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摘要

家庭以婚姻为纽带,由血亲或拟制血亲组成,受到“礼”与“法”的保障和制约。本书分七章,阐述金代汉族家庭的基本形态,人际礼、法关系,收支与经济管理,宗教,教育,与乡村社会关系以及民间信仰。此选题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金代社会史、古代社会史的研究,也对我们厘清中国多元一体大家庭的形成脉络大有裨益。以下按照行文顺序依次将文章内容以及得出的结论叙述如下:

绪论部分,首先提出本选题的选题价值及其意义;其次,家庭属于交叉学科研究概念,其相关概念探讨较多,本部分参照社会学概念,在历史学的研究范畴之内,对“家庭”“汉族”等相关概念加以界定;最后,评述跟本选题有关的学术史,介绍本书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论述难点及创新点,指出金代汉族家庭方面尚存较大研究空间。

第一章,金代汉族家庭的基本形态。金代汉族家庭基本形态为一对普通平民夫妇与三个子女共同生活,且三代之内家庭户均人口发展到30左右;同时,受到人为因素以及自然规律影响,亦有鳏寡孤独一人之家与隔代家庭;儒家所大力提倡的同居共财家庭在金代并不普及,过渡性同居合活大家庭形式更能满足百姓所需,所以金代汉族家庭同居的功能为实惠救助并非博取义居名誉,且以兄弟横向世系同居现象居多;最后论述影响家庭规模结构诸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与灾荒,生产力生产工具发展水平,传统伦理道德和婚姻。

第二章,金代汉族家庭人际礼、法关系。生活实践层面和法律层面关于德与刑存在不同表征,本章节从家庭关系服从国家政治、道德传统、社会秩序方面厘清人际关系立法的宗旨和表现,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金代汉族家庭成员地位与关系。“礼”始终是“法”的价值取向和最终追求,亲亲、尊尊在金代汉族家庭中仍然表现突出,父家长权利本位卑幼义务本位、以孝为基点以及妻高于妾的基本原则没有更改。具体而言,父家长权威地位明显,掌控经济、法律、婚姻、教育甚至宗教信仰大权;诸子彼此之间概以次第相称,门荫使得利益均沾,但仍然存在长幼、嫡庶之分;女子的家庭地位仍然存在于父系家庭结构之内,社会地位亦以其在父族及夫族家庭中的角色扮演为主轴,具体分为在室女子、出嫁女子、出养、入道女子;最后论及继、养、义父母与子(女)拟制亲属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金代汉族家庭的经济状况,包括收支和管理。家庭收支因社会阶层各异以及同一阶层不同地位、有无其他营生副业、观念而并不相同,主要分为官僚和平民两个阶层。官僚家庭收入方式主要包括食封、俸禄、赙赠、赏赐和脏污受贿。总体而言,官家饭碗不失为一份好差事;平民家庭收入渠道较少,以农业收入为主;收入决定支出,在保证完成国家租赋徭役任务之后,按照日常衣食、婚丧、宗教等需要,支出呈现的特点不同,发展、享受性消费是官僚富户的特权;家庭经济管理方面,父家长针对家庭财产管理,妇女而言如何管理比如何创收更为重要,更多地从躬亲于家庭细事,勤俭持家和对于可支配私财的使用上来体现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

第四章,金代汉族家庭信教不分阶层、贫富,都甚为流行,表现方式主要包括修、建寺观,添置法器,立幢,施与钱物,购买名额;信教特点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具有政治导向性并且世俗功利色彩极为凸出以及儒、释、道三者兼尊并信;关于信教的影响,佛教大昌大行、信徒激增的后果,理所当然地导致汉族崇佛之家家庭规模的缩小,并销蚀其家庭经济财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财富的累积,但同时也成为他们心灵精神的寄托,对金朝政府促进社会安定、巩固多民族政权统治亦有一定裨益。因而金朝政府对治下的崇佛行为往往因时因势加以引导、控制,政策灵活多变。

第五章,金代汉族家庭的教育。对象多为血亲或拟制血亲,且存在显性与隐性之分,教育方式包括长辈对待晚辈、同辈之间以及延师友至家,通过耳濡目染、家训垂范和设馆施教进行。以教育内容来看,包括儒学、诗章字画、医学在内的家学传承和伦理规范教育。总结其教育特点,儒、释、道三种思想共同学习并行出现,并且受到女真民族影响,家庭教育内容呈现多样化。

第六章,金代家庭、家族与乡村社会。重点探讨家庭(族)、婚姻、身份地位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梳理“同乡”“同族”“同志”三者身份。首先,确定金代时人的地域观念与“同乡”的范围界定。金代汉族人“同乡”地域观念不强。相较“村”而言,“里”更能体现乡民对于地域的认同性和给予他们强烈的归属感,且“同里”是虚指、泛指,“同乡里”的指代并无实际面积大小这一层次的含义。其次,金代乡里同姓聚居、异姓杂居,施行“大杂居、小聚居”。再次,金代娶妇虽有两个标准,娶本“乡里”之女和娶某官爵之女,但郡望和谱系与官爵相比,已经不具有现实政治利益;“同族”中“同志”关系的梳理,可知乡里社会只有世家大族才可能存在盘根错节的人际、社会关系,纠正研究家族宗族必谈勾结、比附的偏弊;“同乡”“同族”“同志”三者之间身份的重叠致使互相之间的帮衬是生活甚至是生存的必需。

第七章,金代汉族家庭的民间信仰。鉴于民间信仰自身庞杂性特点,首先要从多且杂的资料中清理出条例。“民间”并非仅仅指代群体,而是“共享的一个空间”,民间信仰已然全民化,这也是金代民间信仰一个重要特征,更是它的整体发展趋势。也会发现,佛道儒与民间信仰互相之间的借鉴和交融。接下来探讨信仰的主载体——祠庙相关的现象,包括祠庙作为实体建筑的建立,设施、布局甚至破坏,以及所承载的功能。民间神祠在金代并无专一机构、官职进行管理,这导致其祠庙的经济来源、日常营生、祀后经营与佛道有很大差异。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进行总结说明。 iogGftFO/v95CjzPEHezXIBWtT8+jTtyampw6oOUGmQftdxhGNA3zk9AFTtifT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