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商业信用在企业之间被广泛使用,作为非正规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60年代, Meltzer(1960)开创商业信用的经验研究后,商业信用进入比较全面的研究阶段。关于商业信用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类:从宏观视角分析商业信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Lee and Stowe, 1993;巴曙松, 2000)、与银行信用的关系(Kohler et al., 2000;刘仁伍和盛文军, 2011)等;从微观视角考察商业信用产生的动机(Schwartz, 1974;路正飞等,2010)、使用的决定因素(Emery, 1984; Fisman and Raturi, 2004)以及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 [1] 等。

本书探讨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此着重对商业信用影响企业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商业信用是有商业往来的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延期支付货款或者预收账款而产生的企业之间的信用行为。商业信用一般表现在供给(即提供商业信用)和需求(即获得商业信用)两个方面,比如A企业允许购货商B企业先使用货物,后交付货款,则A企业为商业信用的提供者,B企业为商业信用的获得者。厂商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同时,也可能获得来自其供货商的商业信用。因此,本部分将从商业信用提供和商业信用获得两个方面分别对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可能产生的影响做系统梳理。

一 提供商业信用对企业的影响

(一)发挥信号效应优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林毅夫和孙希芳(2005)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下,金融中介很难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获得银行信用的企业只能通过无约束企业获得资金。而非正规金融(如商业信用)的信号效应在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因为相比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供应商能够从非正规金融中更轻松并且低成本地获取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阻碍企业间贸易往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刘凤委等(2009)发现基于经济社会中信任机制的相互作用,企业发挥信号效应优势向其他合作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信任环境,使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和其他贸易企业的融资支持,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提高生产效率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市场竞争理论将商业信用作为提供商的一种竞争手段,使用商业信用能够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Schwartz(1974)认为,为了提升市场势力、增加产品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信用维持更多的销售,商业信用的提供有利于企业去库存,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未来增长的销售收入就越多(吴昊旻和王杰,2018)。Horen (2007)研究得出关于商业信用的竞争假说,即在遇到同行业竞争者较多的情况时,客户更容易找到其供应商的替代者,此时供应商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商业信用增强自身竞争力。国内学者王竹泉和孙兰兰(2016)通过研究最优商业信用供给与创新的关系,论证了商业信用供给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提高公司创新能力方面的替代作用,也认为供应商将使用贸易信贷作为产品市场上的一种竞争手段。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它们提供贸易信贷融资动机的普遍性越强(Fabbri and Klapper, 2016),因为更多的商业信用保证了更多的客户资源,锁定的客户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营收增加,进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刘小玄和吴延兵,2009;张玉和胡昭玲, 2020)。综上,不难发现,商业信用虽然属于非正规融资渠道,但是其对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迎合强势买方要求,被动提供商业信用

Horen(2005)发现在市场势力分布不均或是买方存在较大的市场势力的情形下,这种被迫提供商业信用的状况是非常常见的。谢诗蕾(201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提供商业信用的企业中,盈利能力更低的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商业信用的提供可能是一种被迫采纳的举措,并且成立时间越短、规模越小的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金碚(2006)认为,供应商为了不失去大客户或者市场渠道,不得不容忍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的拖欠,并且越是高信誉的企业越倾向于增加拖欠期和拖欠额。于博和植率(2017)同样发现商业信用供给并非供应商根据自身信贷优势主动实施的逐利行为,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因客户占据强势地位被动进行的授信行为,是强势买方对供应商实施的信用侵占,这种情形下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效率的提升。

二 获得商业信用对企业的影响

(一)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保障企业生产链的可持续性

商业信用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使企业可以先获得材料,延期付款,这就保障了企业生产链的可持续性,不会因短期资金不足导致停产现象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石晓军和张顺明,2010)。Bönte 和 Nielen(2011)通过研究14个欧洲国家的中小企业样本验证了上述结论。随着银行显著提高贷款门槛和股市低迷情况的出现,大型企业也较难获得正规金融的外部资金,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扩大使用商业信用规模来解决短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孙浦阳等,2014;吴石磊,2018),而中小企业对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更是不言而喻,中小企业融资期限短、频率高、金额少等特点与商业信用融资的特点正好相匹配(雷娜和邓淑红, 2017)。这些都表明获得商业信用对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保障企业生产链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缓解企业代理冲突,降低企业代理成本

李扬(2011)研究发现,负债融资能够抑制代理成本,并且短期融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何瑛和张大伟(2015)证实了以上结论。商业信用作为一种短期负债融资方式存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代理成本。一方面,管理层需要公司来维护声誉与自身利益,会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商业信用缓解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冲突;另一方面,企业出于以后商业信用融资的考虑,会考虑及时还清货款,抑制大股东的现金利益输出行为,从而缓解了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吴翔,2017)。因此,商业信用可能带有一定的监管治理作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约束经理人行为,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Aktas, 2012;蔡雯霞和邱悦爽,2018)。

(三)提高企业绩效,抑制企业过度投资

陆正飞和杨德明(2011)指出预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等是一种不需要付利息的贷款行为,几乎零成本的贷款会提高融资方的经营绩效。晏艳阳和蒋恒波(2011)利用1999—2008年企业数据,分析使用商业信用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验证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付佳(2017)分析中国上市企业,发现商业信用的增加能够带来企业绩效的提高。同时,获得商业信用有利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商业信用本质上是一种负债,因此获得商业信用的企业将会减少投资来控制负债,进而起到抑制过度投资的目的(周雪峰,2014)。以上研究都表明企业获得商业信用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并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

三 商业信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源于其融资功能。商业信用是延期付款或者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短期债权债务关系,相当于是卖方企业赋予买方企业的一个短期融资。商业信用融资的比较优势理论(Biasis et al., 1993)和信贷配给理论(Petersen and Rajan, 1997)解释了为何在银行信用存在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商业信用融资。信贷约束是导致企业研发强度过低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上获得的资金有限,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以补充企业的研发不足。胡海青等(2015)认为,尽管商业信用对 R&D 投资本身影响有限,但是其在一定规模和期限内对企业整体融资约束有着较好的缓解作用,企业可通过合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缓解融资约束,加大R&D投资力度,保证技术创新。刘政和杨先明(2017)发现,非正规金融借助缓解创新融资约束、降低创新与融资的信息非对称性以及替代现金三个机理实现促进本土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的融资功能。姚星等(2019)通过实证得出中国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收入效应明显大于替代效应,商业信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创新。上述观点支持了获得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不仅获得商业信用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商业信用同样也可以促进企业创新(Fabbi and Menichini, 2010)。提供商业信用具有产品质量保证效应(Lee and Stowe, 1993)。创新企业新研制出的产品往往不被客户熟知,向购买商提供商业信用可以允许客户先使用产品后付款,增加客户对创新产品的了解和需求,进一步刺激企业创新(杨蕙馨等,2018;刘鹏程, 2019)。但同样有研究反驳认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目的是在增加销售、锁定客户和增加资金成本之间的权衡(陈胜蓝和刘晓玲, 2018),然而提供商业信用相当于将公司自身的流动性让渡给客户,不仅会产生客户占用自身营运资金的机会成本(吴昊旻等,2017),而且会随客户违约带来财务风险。因此,提供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是确定的。此外,Bönte和Nielen(2011)在研究产品创新与商业信用供求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方面,创新企业因面临融资约束而对商业信用融资需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信用的信息优势,供应商能及时了解创新企业的发展前景,而更愿意为创新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这说明商业信用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外生分析商业信用会导致研究结果有偏。

虽然现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企业经营过程中,提供商业信用获取更多销售收入是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首要出发点,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而现有文献多从商业信用获得的视角分析,较少研究商业信用提供对技术创新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商业信用既有主动使用也有被动使用,现有文献仅考察主动获得商业信用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融资机制,鲜有考察被动使用给企业创新带来的影响。第三,企业技术创新既包括创新投入,也包括创新产出。创新投入涉及创新强度和创新参与两方面,创新产出既应考虑产出数量又应注重产出质量(创新产出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已有文献多分析对创新投入或者创新产出单方面的影响。第四,商业信用影响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内生性问题,已有研究较少控制该问题,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误。

对此,本书将着重解决以上四个问题,从商业信用的提供和获得两个角度,考察主动和被动使用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注重区分对技术创新不同方面的考察,使用跨期模型和准自然实验法合理控制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系统分析商业信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kN3EJXkqN4Ha7QviLcNnZ12KKqLfr1Q9+GQ5La/S4V7bn/3jwUlr2rGnA4ovt06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