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华裔的电影和电影中的华裔

一 追溯好莱坞历史风霜

如同“历史档案”的《好莱坞华人》,由20世纪10年代说起,追溯好莱坞的第一对华裔女导演/演员姐妹花Marion Wong和Violet Wong,如何从手执摄影机纪录生活,到有技巧地拍制故事片;华人男子James B.Leong如何在美国成立电影公司;还有早期电影是让西方演员扮演华人等,焦点对准电影发展孕育年代,早期华人在西方的实验制作,并且探索20世纪以来的“华人形像”之变迁。

片中出现的几十部电影片段,几乎全盘回顾了所有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形象样本:有的简直荒诞无稽,像杂碎酸甜菜混合物。早期好莱坞华人形象多由白人扮演,带有扭曲意味——比如说涂黑脸颊扮中国人;有的以胶纸贴下双眼内侧,把眼拉得更长更细,而加以夸张丑化。投射了对中国既恐惧又嘲弄的心态,如 Fu Manchu 傅满洲系列;而 Charlie Chan 陈查理系列,以华人神探为主角,但却又形象怪异扭曲。自1929年拍摄的“傅满洲博士”系列,电影主角是一个邪恶妖魔的化身,总是幽闭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中,构想和策划种种邪恶的勾当。他诡计多端,精通五花八门、鲜为人知的酷刑和稀奇古怪的毒药。周围总是聚集着一群爪牙和帮凶,带有帮会特征。此魔每遭到惩罚死亡,又能在下一部电影里奇迹般地复活。

纪录片发掘了许多观众从没见过的资料。原来华人导演和演员,早在默片时期,甚至在黄柳霜出道之前,就已经在好莱坞出现过了。但是在种族政治的机制之下,华裔电影人饱受压迫,主体性很难得到伸展。被西方人的眼光定型标签,即便华裔演员生得再美、演技再好也只能是个跑龙套的,或被侮辱损害的另类角色。华裔演员面临生存困境,要么就演,否则就没饭吃;二战期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大地》( The Good Earth ,1937),由白人女主角来诠释华人女性的特质,影星路易丝·赖纳因出演女主角而夺得奥斯卡金像奖。

演尽扭曲形象的“龙女”黄柳霜曾是《大地》 女主角O-Ran第一人选,却被弃之门外,远走欧洲,旧梦难圆。华裔女星黄柳霜,堪称国际银幕上第一代华裔演员;其四十年艺术生涯中,共拍过六十部电影和电视片集。影片《黄柳霜传奇》[ Anna May Wong-Frosted Yellow Willow . Her Life,Times and Legend (2007)],与同类影片( Long Story Short )追溯了早期华裔影星的演艺生涯。

据记载,在那个歧视华人、女性地位低微的年代,一位黄脸孔瘦弱女子,凭着果断性格、聪慧美貌,闯进美国好莱坞群星拱照的“神殿”,还攀上殿堂高位,游刃在陌生苛刻的男性凝视之下,黄氏十四岁时初踏银幕的一刻已注定处于“两面不是人”的处境。为逐梦而演带侮辱性的女性角色,饰外星人般的半裸蒙古女奴。尽管靠打拼当上了世界级明星,而她无处归属的困境为人叹息。在她当红年代,社会不容许异族通婚——银幕上,但凡她恋上白种男子,绝无佳偶天成,甚至以悲剧收场。这位传奇人物在1961年因心脏病去世,终生未嫁。世事难料。在黄柳霜去世60年之后,联邦铸币局公布“美国女性25美分纪念币项目”,2022—2025年发行5款新版25美分硬币,以不同族裔、不同领域的杰出女性头像为图案,其中包括好莱坞首位华裔电影明星Anna May Wong——黄柳霜。以后当人们想要抛硬币在正反面做选择时,或许会问:“华盛顿还是黄柳霜?” [5]

与前辈们相比,生在美国的第5代华裔、年轻女导演虞琳敏则幸运得多。纪录片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参展的故事片 Ping Pong Playa 表现移民家庭矛盾,一华人移民男孩整天幻想成为篮球明星。但父母是中国乒乓球冠军,期盼子承父业。白人球手傲慢无礼,与父亲讥嘲“英国人还说乒乓球是他们发明的”形成呼应。该片打破观众对华人缺乏幽默感的刻板印象。

二 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隔膜

多年来,西方人一直将华人视为被拯救的对象。很多美国男性对东方女性产生遐想。认为东方女性温柔且善良孱弱,需要白人来爱她和拯救她。这在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以及其他海外作家作品中都有所挖掘与刻画。其实早年堪称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由关家蒨主演的电影《苏丝黄的世界》( The World of Suzie Wong )演绎了一段异国情缘。一个美国艺术家远涉重洋至香港,不料邂逅在湾仔酒吧穿旗袍的中国女子苏丝黄。苏丝黄的美丽令他神魂颠倒,于是陷入不可自拔的热恋中。东方女性在老美眼中似乎都是性感尤物,直至另一作品《花鼓歌》( Flower Drum Song ,1962)的出现,华人形象才有所改变。该片给Nancy很多发挥舞蹈技巧的机会,其中包括令人难忘的歌舞“I Enjoy Being a Girl”。作为在西方电影界成名的亚洲女星,她被称为中国的Brigette Bardot,拥有Audrey Hepburn年轻时的活泼魅力。主演及参演超过四十多部电影,在好莱坞留下耀眼光环。

作为前辈好莱坞华裔女星,卢燕(Lisa Lu)以表演功力赢得美誉。不仅能用英语和汉语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电影、电视和戏剧舞台上表演,还擅长京剧及昆曲。近年参与拍摄多部影视剧,并在《梅兰芳》(2008)中指导章子怡表演京剧。透过演员从影多年的所见所闻,反映西方世界对华人文化的隔膜。譬如《末代皇帝》戏中慈禧的床竟然可以左右前后移动,非中国式的,尽管已被演员指出,却拗不过导演的坚持。结果令人啼笑皆非。

该片不少历史镜头令人震撼。由于日本对美珍珠港偷袭,使得老美对东亚人疑惧愤恨,于是就将所有东亚人打入同一类型。以至不少华人在背后贴纸牌英文声明:本人不是日本人。

三 身份错位:颠覆西方神话

著名华裔剧作家黄大卫(David Henry Hwang)成长时经历了身份困惑,曾怨恨自己为何不像其他老美那样,有黄头发和蓝眼睛?但后来却以华裔为荣,并以百老汇舞台剧《蝴蝶君》( M . Butterfly )是一部1993年的爱情剧情片,剧本由黄哲伦改写自其同名戏剧作品。主演为杰里米·艾恩斯与尊龙。

如果说,《蝴蝶夫人》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神话,那么舞台剧或电影《蝴蝶君》的颠覆则刚好相反,即对西方男性自我中心的颠覆。由尊龙主演的《蝴蝶君》(1993)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1964年,法国外交官加利马尔爱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国演员宋丽玲,而宋丽玲男扮女装,是一名为获取美国在越南行动计划而与他接触的间谍。但彼此都“深爱”着对方,且不可思议的是,宋还“生”了一个孩子。当20年后他们在法国再相见,外交官被指控泄漏情报而被捕,宋丽玲身份败露,真相大白。在绝望中,法国外交官像蝴蝶夫人一样,独自和着音乐念出哀伤的独白,用破碎的镜子割破喉咙……

黄大卫认为白人印象中的“中国女人”,是含有潜在悲剧性的。是西方社会长久以来种族主义、历史、经济、政治、美学、性别、电影市场以及好莱坞电影生态等种种复杂因素下的产物。这些多元角度的看法,都增加了该片议题的丰富性。

在好莱坞,尊龙是获得了一定认同的华裔演员。他不是靠功夫,而是拼演技,却也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譬如《龙年》( Year of the Dragon ,1985),以唐人街的龙年庆祝会拉开序幕,鞭炮声此起彼落,连串黑帮仇杀事件令人震惊。警官联同年轻女记者,誓要将黑帮连根拔起。《龙年》因描写华裔黑帮而引起华人社区争议,但尊龙的演绎却赢得了当年金球奖的提名。1987年他有机会在国际大导演贝尔特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中扮演溥仪,因表现出色而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奖。1988年还担任第6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颁奖人。其后他接演的电影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男扮女装,然而黄色面孔在西方演戏毕竟有诸多限制,直到与成龙合作《尖峰时刻2》( Rush Hour 2,2001)再现身手以求突破。

纪录片导演曾奕田以做学问的态度,追溯华人世界的悲情,隐微却用力的说出:身为华裔,父母可以将中华文化传承给我,我也可以吸收美国文化,从中选择看哪个更符合我对生活的看法和做人之道。以往华人之所以无法在好莱坞真正立足,是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完全不顾异文化的接受空间,正如华人批判西洋人眼中的中国人或日本人永远是刻板印象一样。的确,华裔族群,不论移民到何处,总是自组族群,继续活在自己的本土传统文化里,就连吃,都不愿意有一丁点儿的妥协,更遑论意识形态了。另外仍要克服的种种问题,譬如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章子怡等人,仅仅依靠“功夫”这种合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第一印象”作招牌,难免会有观众说,发觉好莱坞华裔演员的待遇,还是五十年不变!

年轻华裔导演林诣彬(Justin Lin),近年来在好莱坞逐渐崭露头角,谈及他把华裔青年现象及当地事件搬上银幕,譬如 Better Luck Tomorrow (《火爆麻吉》,2002),引起一些白人质疑,是否为模仿一般的白人青年故事。其实影片就在他自己年少时所就读的学校拍摄。该片的成功,将其一手送进好莱坞,之后执导作品皆为大成本制作,《征服怒海》《玩命关头3:东京甩尾》更让他笑尝“票房导演”的滋味,也成为继李安、吴宇森之后,美国影坛最受重视的华裔导演。

在好莱坞人家让你拍什么就拍什么,选择权很少。可见混饭是要付出代价的。就连那些著名华裔电影人的作品都难尽人意。作为电影诞生以来最大的梦工厂,让肤色不同风格迥异的表演者造梦者,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为吸引全球观众眼球的亮点,尤其那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奥斯卡小金人争夺战,更是引无数英雄美女竞折腰。随着时代的进步,好莱坞逐渐呈现出多元的风貌。华裔群体慢慢有了自己的导演和演员,发出自己的声音并逐渐产生影响,虽然电影艺术进入跨国(transnational)发展,有其国族(national)背景与灵魂,然而在创作上未有足够篇幅剖析华人在西方电影圈的位置与生存策略,以及艺术世界里跨国与国族的互动关系。

以至于有关地域身份和文化艺术价值的讨论没完没了,还是李安的总结来得深刻:“希望全世界可以视电影人为独立个体(individual),不受地域与国族定型……”毕竟,好莱坞华裔电影人站在中西文化的交叉点上,应更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开阔的视野;将在全球化时代发挥才华,深刻诠释不同文化之间、人和人相互之间的冲突、沟通与融合。让华人在星光大道上的签名、手印和脚印作为东西方文化融合之见证,作为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之传承。有人感慨,多少吴宇森笑傲江湖?杨德昌以讽刺见长,李安则以幽默取胜,一个辛辣地批判儒家文化,一个起劲儿地宣扬中华文明,他显见老祖宗的精华,像武术、烹饪、书法、家庭伦理更易为世人接受,结果李安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闯入好莱坞的中国人每一步的成功都意味着双倍的努力。可是他们有毅力、有实力也有魅力。不管漫漫长路有几多荆棘,既然好莱坞的墙已经被打破,华人精英不必再卧再藏了。 Q/N5TnNbXOklZWPBI1Y3jqT9Pi5Ry/GZh/P4oDDuGgR5SBupBkysLt8lZ1czSf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