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本书结构安排

本书的主体结构分为三部分:研究设计、研究发现与结论和讨论。

第一部分是研究设计,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从工伤叙事与疾痛叙事两个大的方面对返乡工伤者的疾痛叙事所涉及的传播研究主题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相对全面、完整地描述该研究主题目前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更加清晰地确定本书的起点与研究目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第二章主要是厘清研究中涉及的重要的理论概念,通过讨论、比较相关的理论资料来建立有效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介绍本书使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从方法论层面(方法的理论)与执行层面(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来详细阐述研究成果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第二部分是研究发现,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由五章构成。其中第四章至第六章这三章是返乡工伤者的三种主要工伤疾痛叙事类型,构建了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的返乡工伤疾痛经验,以及应对工伤疾痛的实践经验。其中第四章混乱叙事描述了工伤在个体层面对工伤者人生时序的扰乱,体现在身体失控、自我认同危机、家庭关系恶化、社会交往断裂四个方面;第五章疾痛多重性叙事讲述了主流的身体与工伤意识形态、乡野文化、社会性别、全球化资本生产、医疗霸权和制度政策对工伤者身体与心灵的多重伤害,揭示了返乡工伤者工伤疾痛背后的多重社会权力结构,凸显工伤疾痛的社会生产这一特性;第六章抵抗叙事,从个体层面的身体管理术、社会层面的有关尊严的口舌之战、苦难的生活哲学三个方面讨论返乡工伤者在日常实践中如何应对上述作为苦难与社会性产物的工伤疾痛,体现返乡工伤者的主体性与抗争性。第七章重点分析了返乡工伤疾痛叙事的四种传播情境:家庭沉默、同类人传播、“向上”传播与自我传播,辨析了每种传播情境下工伤疾痛叙事的特点以及传播动机,并且进一步阐述不同情境下的传播策略之于返乡工伤者的意义与影响。第八章是对两个工伤疾痛叙事传播案例的分析,从建立社区、自我健康赋权两个方面探讨工伤疾痛叙事的“治愈”功能。

第三部分是结论和建议。第九章简单归纳了本书发现的三种疾痛叙事类型、四种疾痛叙事的传播情境以及两种典型的疾痛叙事的功能。在此简单归纳的基础上,第一,笔者讨论了返乡工伤者的疾痛叙事是对工伤疾痛经验的另类建构,这样的另类建构实现了他们为工伤身体代言的发声主体性;第二,笔者讨论了返乡工伤者通过在叙事中建构属于自身群体的另类话语,来反对社会大多数人关于身体与工伤的主流意识形态,笔者认为这样的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的叙事象征着返乡工伤者自我认同的逐渐形成;第三,笔者提出疾痛叙事的传播是返乡工伤者改善困境的弱者的武器。最后,笔者提出了本书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1] 黑手那卡西乐队最早由台湾劳工教育资讯发展中心及工委会的协助下,成立于1996年。底层劳动人民因教育机会及生活环境限制的缘故,往往被剥夺了掌握音乐、艺术等文化工具的权力。为夺回工人阶级与底层弱势者的发声权利,黑手那卡西以进行工人群众的音乐、文化教育工作为目标,协助工人与弱势者用自己的语言,唱出自己的心声。因此,黑手那卡西不仅是为运动而服务的乐队,更努力在音乐与运动的实践中,尝试集体创作的可能,与群众一起型塑真正属于工人阶级、弱势者、艰苦人的文化。

[2]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2020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年版。

[3]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2020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年版。

[4]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7月30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http://www.nhc.gov.cn/xcs/s7847/201907/4b98d637039548889c3ebaab40878f3f.shtml,2019年7月30日。

[5] 《2020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官网,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4/t20210430_1816933.html,2021年4月30日。

[6] 邱成:《两大转移中的职业安全问题》,《现代职业安全》2007年第2期。

[7] 《卫生部等4部门在京举办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中央政府网,http://www.gov.cn/ztzl/2009wy/content_1299947.htm,2009年4月24日。

[8]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报告》,转引自贺笃美《农民工工伤维权为何总遇上“拦路虎”?——来自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报告》,《广东安全生产》2009年第23期。

[9]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工伤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http://www.yilianlabor.cn/yuanzhu/2010/508.html,2010年8月18日。

[10] 谭深:《外来女工的安全与健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Authors.aspx?aid=279&vp=0%2f%e8%b0%ad%2f279,2020年12月7日访问。

[11] 王慧娟:《伤残农民工:权力处境及增权策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2] 参见李朝晖《农民工工伤保险供给与需求相关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5期;于欣华、霍学喜《农民工工伤保险困境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许素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23卷第4期;吴丽萍《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缺失及完善》,《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第4期;张开云、吕惠琴、许国祥《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等等。

[13] 参见梁玮《农民工“工伤保险歧视”法律问题初探》,《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10期;唐鸣、陈荣卓《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兼析省级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于欣华、何宁生《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兼评〈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李旭斌、王泽坤《试论我国工伤赔偿法律制度之完善——以建筑行业农民工为考察对象》,《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等等。

[14] 参见郑广怀《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周林刚、朱昌华《伤残农民工“私了”的去权机制分析——以激发权能理论为视角》,《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北京义联:《工伤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http://www.yilianlabor.cn/yuanzhu/2010/508.html,2010年8月18日;王慧娟《伤残农民工:权力处境及增权策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吕惠琴《农民工工伤事故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等等。

[15] [澳]杰华:《都市里的农家女——性别,流动与社会变迁》,吴小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16] [美]帕特丽夏·盖斯特—马丁、艾琳·伯林·雷、芭芭拉·F.沙夫:《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视角》,龚文庠、李利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

[17] Arthur W.Frank, The Wounded Storyteller-Body Illness and Ethics . Second Editio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3,p.38.

[18]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张祖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9] 郭于华:《倾听无声者的声音》,《读书》2008年第6期。

[20] Teresa L.Thompson,Alicia Dorsey,Katherine I.Miller,Roxanne Parrot, Handbook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2003,p.3. IQ/yKstokI2ZU3YrLfh9//26Y5k7tD9McUc8Wa+zanjeYe1u6QxnRN2tEDt3Ny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