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周朝的雅乐

公元前1066年西周灭商,八年之后即公元前1058年,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史记·周本纪》中曾这样记载,周成王清除了殷商残余分子,袭击了淮夷。然后回到丰(今陕西长安县)写下《周官》,改革礼乐、制度,制定法令。从此百姓安乐,社会和睦,歌颂赞美之声不绝于耳。雅乐用于祭祀典礼和贵族礼仪之中,与民间娱乐性音乐不同,它以伦理道德和礼仪为思想指导,是宣扬统治阶级盛德的曲乐。比如,祭祀典礼所用音乐庄严肃穆,钟、磬、鼓、瑟齐鸣令祭祀者生出一种严肃敬仰的心情,还可以增加祭祀对象的神秘感,其实质是统治者的提高自身威信的手段。在正史中雅乐被奉为正统、雅正的音乐,与俗乐相对,但就其艺术性来看未必优雅、美丽。后人对它的评语是:雅乐不美,这一点其实连很多统治者也是承认的。封建统治者坚信雅乐能够维系等级制度,促进社会和睦。从《礼记·乐记》里说音乐求同,礼仪求异,相同生亲近之感,相异有敬重之意,音乐过剩则会流于浮华,礼仪过多则会离心离德,礼乐的作用是让人相亲相爱,礼貌周全,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由此可见,统治者将音乐视为推行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人心的工具。《礼记·乐记》认为音乐与伦理相同,音乐象征道德,音乐是圣人娱乐的形式,音乐能够引导民心向善,还可以移风易俗,所以先王将其作为教育内容。还说所以道德高尚者属上位,技艺娴熟者居下位,功成名就者在前,负责具体事务者在后。先王制作音乐和礼仪区分上下尊卑,管理天下。其中的道德并不是普遍意义的道德,而是专指合乎封建仁义道德、有助于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思想文化,并将艺术性置于卑下地位,完成事物的道理亦然。按照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去办是主要的,完成的如何是另一回事。另外,统治阶级还可以利用雅乐和礼仪震慑民众。例如《乐记》中所说,帝王武力强盛则制作音乐,文化教育昌明则制定礼仪。武力强盛者制定的音乐完备,文化教育昌明者制定的礼仪齐全。又说帝王用音乐代表自己的喜悦,用军队武器代表自己的愤怒。所以帝王的喜怒哀乐整齐有序,喜悦时天下和谐,暴怒时令暴乱者畏惧。将礼乐应用到极致,正是帝王治理国家之道。通过西周政权制定的音乐方面的阶级与等级差别,音乐机构与所进行的音乐教育等,可以进一步对雅乐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1.音乐中的阶级与等级分化

历代统治阶级把音乐视作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必然会根据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音乐制度。如:乐队如何列队,多大规模,使用何种乐器等。根据《周礼·春宫大司乐》的规定,王的乐器四面悬挂,诸侯、卿大夫、士的乐器依次递减。按照前述所说,舞队人数则是王需六十四人,诸公三十六人,诸侯十六人。《说文新附》中则说,按行数、人数,纵横皆同。王的舞队同样需六十四人,诸侯则为三十六人,大夫的舞队为十六人,士的舞队有四人。很明显这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等级制定的制度。庶民百姓根本没有资格享有这种权利,而且,也不具有这种物质能力。

2.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

大司乐是周朝主管音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学府,是世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表演机构,其人数达到了一千四百三十六人。由舞师“旌人”领导的表演民间乐舞的人数没有明确规定,尚未包括在内。然而这一千四百三十六人的编制名额里,管理人员和乐师只占一百六十八人,其余全是音乐奴隶。由此可见,这一千二百七十七人的音乐奴隶才是大司乐的主要力量。大司乐这所最高音乐学府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世家子弟,也包括从民间选拔的优秀人才。学习内容则如《周礼·春宫大司乐》中所说,分别以乐德、乐语与乐舞教授国子,乐德让国子养成平和、忠诚、恭敬、孝顺、友爱的品质;乐语则让国子学会比喻、朗读、背诵、讲话、作答等能力;乐舞便是国子要学会《云门大卷》《大咸》《大夏》《大濩》《大武》六大舞蹈。学习阶段和进度则如《礼记》内所说十三岁开始学习音乐、吟诵诗词、学习勺舞,十五岁学习舞象,学习射御,二十岁起学习礼仪。《大司乐》中也比较明确地说出了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即让世家子弟学习治国理政,而具体歌唱表演则是音乐奴隶的职责。通过周朝统治者的自白,我们可以体会出其中的奥秘。如《周礼·弟官·大司徒》中有这样的话,“与乐礼教和,则民不乖”,又说“以《六乐》防外民之请而教之和”,大司乐的目的是要世家子弟明白治理国家需要礼乐制度。

3.演奏雅乐的场合

①供大司乐学员学习之用的总共分两类:第一种,六代舞,简称《六乐》。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六首带史诗性质的古典乐舞,内容是为历代帝王歌功颂德。其中既有原始社会的人物,也有奴隶制社会的帝王,而且也包括歌颂步入封建社会的周王朝的创建者—周武王的《大武》。学这些乐舞的目的,是利用人们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来巩固周朝统治者自己的统治地位。

第二种,小舞:帔舞(手执将彩绸条扎在竿头的道具而舞,祭礼时表演)、羽舞(手执将劈成两半的野鸡毛扎在短棍顶端的道具而舞)、皇舞(手执将彩色的鸟羽扎在短棍顶端的道具而舞)、旌舞(手执氂牛尾而舞)、干舞(手执盾牌而舞)、人舞(长袖舞)等。

②供典礼、仪式、祭祀等活动之用的有射仪(以射箭为中心的集会)、王师大献(用俘虏庆祝凯旋,告慰先祖)、祭祀(祭先祖、大蜡、祈雨、驱疫)。

雅乐诗词虽有一部分是诗经中雅的风格,用词多样化,人物形象较立体,心理刻画较细腻,诗词一般比较长,文学水平较高,均用颂写成,词汇力求简练,词义晦涩,整体语言风格老套,与现实脱节。当周代雅乐传至后世,愈加反现实,离群众越来越远,成为一套必将衰亡的独立系统。只能为各个封建王朝留下一幅徒有其表的空架子,并且容易引起统治者的反感。 a4qp2r7JfMLgsmWdVPmdJwN5q+3ksGLHRzNaX8UApP9mUKIbSQhTpaTX6U0ZEs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