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联系日趋紧密,其面临的局势也越来越复杂。传媒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接下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也都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了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媒体、数字出版、动漫等新媒体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传统媒体产业转型和升级。同时指出要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传播体系。传统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都在规划中被专门提到,这无疑说明传媒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传媒产业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竞争中,激烈的外部竞争势必会带来传媒产业内部竞争格局的改变。传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直接导致了中国国际传播竞争力的不足,这与中国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不匹配。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要拓展国际话语空间,传播中国梦,不仅需要依靠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强大,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传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对外传播。当前,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顺利实施需要依托强大的国际传播实力。如何扭转当前中国国际传媒影响力弱势的局面,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是中国传媒产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随着传媒产业变革的不断推进,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不断凸显。传媒产业包括报纸、期刊、图书、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和移动增值等子产业。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8)》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18966.7亿元,较2004年的2108.27亿元增长8倍。这13年间,中国传媒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产业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各子产业的发展程度并不同步,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各子产业的市场结构都在不断改变,从而导致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格局发生较大变动。一方面,中国传媒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飞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中国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低于5%,传媒产业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迅速,打破了旧有传统媒体产业一家独大的局面,使得中国传媒产业市场演进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分天下的格局,产业面临传统媒体产业调整转型和新媒体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双重任务。伴随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产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增强,中国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越来越明显,同时传媒产业内部各个子产业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迈向了融合发展的道路。理查德·埃德尔曼(Richard Edelman)认为数字和信息技术将传媒业带入了不可逆的转变之中,媒介处在不断地融合状态中。 [1] 中国传媒产业在外向扩张的同时,内在的边界也在不断消解。如何推动中国传统媒体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探索实现传统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共赢发展模式,是中国传媒产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传媒产业化发展是中国传媒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发展顺利,但这种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现今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要突破传媒产业发展的瓶颈,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凯文·曼妮(Kevin Maney)在《大媒体潮》中提到,传媒产业的生产、传输和接收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不再是互相独立的产业,电信产业也具有了媒体功能,与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等其他相关产业融合成为“大传媒产业”。 [2] 肖赞军(2011)认为传媒产业各子产业的价值链节横向交错融合,纵向分离,这些产业逐渐从纵向一体化结构转变为横向一体化结构,传媒市场的竞争格局得以重塑。 [3]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olas Negropnte)的预言已成为现实,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等产业之间的融合正在进行中。这种变革瓦解了原有的传媒市场体系,传媒产业的格局、结构和政府规制都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二 研究意义

本书研究意义在于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双重体现,其学术价值表现在以下方面。

(1)系统分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推进产业关联理论与传媒产业的具象呈现的有机结合,从而丰富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中国一直重视新闻传播媒介的政治功能,对其他功能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长期以来中国传媒业都没有按照产业化逻辑进行经营和管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传媒业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得以发挥。而将中国传媒业作为产业对象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研究体系不够完善,仍存在研究盲点。本书填补了中国传媒产业关联产业研究的相关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

(2)传媒产业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助于丰富经济学、管理学、数理统计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和体系。罗伯特·皮卡特(Robert G.Picard)认为,中国的传媒经济研究中存在理论性不足问题,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够,同时,缺少问题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4] 本书结合“中国情境”,融汇多学科研究体系,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地梳理出传媒产业在社会转型期中所面临的难题,构建一个系统的传媒产业关联与融合发展架构,对媒介产业理论和媒介管理发展具有典型的学术价值。

(3)从产业关联、融合的视角研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路径,探讨产业关联与融合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分析传媒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相互作用机理,动态考察传媒产业发展的动因、机制、演进路径,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优化了传媒产业理论。

其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媒产业发展路径研究是提升产业认知、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带有鲜明的多元扩张色彩,从早期的相似媒体竞争和区域博弈的扩张,逐步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的扩张,传媒产业的范畴向文化和信息等产业靠拢。 [5] 传媒产业由于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行政、体制、资本等方面的多重约束,在经济和政治上具有特殊地位,这决定了传媒产业的发展、调整、改革以及路径选择都需要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进行考量。这就需要加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从而解决其在产业扩张道路上的现实问题。

(2)指导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存在错综复杂的影响关系,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亟待厘清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促进整个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媒体产业更具有信息产业方面的属性,而传统媒体产业偏向文化产业,二者既存在传媒产业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差别。在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界定、新旧媒体的竞争博弈、媒体融合等都是事关传媒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传统媒体产业和新媒体产业之间的竞争融合关系,从产业关联到融合的角度来考察二者现阶段的相互关系以及互动模式,为传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各个产业间的互动和交融日益紧密,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用产业关联理论来考察传媒产业与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为传媒产业未来的结构发展和调整方向等问题提供现实依据。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各产业间融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新出现的产业也会因技术的进步迈入下一个融合阶段。从产业相关性中探索传媒产业融合的一般规律,揭示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能够降低中国传媒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拓展中国国际话语空间。

(4)促进传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

传媒产业与越来越多的其他产业发生了交叉与融合,原有的市场结构和边界不断被打破和重构,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格局和模式都随之发生改变,传媒产业与相关联的产业之间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连锁反应。分析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关系,能够揭示产业间的结构以及互动机制,有助于促进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从而确保整个产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 gyJhRQcCYX3CXVmvuCNteuHKwOAIji2yr+Z1590Y4Eoxf6+mNXE4fx/FyKCCeC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