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学章程与“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双一流”建设需要章程作为制度性支持;同时章程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是“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两者具有共同的诉求和内在的耦合性。

一 “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内涵

2015年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2017年教育部等部委联合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至此,高等教育领域开启了以“双一流”战略理念为指导的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此次改革旨在推动“双一流”建设,聚焦打造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

(一)“双一流”建设的内涵

“双一流”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方向指引。“双一流”建设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为我国今后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大学建设制定了发展蓝图。一方面,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启动必将推进和带动我国高校的整体发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另一方面,“双一流”政策为不同类型高校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和公平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原有高等院校格局的打破,“985、211”固有等级将重新定义。此外,“双一流”遴选绝不是对原有“985”和“211”高校的重新命名,而是对所有大学提出了“一流”的新标准。

(二)“双一流”建设的实施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总体方案》对我国“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划和设计,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做出重大战略决策。2017年9月,教育部等部委发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双一流”建设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1.契合高校的多元需求并引导高校分类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高校多元化的发展定位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双一流”建设为高校的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机会,政府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给予高校不同的经费资助标准和支持政策,通过资源的分配和政策支持引导高校结合区域需要和自身特色进行定位,实现公平竞争中“扶优扶强扶特”,促进高校多元化发展。

2.通过制度创新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

“双一流”建设要淡化行政命令和财政性拨款等强制性政策工具,增加混合型政策(权力下放、简化程序等)和自愿性政策工具, 从内部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性动力,赋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排除来自内外部的干扰,回归教育本质使高校沿着自身规律和学术逻辑健康发展。唯有如此,“双一流”建设才能真正推动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避免同质化趋势。

3.实施动态遴选制度,避免身份固化

“双一流”建设初衷旨在激发大学发展活力,消除重点建设中的利益或身份固化问题。《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指出要根据综合评估评价结果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因素,动态调整对高校的支持力度,增强“双一流”建设的有效性。“评估评价结果”成为“双一流”建设中高校进出和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要以评估评价结果为依据,通过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等方式确定“双一流”建设的学校和学科;切实落实评估评价与绩效问责及奖惩制度相结合,引入竞争意识激发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对建设高校与学科的动态调整机制,避免身份固化。

4.夯实队伍建设,注重学术引领

“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核心竞争。“双一流”建设必须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经常性的重点工作,发挥人才在学校与学科建设中的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同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职能,也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双一流”建设不仅关注科学研究,更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水平人才培养既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体现,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 大学章程是“双一流”建设的制度保障

落实大学章程实施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维度,章程功能实现对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结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以此为基础,从章程功能实现所释放的“善意”能量与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深入探讨章程功能实现与“双一流”建设的耦合性,才能把握高校治理的方向,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高校善治愿景。

(一)“双一流”建设与大学章程具有内在耦合性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治理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方向指引。“双一流”既遵循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又契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和发展蓝图。

1.大学章程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完善高校治理,建立健全章程落实机制,建成以章程为统领的统一且规范的制度体系;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组织建设和架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学生会等组织的民主决策作用,扩大师生代表有序参与,探索多元参与学校决策机制。可见,健全章程落实机制,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双一流”不仅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养创新人才并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还应该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和治理结构。

2.大学章程实现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制度性保障。首先,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完善的章程制度。《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明确指出,要规范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管理权力下移,强化依法治校。大学章程是优化大学治理结构和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章程实施释放的治理能量能充分实现章程的功能。大学章程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推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

其次,一流的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学科治理。学科治理是指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和安排,它关系到一流学科建设的成败和进度,同时深刻影响着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及其成效。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统筹推进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打造一流学科高峰。学科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高校学科治理现代化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现代大学内部治理要围绕着学科治理来展开,以学科治理现代化标识并支撑高校内部治理的现代化。可见,学术治理现代化以学术化为目标、以科学化和高效性为核心,以大学章程等制度设计为保障,通过章程的切实有效实施,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以学科治理现代化推动大学内部治理现代化,推动“双一流”建设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之,一流的大学建设和一流的学科都需要良好的治理,没有一流的治理模式和现代化治理能力难以真正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双一流”建设旨在激发高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扶优扶强扶特”的政策对资源进行再分配,提升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功能。

(二)“双一流”建设体现大学章程功能实现的诉求

“双一流”建设旨在激发高校办学的内在活力、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扶优扶强扶特”的政策对高校办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从而提升高校在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实现。大学章程是优化大学治理结构、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章程的实施将释放治理能量实现高校善治模式并最终实现章程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双一流”建设与章程功能实现具有共同的价值诉求,体现了章程功能实现对科研、人才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定位。

1.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双一流”不仅意味着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会聚一流人才并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而且还应该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治理,以及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治理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对各种契约关系的确立和有效规制,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予以实现。“大学治理制度是组织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在价值协商基础上达成的规则体系” 。大学章程制度设计旨在对高校组织治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进行合理安排,章程的有效实施在优化高校治理结构的同时,实现“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2.“双一流”建设要求健全大学章程功能实现机制,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通过落实章程功能实现,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组织建设和架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等组织的民主决策作用,扩大师生代表有序参与,探索多元参与学校决策机制。由此可见,健全章程落实机制,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建立规范、统一的现代大学制度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抓住高校治理中的关键性要素,强化科学发展、以共治求善治,协同推进一流的学术治理,实现学术治理现代化。

总之,“双一流”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顶层设计,也是我国今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一轮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从而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vajn7opu7UrqIFUGKwDTPzKqDVempYMDWNf+7+WvvU1bpaH7AdE50gGxEeDfsOR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