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江西城镇化发展战略回顾

一 1978—1992年江西城镇化发展战略演变

中国的城镇化几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江西城镇化进程也不例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快速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出现,并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带动下,全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江西一些靠近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三角的县城和边界中心镇逐渐发展起来。

自1980年国务院制定“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后,江西确定了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并于1983年以后积极实行地市合并或撤地建市,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江西城镇化迈入正轨,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城镇化率逐年提升,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港口城市。在全国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和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加快与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接轨”,江西省推进对外开放进程,加速释放大中城市和各类小城镇的发展活力。

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江西和全国各地一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壁垒逐渐松动,大大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1985年召开的江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五”期间要加速北部地区建设,充分发挥九江口岸在全省对外开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加快南部地区开发,初步确定给予赣州地区发展经济更多的自主权。1987年12月16—20日召开的江西省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正式做出关于赣州地区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决定,从1988年1月1日起,在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管理、技术改造、财政、对外经济贸易、粮食、物价、林业、物资协作、信贷10个方面进一步扩大赣州地区经济管理权限。为了策应国家实施的沿海开放战略,江西提出了以放对放、以活对活及“支持、跟进、接替”六字方针。1988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代表团宣布,从南北两头进一步开放门户,重点建设“南门北港”——赣州和九江。

“南门北港”发展战略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西省长期以来以南昌为中心单核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格局和战略,逐渐形成了以南昌为中心,赣州、九江为副中心,其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二 1992—2000年江西城镇化发展战略演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了江西省新一轮加速城镇化的号角。

1992年2月2日,江西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做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以浦东为龙头的沿长江开放开发和京九铁路开通为契机,在京九铁路中段、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的南昌到九江沿线地区,用30年的时间建成起点高、外向型、综合开发、环境优美的新型产业带,以工业为主带动第一、第三产业高速、协调发展。随后,江西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昌九工业走廊总体规划要点》《江西省关于鼓励开发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随着昌九工业走廊战略展开,沿昌九高速公路和昌九铁路两侧开始了昌九城镇带建设。

1996年2月11日,江西省人大通过《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有计划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和交通上的优势,转化成结构优势和市场优势,要依托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卫星城镇,发展中心城市和卫星城镇的集聚效应。

1998年,江西省开始正式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南昌市)两轴(沿浙赣铁路、京九铁路两条发展轴)一环带(环鄱阳湖)三片(赣东北、赣西、赣中南)六区(昌九景、上鹰、新宜萍、赣州、吉安、抚州)”的城镇空间布局,但由于客观原因,该战略未能付诸实施。

三 2000—2012年江西城镇化发展战略演变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城镇化进程驶入了快车道。2001年2月 23 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把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放在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城镇功能上,努力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和完善以南昌为中心,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为主轴的“大十字”生产力布局。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要提高城镇化水平,走符合中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2006年,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城乡发展融合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城市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2008年1月11—14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总结前几年城镇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行了部署。2010年6月4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快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为核心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构建沿沪昆线和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城镇化推进目标、城镇发展空间结构布局、城镇化发展路径,重点在土地利用、机构设置、金融支持、社会保障、户籍管理、财税制度、环境保护、行政区划等各方面先行先试,完善落实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使转户进城农民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没有后顾之忧,切实由重视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口城镇化转变。

2010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十二五”专项规划出台,立足已有城镇空间布局,在浙赣铁路以北,特别是环鄱阳湖地区大力发展都市圈和都市带,采用网状化城镇化模式,形成城镇发展合力。在浙赣铁路以南,实行大城市点轴带动模式,通过将赣州、吉安建设成为大城市和交通线进而带动区域发展,把城镇建设和交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群一片两带四轴”开放型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群: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核心城市为节点,以主要城镇发展和交通轴带为支撑,促进鄱阳湖城市群地区协调发展。近期重点打造“昌、九、景”三大都市区;远期以都市区为核心,依托环湖区域交通纽带,构筑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积极推动新余、鹰潭等城市加强与生态城市群的产业经济联系,成为城市群的拓展腹地。

一片:赣中南生态城镇协调发展片。重点打造赣州、吉安大都市区,培育瑞金新发展极核,呈片状集聚发展,促进全省南北区域统筹发展。同时,由省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保障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较快提高城镇发展水平。

两带:沪昆、京九城镇密集带。沪昆线西段:加快以新余、宜春、萍乡为复合中心“三点一带”的赣西城镇密集带发展,通过加强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积极培育以复合中心为特色的城镇密集带。沪昆线东段:重点对接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产业转移基地,积极培育和拓展以上饶、鹰潭为核心,以信江河谷为轴线,以沪昆铁路、高速公路江西境内东段为纽带,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赣东城镇密集带。京九线北段:重点加快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发展和沿江开发,使之成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核心地区;抓住向莆铁路、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加快以抚州为中心的赣东南城镇带建设。京九线南段:重点发展以赣州、吉安为中心的都市区,构筑“一小时”经济圈,加快促进人口、产业向京九铁路、赣龙铁路、206国道和323国道沿线城镇集聚,形成以赣州、吉安为核心,以京九沿线中小城市为骨干的点轴式城镇带。

四轴:向莆、沿长江—九景衢、济广高速(206国道)、厦蓉(323国道)沿线城镇发展轴。

2011年10月26—30日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轴,密切中心城市和沿线城镇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着力培育以信江河谷城镇群、赣西城镇群为重点的沿沪昆线城镇密集带和以吉泰城镇群、赣南城镇群为重点的沿京九线城镇密集带。同时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要求各地在继续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投资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

表4-1 2000-2011年江西省出台的支持城镇化主要战略和政策

表4-1 2000-2011年江西省出台的支持城镇化主要战略和政策续表

四 2012年以来江西城镇化发展战略演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中央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后,6月26日江西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了《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都提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依托,以沿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轴,聚集优势产业,提高规模效应,着力培育和发展以南昌市为核心的南昌都市区,加快发展九江都市区、赣州都市区,构筑“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城镇空间发展战略。

(1)“一群”: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以昌九、昌抚一体化为重点,以景德镇、鹰潭、新余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强化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统筹协调区内的资源配置、城市功能和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统筹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城市间联系与协作。

(2)“两带”:分别为沿沪昆线、京九线的两条城镇发展带。沪昆线城镇带:西部以新余、宜春、萍乡为复合中心形成“三点一带”的赣西城镇密集带发展,通过加强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城市经济区域。东部重点发展以上饶、鹰潭为核心,以信江河谷为轴线,以沪昆铁路、高速公路江西境内东段为纽带,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赣东城镇密集带。

京九线城镇带:北段通过昌九、昌抚一体化,形成以南昌为中心、连接赣北赣东南的城镇密集带。南段重点发展以赣州、吉安为中心的都市区,加快促进人口、产业向京九铁路、赣龙铁路、206国道和323国道沿线城镇集聚,形成以赣州、吉安为核心,以京九沿线中小城市为骨干的点轴式城镇带。

(3)“三区”:在“一群两带”格局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南昌都市区、九江都市区、赣州都市区。南昌都市区: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区域,含南昌市中心城区、南昌县、进贤县、安义县、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奉新县、靖安县、东乡区、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永修县等一小时经济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打造全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支点、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宜居都市、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九江都市区:以九江市中心城区为核心,沿江联动瑞昌市、湖口县、彭泽县,向南联动德安县、共青城市、庐山市,强化城镇发展和资源要素集聚,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带动修水县、武宁县、都昌县发展,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全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赣州都市区:包括以赣州市中心城区、上犹县为主体的核心区,以及其辐射范围内的赣南苏区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4)“四组团”:积极推进四个城镇组团建设。以景德镇中心城区为核心,建设景德镇城镇组团;以抚州中心城区为核心,建设抚州城镇组团;以瑞金市为核心,建设瑞金城镇组团;以龙南县城为核心,推进与全南、定南整合发展,建设三南城镇组团。

表4-2 2012-2019年江西省出台的支持城镇化主要战略和政策

表4-2 2012-2019年江西省出台的支持城镇化主要战略和政策续表

2018年7月30—31日,江西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区域协调上求突破,强化引领支撑,优化区域格局。以融合一体的南昌都市圈为引领,以沪昆、京九高铁经济带为驱动轴,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赣东北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为三大协同发展区,形成层次清晰、各显优势、融合互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一圈引领”是指以南昌为核心,以赣江新区为引擎,以九江、抚州为支撑,以一小时交通时空距离为半径,联动丰樟高、鄱余万等周边县市,打造融合一体发展的大南昌都市圈,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江西省委十四届六次会议报告和《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分析,大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全域,九江市全域,抚州市辖区,宜春市的奉新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靖安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等,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6.96%。2017年末总人口1758万人,占全省的38.03%,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50.00%。

大南昌都市圈依托高铁交汇、通江达海、路网密集的区位交通优势,强化要素资源聚合、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互动合作,加快发展航空制造、中医药、虚拟现实、LED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和产业集群,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城乡融合一体、创新创业活跃、生态宜居宜游的都市圈。赣江新区作为国家重大改革发展的功能性平台,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用足用好政策机遇,在先行先试中大胆创新、率先发展,成为展示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领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全国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富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化基地和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2)“两轴驱动”是指依托沪昆和京九一纵一横两大高铁通道以及合福、渝厦等高铁网络,加速资源集聚、要素流动、动能积蓄,加快建设高铁经济带,形成驱动发展的“两轴”,强化“十字形”生产力布局主骨架,构建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内陆双向开放大通道。

沪昆高铁经济带要发挥兼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通道作用,完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普速铁路等多层次集疏运体系,增强上饶高铁枢纽功能,谋划建设萍乡高铁枢纽。向内加快区域融合,向外加大与长三角、长株潭等沿线城市群的联通合作,成为江西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通道。京九高铁经济带要超前谋划、主动布局,着重提升赣州区域性高铁枢纽功能,完善吉安区域性交通枢纽功能,北向联通沿线中东部省份、京津冀协同发展,南向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全面对接珠三角,成为江西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通道。

(3)“三区协同”是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赣东北开放合作发展区、赣西转型升级发展区相互合作,协同发展。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区,包括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苏区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培育电子信息、钨和稀土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家具、特色农业等一批千亿产业,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模式,推进以红色旅游为主体的全域旅游,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高地、全国脱贫攻坚样板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加快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吉泰走廊、向莆经济带发展升级,提升原中央苏区自我造血能力,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

赣东北开放合作发展区,包括上饶、景德镇、鹰潭三个设区市。围绕打造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进一步深化与沿海地区的分工协作,加快建设上饶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其在赣浙闽皖四省交界的中心地位,支持鹰潭建设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试点示范基地,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光伏光学、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以及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建设成为对接东南沿海开放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区、文化旅游和康养休闲胜地。把景德镇打造成冠领中国、代表江西走向世界,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要把创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弘扬江西地域特色文化的重大载体,切实加强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

赣西转型升级发展区,包括宜春、萍乡、新余三个设区市。坚持以绿色生态、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资源型产业更新替代,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大健康等绿色产业,加快区域整合和同城化步伐,增强宜春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提升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建设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绿色产业集聚区。 k1zKKBVNcbk2VmE0rwPz1YWnoSlTBgj+F87An5lA/KetjSuavb9wuxGrGWDLRe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