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首先,基于日常生活的视野,分析旅游对民族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的重构过程与机制,由此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经典理论对话,构建更符合中国民族旅游现实的理论框架;其次,文章将目光投射于南传佛教与民间信仰融合的多元文化现象,关注民族旅游场域中日常的、未被旅游商品化和舞台化的信仰实践层面并进行学理性阐释,是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深化和延展;最后,已有对中国佛教僧侣的旅游感知研究,几乎没有将佛教宗派差异和文化情境的复杂性纳入研究范畴,本书中对南传佛教僧侣的日常信仰实践与旅游感知的研究,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补充与拓展。

二 实践意义

在全球化浪潮下,少数民族地区原本封闭、保守的环境被打破,不可避免地纳入全球性竞争之中。在传统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过程中,少数民族社区居民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邂逅。在主客互动过程中,游客的一些行为被当地人所理解,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

文化多元主义仅是一个事实,在不同情境中还存在复杂多元的话语、记忆和历史。本书对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日常仪式生活进行微观和整体性解读。在景区管理层面,通过对不同社区群体的研究,了解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为景区管理提供参考建议;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本书试图从更加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分析现代化和旅游影响下民族社区居民的生存境遇,协调旅游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地方文化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路径。


[1] Michele J.Gelfand,Jana L.Raver,Lisa Nishii,et al.,“Differences between tight and loose cultures: A33-nation study,” Science, Vol.332,May 2011,pp.1100-1104.

[2] Cohen E,“Authenticity and commoditization in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5,No.3,1988,pp.371-386. OuA9HRojfz11li5ExnUReu0N28M7hxRczUf8qojoNtBQOAVkTeezeiOB71DoHC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