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 清江与清江流域

(一)清江

清江,古名“夷水”,又名“盐水”“圤水”,长江南岸支流之一,位于鄂西南山区,为长江中游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大支流。清江发源于湖北省西南边陲恩施州利川市东北部齐岳山南麓,自西向东穿行于大巴山脉和武陵山脉交汇处的群山万壑之中,流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的部分县市,最后于宜都陆城汇入长江。清江干流全长423千米,总落差1430米,其流经之地重峦叠嶂、坡陡滩险,大山大河交相映衬,自然风光秀丽无比,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美誉。

图2—1 清江山水 [1]

清江因水质清澈、明亮见底而著称,其称谓始见于《尚书·禹贡》,在《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中亦有相关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夷水》中描述道:“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长,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2] 清江之先称为“夷水”,其得名乃是因为此处曾经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白虎夷)聚居地的缘故,故而至今人们仍称清江为土家族的母亲河。而“盐水”的得名当是与其流经的地域大量产盐有关,历史上该地域盐矿资源丰盛,如长阳渔峡口的盐池、巴山峡的盐泉、榔坪的咸池河、贺家坪的白咸池等,至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有人在渔峡口盐池和巴山峡盐泉煮卤熬盐。此外,在当地许多神话传说中亦有诸多关于此地产盐的记述,例如传说中土家族的祖先廪君为了部族的发展壮大,就曾带领族人沿夷水(清江)逆流而上,在盐阳这一盛产鱼盐的富庶之地,与盐水神女部族发生激烈的战争,最终成功射杀盐水神女,从而为巴人部族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3]

清江水系发达,主河道较为平阔,支流众多,汇入之支流总体呈羽状分布,主要有忠建河、野三河、龙王河、马水河、丹水河、招来河及渔洋河等。清江中上游河段多纵横驰骋于峡谷深山之中,水流湍急,两岸峭壁悬崖,地势险峻,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障碍。清末民初,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曾在其潜心撰著之《水经注疏》中写道:

余尝由清江上溯,至长阳之资坵,舟行至此,其间滩险以数十百计,两岸山峡壁立处,较巫峡又狭数倍。由资坵以上,则崎岖更甚。其水有悬崖数十丈若瀑布者,必不可通舟。若古时又有江水并流,势力漫山溢谷,非唯险逾三峡,将沙渠、佷山之间,无居民矣。 [4]

清江河段共分为三段,其中自源头至恩施城为上游段,为高山河型,从恩施城至长阳资坵镇为中游段,为山地河型,从资坵以下直至宜都市入长江口为下游段,为半山地河型。奔腾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俏丽清江,由于地势崎岖、激流险滩众多,对驶船行舟带来诸多不便。历史上只有下游的100多公里河段可以通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中上游河段是根本无法通航行舟的(局部平缓河段可短距离行舟除外)。旧时清江江道曲流奔遄,沱滩密布,江面危机重重,长阳地方歌曲唱道:“清江滩多水又恶,要过九湾十八沱。大水怕的膀子石,小水怕的猫子滩,七难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上资坵。” [5] 清江河段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清江为山溪性河流,洪水陡涨陡落,在龙王塘、大龙潭、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大坝等水利工程修筑之前,蜿蜒曲折宽窄不定的清江河道,每遇洪水暴发,便会给两岸居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为了彻底消除清江水灾隐患,减轻长江防洪负担,同时改善鄂西南山区的水运交通,获取丰富的电能资源储备,1994年,在前期科学缜密勘察论证的基础上,湖北省人民政府通过了《清江流域规划补充纲要》,规划在清江中下游修建“水布垭—隔河岩—高坝洲”三级梯级工程。在此基础上,清江上游又相继修建了龙王塘水电站和大龙潭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一方面对清江河段的防洪抗灾起到了决定性的安定作用,使得原本桀骜不驯的清江从此变得服帖温顺,另一方面也对湖北省以及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清江流域

清江流域为清江所流经地域之总称,位于东经108°35′—111°35′,北纬29°33′—30°50′之间的副热带地区,整体呈现出南北较窄、东西狭长的条带状,处于长江中游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6] ,属云贵高原区的东北端中低山区,整个流域面积17000平方公里。清江流域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恩施市、建始县全境,宣恩县、咸丰县、巴东县、鹤峰县部分境域,宜昌地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及宜都市的部分境域。 [7]

在地理位置上,清江流域与湖南省和重庆市接壤。东起江汉平原西缘的枝城,南面和湖南龙山交界,西面和北面分别与重庆的万州和黔江接壤。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清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楚、蜀、秦就在此展开过激烈争夺;三国鼎立时期,吴、蜀的战火硝烟也曾蔓延于此;蒙古入主中原,大军南下之时也预先囤积了不少元军于清江流域,以形成从大西南包抄江南之势;明末农民起义时,闯王李自成的余部也曾驻留于此;及至近代史上,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贺龙曾在此发动群众并建立红色根据地,英勇顽强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抗日战争时期,清江流域更是成为抵御日寇的最后防线。

就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清江流域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接合部,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近代以来,流域内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不甚发达,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属于国家连片扶贫攻坚区。在民族成分上,清江流域内世代繁衍生息着土家族、苗族、侗族、回族、白族、壮族、蒙古族、彝族等近3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35%左右。

二 清江流域自然地理环境

清江流域四周矗立着各大山脉,以清江干流为界,流域的北部属于三峡巫山山脉,是大巴山南麓的分支,此处是清江与长江三峡地区的分水岭,分水岭海拔高度为1000—1900米。西部以齐岳山与乌江分界,分水岭海拔高度在1500—2000米,南部以武陵山脉的支脉与澧水相隔,武陵山脉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总体呈北东方向沿恩施、鹤峰、建始、巴东县延伸,止于清江南岸,分水岭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流域东部河口靠近长江一带地势较低缓而平坦,在湖北枝城、宜都一带,海拔高度平均在200米以下。 [8]

清江流域境内地势起伏跌宕、顿挫波折,特别是沿江的河谷地带更是地势陡峭、崖高谷深,其最大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以上,从而构成了险峻无比、蔚为壮观的峡谷地貌。由其地形地貌所决定,流域内平坦开阔之地稀少,除了利川、恩施、建始境内有三个小盆地以及河口附近的局部冲积平原以外,其他皆为重峦叠嶂的山地,整个山地面积占了全流域的80%以上,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之称。根据相关地质学专家的研究认为,清江流域高山峡谷、奇峰突兀之独特地形地貌的形成与该地域内地壳运动、气候条件、地质岩性及长期的溶蚀、侵蚀等作用有关,从而使其表现出较为鲜明的喀斯特 [9] 地貌景观。清江流域险峻的峡谷地貌,在古人的笔下早有记载,例如清康熙年间,戏曲作家文人顾彩受容美土司王田舜年之邀,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今恩施州鹤峰县境内),在其所著《容美纪游》中开篇即描述道:

容美宣慰司,在荆州西南万山中,距枝江县六百余里,草昧险阻之区也,或曰桃源地也……然此地在汉、晋、唐皆为武陵蛮,武陵地广袤数千里,山环水复,中多迷津,桃花处处有之,或即渔郎误入之所……夫以地广人稀,山险迷闷,入其中者,不辨东西南北……合诸司地,总计之不知几千百里。屏藩全楚,控制苗蛮,西连巴蜀,南通黔粤,皆在群山万壑之中。然道路险测,不可以舟车,虽贵人至此,亦舍马而徒行,或令土人背负,其险处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10]

此外,清江流域群山广布、跬步皆山的地貌特征,在一些史志中亦多有记载,如道光年间《施南府志》卷12载:“施州,山深地僻,层峦茂林,俗尚节俭,盗贼不作。” [11] 《鹤峰县志》卷3载:“鹤峰环邑皆山也……顾重峦叠嶂中,有冲要,有险隘,概不容略。” [12]

在气候上,清江流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常年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415毫米,属长江流域多雨区之一。具体而论,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布不甚均衡,春夏降水强度大,秋冬降水量相对较少,夏季多大到暴雨,春秋多阴雨,冬季雨量最少。一年之内,4—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3%以上,其中6月或7月降水量最多,达到180—280毫米。流域内降水量的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上下游大、中游小,降水随季节分配协调,雨热同期的特点。

清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6℃,夏季平均气温最高为23—28℃,冬季平均气温在2—5℃,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都在230天以上,总体上呈现出冬少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受其地势的影响,境内气温随地势海拔的增高而降低,降水则随海拔的升高而加大,故而存在着“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说法。由于流域内山体遮蔽、湿气较重,“自山腰以上常年笼罩在浓浓的雾霭之中,令人有云蒸霞蔚之感,田畴村舍忽隐忽现,缥缈悠然” [13] 。同时又由于云雾天气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数较短,日照百分比较小,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明显低于同纬度的江汉平原其他地区。

总体而言,根据地势的高低、热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可将清江流域划分为温暖湿润的平谷气候带、温暖湿润的低山气候带、温和湿润的中山气候带以及温凉潮湿的高山气候带四种气候类型。 [14] 流域内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清江流域地处武陵山的东北部,被称为“动植物黄金分割线”的北纬30°线横穿其腹地,同时又得益于秦岭和大巴山的阻隔,使得这一区域避免了第四纪冰川的直接洗劫,从而成为各种动植物的“避难所”、华中地区珍贵的“动植物基因库”。由于清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植被茂盛、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此处共生长着管束植物213科1020属,种子植物178科939属,其中包括银杏、水杉、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群落。动物资源共有146科,500多种,其中包括豹、云豹、黑熊、穿山甲、大鲵、金雕、红腹角雉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FbjWhdGwisIf5v/yEl3YS3ZQI2QVAqI4iuYs7yLRe2pvFY8FsURyQv26b+oGI1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