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华人电影中的身份困扰

从出生到成长都是在种族熔炉里的土生华人,虽然没有华夏民族数千年文化精髓和传统包袱,但文化影响仍或多或少地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留下烙印。一些土生作家以英文作品表达他们对根文化寻找或者身份认同的困惑,将故事镶嵌在移民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上。当《哈利波特5》吸引了全球亿万观众的眼球并制造惊人票房时,几乎与此同时,另一部反映儿童心灵世界的影片《伊芙与火马》( Eve and the Fire Horse )亦在北美公映。这部由加拿大华裔导演关素莉(Julia Kwan)编导、华裔好莱坞影星邬君梅(Vivian Wu)和两个初涉银幕的华裔小演员主演的影片,尽管在制作技巧和投资上都无法和主流大片媲美,但该片却触及了一个鲜有人关注的题材,即表现海外少数族裔子女在人生境遇和信仰等方面的困惑,尤见其独创性。 [3]

影片表现的是一个关于找寻信念的故事。表现出来自华裔移民家庭的一对小姊妹,成长阶段接触宗教的种种疑惑。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芙的9岁女孩,她生长在温哥华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伊芙11岁的姐姐Karena刻板固执,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伊芙则把佛教和天主教搅和在了一起,甚至夜梦里还与观音菩萨和耶稣在乐曲中翩翩起舞。关素莉说,正因为很少有电影从儿童的角度去探讨人生,所以她才有兴趣拍这部电影。点点滴滴童心幻想也细腻地展现在该片中。譬如伊芙给祖母祝寿跳舞,舞曲是“花篮的花儿香”(《南泥湾》);还有耶稣与佛祖共舞、玻璃缸中的金鱼唱歌舞蹈等。伊芙很爱她的祖母,但祖母后来生病去世。信仰佛教的人说生死轮回,祖母已经托生为金鱼;信天主教的说人死后到天堂或地狱。片中小姊妹对于宗教的不同想法,和成年人不同,充满奇幻的想象和包容性,而这都是透过儿童的视角和心灵表现出来的。但也融入了创作者有关本族裔移民的经历与感悟,以及寻找身份认同的切身体验。

关素莉现居温哥华,是第二代华裔移民,曾在多伦多怀雅逊大学主修电影,为加拿大电影中心请驻导演(director resident)。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拍摄短片,获得不少奖项。《伊芙与火马》剧本曾获加拿大作家协会最佳剧本奖。关素莉感慨万千地表示,剧本初稿是在美国旧金山写的。当时她就住在哥哥家。该片在北美公映后获得不同地域的观众的理解,即便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当个体进入异乡文化时,还不单是“自我/环境”的问题,更是文化互动与碰撞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体适应异乡文化,但也有少数情况是个体将自身母文化带入异乡文化中。想当年李小龙初试身手,出神入化,在西方影圈搅得风生水起,让美国人认识了什么叫“Kungfu”。并使“功夫”这个中文字音,成了新的英语单词。华人不仅把中华传统文化带入西方,其他诸如“吃文化”“穿文化”等也逐渐被带入。

同时,一代代华裔电影人为寻梦而“打入好莱坞”,仿佛武林过招。或许这个世界,就靠实力说话;经济撑腰、文化并举,方赢得话语权。当李安凭实力终于举起小金人,激动感慨:“好莱坞的墙打破了。”于是有人开始将这长长的一段艰辛路以影像连接,揭开幽幽暗暗近一个世纪的秘辛与传奇。 [4] 华裔导演曾奕田(Arthur Dong)的《好莱坞华人》( Hollywood Chinese )就是将思考转为镜头语言对准热点问题的视觉媒介,主题包括亚裔美国人的历史和身份认同、同性恋的社会压迫等。如《缝纫的女人》( Sewing Woman ,1983),真实记录了他的母亲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历程,卢燕为该纪录片配音解说;《紫禁城,美利坚》( Forbidden City,U . S . A .,1989)是反映20世纪40年代在夜总会表演的亚裔之艰难的音乐剧;《荷花》( Lotus ,1987)表现中国妇女的缠足历史;《好莱坞华人》( Hollywood Chinese ,2007)则是一部从20世纪初叶至今在好莱坞影视界华裔影人的奋斗史。在片中,编剧、导演共同探讨电影得失,细数了华人在好莱坞的酸甜苦辣和跌宕起伏,包括从首位在好莱坞电影中担任主角的华人女星黄柳霜,凭电影《苏丝黄的世界》走红的女星关家蒨,以及两度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师殊荣的黄宗霑,并穿插导演李安、王颖、林诣彬,女演员卢燕、周采芹、陈冲,以及名作家谭恩美、剧作家黄大卫等多位好莱坞华人的访谈。由此可见,若非20世纪初以来 Hollywood Chinese 的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亦难有今日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国际电影人的风光与辉煌! nOgVEZ4BRj3+dnjLNOtMUM+ytM2Mio8msVxUorpBNRBpbroQCkUl2zmWveiGSY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