页。

[18] 《后汉书》卷23《窦融列传第十三》,第804页。

[19] 《后汉书》卷15《李王邓来列传第五》,第588页。

[20] (唐)杜佑著,[日]长泽规矩也、尾崎康校,韩昇译:《通典》卷2《食货二·屯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第1册,第178页。

[21] 据《后汉书·西羌传》,烧当羌豪传承如下:滇良—滇吾—东吾—东号—麻奴滇岸—迷吾—迷唐号吾

[22] (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卷2《河水》,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2页。

[23]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81页。

[24] 《后汉书》卷3《肃宗孝章帝纪》载:“章和元年春三月,护羌校尉傅育追击叛羌,战殁。夏四月丙子,令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诣金城戍”(第156页);“(七月)死罪囚犯法在丙子赦前而后捕系者,皆减死,勿笞,诣金城戍”(第157页);“九月……壬子,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罪一等,诣金城戍……”(第158页)

[25]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85页。

[26] (汉)王符著,(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卷5《实边第二十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82页。

[27]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99页。

[28] 《资治通鉴》卷54,汉桓帝延熹三年,第1757页。

[29]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901页。

[30] 《后汉书》卷8《孝灵帝纪》,第350页。

[31] 《三国志》卷16《魏书十六·苏则传》引,第491页。

[32]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88页。

[33] 《后汉书》卷16《邓寇列传》,第610页。

[34] 《后汉书》卷65《皇甫张段列传》,第2148页。

[35] 《后汉书》卷87《西羌传》,第2899页。

[36] 《水经注校证》卷2《河水》载:“按耆旧言:梁晖,字始娥,汉大将军梁冀后,冀诛,入羌。后其祖父为羌所推,为渠帅而居此城。土荒民乱,晖将移居枹罕,出顿此山,为群羌围迫,无水,晖以所执榆鞭竖地,以青羊祈山,神泉涌出,榆木成林,其水自县北流注于河也。”(第51页)

[37] 《后汉书》卷23《窦融列传》引《音义》,第797页。 KaF62oMkRegn7cwe5C0TPJrWc8jS20s3KLbBTIXSx+/mZvIodrFmbr1SyXUXfPc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