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学科互涉: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的新视角

视角即看问题的角度、立场和态度。从不同视角切入,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问题就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视角的选择固然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研究旨趣、研究目的乃至政治立场相关,但与所要研究的“问题”关系更为密切。进一步讲,应该是“问题”决定“视角”,而不是用“视角”去定制“问题”。一些研究工作之所以越做越窄,甚至走入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者在视角选择上的偏执与狭隘,这不仅会遮蔽甚至阻挡研究者的视域,也会导致研究结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曾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政治叙事作为绝对视野的“学科互涉性的元叙事” [1] 。这一说法或许未见准确,但他提到的“学科互涉”的确为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之所以称其为“新视角”,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学科互涉”概念虽然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但这一概念真正为国际学术界普遍接受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相关研究活动的大规模兴起则要推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学界有关“学科互涉”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相对集中且更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则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逐步展开的。二是当前国内“学科互涉”研究的一系列成果集中分布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科技哲学、高等教育等学科领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相关研究还不多见。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自提出至今,已历时百年有余,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积累已经相当丰富,如果固执于传统的研究思路,学术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尝试使用一些新的视角、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拓宽思路、推陈出新。在本章中,作者试图厘清以下几个问题,如“学科”从何而来?何为“学科互涉”?学科研究与学科互涉研究的区别何在?作为一种新的认知方法的“学科互涉”对解读“前学科”时代抑或“学科”形成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术活动及其复杂理论成果的适用性如何?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学科互涉”研究何以可能? eUg6kGyKJlyQ0kE9mWrXne5e8W/jO72brJHVCc1h3nzyMRDz9f4jh2lJfKDC+h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