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文化繁荣与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

文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又复杂的概念,拥有广博而宏富的内涵。笼统地说,文化是指人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广大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华民族漫长而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与智慧,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由此衍生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作为一种软实力,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相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构想,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期间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2]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 将文化强国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新时期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表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而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不仅迎合了文化繁荣与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更是当前我国大力提倡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体系的题中之义。

二 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时代语境

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使得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2009年,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在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又批准将每年的8月8日设定为“全民健身日”,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达给广大民众,推广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从宏观层面勾画了未来15年“健康中国”的宏伟图景,同时也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具体方略,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4]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人民健康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健康中国”这一大的语境下,“健康”成为当代人时尚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群众体育的助推与发展。民俗体育作为人民群众身边习惯性、生活化的体育文化事象,将成为人们娱乐休闲、康健身心的首选。而文化资源储备丰富、文化价值多元的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也将在地区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目标达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鉴于此,对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不仅是民俗体育文化自身传承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实现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积极回应。

三 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特别是自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突出性和迫切性都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大的语境,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例如日本、韩国等国都相继制定并出台了诸多各具特色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又于2011年正式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5]

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其中许多项目都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例如“喜花鼓”“肉连响”“撒尔嗬”“摆手舞”“地龙灯”“板凳龙”“草把龙”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民俗体育项目。长期以来,这些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深深融入了土家族人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作为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广大土家族民众人生观、世界观及其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变迁的日益加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逐渐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的短板,其文化场域逐渐式微,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土家族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在悄无声息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在此背景下研究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探讨其特有的文化生境、价值内涵、空间场域、文化流变及其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等,对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四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长期以来,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都是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共生互动的关系。即当一个地区的文化个性形成以后,就会对这个区域的经济活动产生隐形而又深刻的影响,因此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可以从区域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得到诠释。 [6]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俗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

清江流域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接合部,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清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的指引下,清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清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储备,其中许多民俗体育项目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抓住湖北省委、省政府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大好机遇,以自然景观和原生态的民族民俗文化为依托进行深度发掘,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打造出诸如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观光、特色体育小镇等旅游产品,将民俗体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将会对清江流域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FjCzgqQ9Ka7DIDK9WYPbh4nY8CmG+HFNXuaqhesIQSrdU5D4uIWDxgFmM/KJOil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