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结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从最初的涓涓细流演变成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滚滚大潮,中西文化的交锋也达到高潮。 [77] 近代中国面临新的价值取向和抉择,文化重估与重建工作成了迫切而重大的时代课题。面对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思想界出现了本位文化论、中体西用论、西体中用论和全盘西化论等基本立场。这些基本立场大都存在含糊、笼统和非此即彼的问题,倾向于把中西文化对立起来,不是以前者排斥后者,就是以后者排斥前者,低估了或者说看不到两者的相容、共通之处。 [78]

在上述基本立场之下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社会学说和主张。这些似是而非的学说和主张以各种人生观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和蔓延,虽声势浩大,但实际意义有限。轰动一时的“科玄论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79] 一方认定科学快要破产了;另一方竟宣称科学万能,双方各执一端,使论战陷入空泛之争。不了解生活真相而空谈理论和社会改造,这种空泛、浮躁的社会心态既不利于理论建设也不利于社会改造,其消极影响显而易见。

《生活系统》不愿空谈理论和人生观问题,也不愿空谈社会改造,而对产生上述问题的生活本身和社会实际加以深入探讨。在力求完整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活真相的基础上,《生活系统》找到了人类生活的相容、共通之处:人类生活由物我浑融之境、物我分立之境和信仰之境组成,三者依次递进、轮转不息;生活每轮转一次便进化一次,生活轮转不息,也就进化不已。找到了人类生活的相容共通之处,也就找到了人类社会进化的关键,找到了中国文化重估和重建的关键。《生活系统》强调思想是“进化之母”,强调科学在其中的重要性,这些无疑都是真知灼见。

中西文化问题、传统与现代化问题和科学与人生观的问题是当时聚讼纷纭的时代难题,《生活系统》却相当妥善地处理了这些时代难题。我们在《生活系统》中看不到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对立,看不到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和对立,也看不到科学与人生观的冲突与对立,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包容与调和,以及自然而然的演变和进化。《生活系统》在贯通中西和融汇古今方面堪称典范。

《生活系统》在阐发社会科学和历史哲学等问题时综合运用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实现科学、道德和艺术三大领域的有机统一,开辟了跨学科研究和综合研究的思想体系。这样的思想体系是周谷城在此后的学术研究中“纵论今古、横说中外”的内在逻辑。

不可否认,《生活系统》也有其局限性。《生活系统》主要是系统考察人类社会的物我关系,对其他方面关涉不多。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诸如战争、谋杀、压迫、剥削、争夺、仇恨等,就不只是物我关系的问题,而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80]

尽管《生活系统》提出较为稳妥可靠的生活主张,但在革命战争年代,毕竟是坐而论道,对社会变革意义不大。大革命兴起后,周谷城起而践行,成为大革命的积极参与者。


[1] 周谷城:《我是怎样研究起史学来的》,《文史知识》1983年第10期。

[2] 张志哲:《博大精深周谷城》,《史学月刊》1986年第4期。

[3]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页。

[4] 周谷城:《生活系统》“新版序言”,转引自《周谷城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5]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6]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页。

[7] 莫志斌:《周谷城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8] 在20世纪60年代,这成了学界批评周谷城鼓吹生存竞争观的罪证。参阅罗思鼎《周谷城历史观的面面观》,《解放日报》1964年11月15日。

[9] 周谷城:《生活系统》,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9页。

[10] 这一思想在其后周谷城提出的“历史完形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参阅周谷城《中国通史》“导论—历史完形论”部分,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版。

[11] 杜威等人明确否认此论。他指出:“今若言西方文明,纯是物质的,早已破坏了、消灭了,决不能勾留到今;其所以能勾留到今者,即因其文明之发达,系属精神的。”杜威:《科学与人生之关系》,郑宗海译,载《民国日报》1920年6月20日、21日。又见袁刚编:《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页。

[12] 周谷城:《生活系统》,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8页。

[13] “以美育代宗教”论忽视了美育和宗教之间的根本不同,本身就缺乏可行性。有论者指出,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论理论薄弱,难以为学界所认同。参阅张晓唯《蔡元培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14]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202页。

[15]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2页。

[16]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78、174页。

[17] 1919年,杜威来华讲演,他在“现代的三个哲学家”讲演中系统介绍了柏格森哲学。1921年12月,《民铎》杂志第3卷第1号刊出了“柏格森号”,专门介绍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参阅陈卫平、施志伟《生命的冲动——柏格森和他的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48—149页。

[18]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7页。

[19] 周谷城对杜威哲学一贯持批评态度。参阅周谷城《中国社会之现状》,上海新生命书局1933年版,第394—395页;又见周谷城《实用主义批判》,《新建设》1955年第3期。周谷城的“历史完形论”借鉴和运用了罗素的“逻辑原子论”,而且始终推崇罗素哲学。

[20] 李习东:《周谷城的实用主义认识论》,《新建设》1965年第2期。

[21] 胡适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显著地强调了生物学和心理学对于人生观的重要性。参阅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转引自《胡适作品集》第8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34页。

[22] 李习东:《周谷城的实用主义认识论》,《新建设》1965年第2期。

[23] 李习东:《周谷城的实用主义认识论》,《新建设》1965年第2期。

[24]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31页。

[25] 张银荣:《“无差别境界”论是一帖麻醉剂》,《人民日报》1965年1月20日。

[26]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44页。

[27] 周谷城:《评茹行先生的艺术论评》,《新建设》1963年第9期。

[28] 周谷城:《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新建设》1962年第12期。

[29] 胡啸、姚介后、樊森:《周谷城“真实感情”说的真实面目》,《学术月刊》1965年第1期。

[30]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46—47页。

[31] 胡啸、姚介后、樊森:《周谷城“真实感情”说的真实面目》,《学术月刊》1965年第1期。

[32]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49页。

[33] 周谷城对人类思想的起源及其作用的解释后来被指责为抄袭杜威的实用主义。参阅汝信《货色从何而来?同谁划清界限?——评周谷城反动观点的几个理论来源》,《人民日报》1965年2月25日。

[34]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64页。

[35] 李习东:《周谷城的实用主义认识论》,《新建设》1965年第2期。

[36]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77—78页。

[37] 胡啸、虞伟人:《“合二而一”论的一个标本——驳周谷城先生的“无差别境界”说》,《学术月刊》1964年10月。

[38]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79页。

[39] 周谷城:《礼乐新解》,《文汇报》1962年2月9日。

[40] 李习东:《周谷城实用主义的认识论》,《新建设》1965年第2期。

[41]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83页。

[42] 周谷城:《礼乐新解》,《文汇报》1962年2月9日。

[43]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92页。

[44] 周谷城:《史学与美学》,《光明日报》1961年3月16日。

[45]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01页。

[46] 莫志斌:《周谷城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47] 周谷城:《史学与美学》,《光明日报》1961年3月16日。

[48] 史丁:《周谷城“断而相续论”的由来》,《文汇报》1964年11月21日。

[49] 参阅汝信《货色从何而来?同谁划清界限?——评周谷城反动观点的几个理论来源》,《人民日报》1965年2月25日第6版。

[50]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19页。

[51] 周谷城:《中国社会之现状》,上海新生命书局1933年版,第42页。

[52]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21页。

[53]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25页。

[54]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28—129页。

[5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56] [美]杜威:《试验论理学》,刘伯明译,上海泰东图书局1920年版,第16页。

[57] 李习东:《周谷城的实用主义认识论》,《新建设》1965年第2期。

[58]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40页。

[59] 周谷城:《礼乐新解》,《文汇报》1962年2月9日。

[60]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46—147页。

[61] [英]罗素:《逻辑与知识(1901—1950年论文集)》,苑莉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14页。

[62] 金岳霖:《罗素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4页。

[63] 周谷城:《中国通史》“导论—历史完形论”,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版,第11—12页。

[64]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48页。

[65] 罗素对柏格森哲学持批评态度,而丁文江在“科玄论战”中对其老友张君劢很不客气地指出:“张君劢是作者的朋友,玄学却是科学的对头。”参阅丁文江《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人生观〉》,《努力周报》第48、49期,1923年4月。

[66]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51页。

[67] 周谷城:《生活系统》,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62页。

[68] [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雷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近代中国是否存在唯科学主义问题?学界对此看法不一。例如,姜义华先生就明确否认该问题的存在。

[69] 周谷城:《中国史学之进化》,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版,第3—4页。

[70]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71] 周谷城:《我是怎样研究起史学来的》,《文史知识》1983年第10期。

[72]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73]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页。

[74]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75] 吕涛、周骏羽编:《周谷城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4页。

[76] 或曰马克思主义史学,或曰资产阶级史学,或曰封建主义史学等,而周谷城本人反复强调的是《生活系统》的独特性、倾向性和重要性。

[77]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86页。

[78] 莫志斌:《周谷城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页。

[79]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页。

[80] 莫志斌:《周谷城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PG+qn9DGtjcfdcB/T+dBxcPfHiIXlSbAJEZr8gyjU3Ao/u9HH+v29o3s/TG+F6m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