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思想年编》总序

姜辉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有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1]

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创新的理论,它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劳动人民指明了实现解放和建设美好生活的道路。自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这一理论就“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2]

一、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地吸收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通过批判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阐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他们认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突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狭隘局限,在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的基础上,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目标,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和革命,是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现实途径。他们提出,随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 。他们坚信,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 [5]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一百年来,正是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今天,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就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6] ,从而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二、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马克思主义行,源于它坚持人民立场,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分析了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社会的资产阶级同样像奴隶主、封建主一样占有他人的无酬劳动,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占有的方式不同罢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也是人数不多并且仍在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 [7] 。因此,在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而进行的无产阶级运动中,马克思始终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8] 而领导这种运动的共产党同无产阶级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9] 因此,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必然要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马克思主义正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10]

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目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11]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终于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终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终于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百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12]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从而始终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今天,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就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从而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3]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4] ,从而“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15]

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时代和实践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16]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它是为了改变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才从“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才从“自发”运动变成“自觉”运动。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的建立,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开启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族国家发展的进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每一次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重视从革命运动的实践出发去分析形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斗争策略,并通过总结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正如恩格斯1895年3月11日在给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所强调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17] 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8]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牢牢抓住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求真、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19] 正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真正成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成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 。同时,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中汲取营养,并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从而能够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不断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而言,不变的是它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分析方法以及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发展的则是它的具体结论和具体策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会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观点或个别结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客观分析具体情况,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和行动策略。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能够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的根本原因所在。1887年1月27日,恩格斯在致弗洛伦斯·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21] 1895年3月,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未经恩格斯同意就从他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导言中断章取义地摘引了几处,把恩格斯针对德国当时的情况提出的反对使用暴力的策略说成是恩格斯的一般主张。针对这一错误,恩格斯4月3日在给保尔·拉法格的信中作了澄清。他强调指出:“但我谈的这个策略仅仅是针对今天的德国,而且还有重要的附带条件。对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来说,这个策略就不能整个采用。就是对德国,明天它也可能就不适用了。” [22]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坚持不断地根据时代、实践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23]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革命时期,面对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局面,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和任务的历史课题,这种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建设时期,为了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独创性地实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吸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时期,面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生机活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的综合实力、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世界面临的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恐怖主义、贫富分化、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突出。今天,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从而能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五、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历来注重创新,勇于根据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变化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典范。马克思正是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创新提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24] 。可以说,“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25] 。即便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后,也没有停止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步伐。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变化,对欧洲革命的形势进行了乐观的估计。但随着革命低潮的到来,他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创新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前后撰写的七版“序言”,集中体现了他们根据不同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无产阶级的斗争理论和策略作出的创新和调整。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26] 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7] 。比如,正是有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实践地证明了“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8] ,必须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29]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根据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牢牢抓住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0]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 [31] 。今天,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的理论,就要始终掌握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精髓,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坚持根据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的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32] 在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审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旗帜和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我们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全面学习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方便广大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全面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我们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相关科研人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摘编了这套《马克思思想年编》。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博大精深,它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本人著述的全部文献中。马克思留存于世的文献十分庞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有50卷,约3200万字。《马克思思想年编》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为依据,从马克思的著作、文章、手稿和书信等文献中,精心摘选出体现马克思主要思想理论和观点的重要内容,以写作时间为主线进行编排,以便呈现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思想年编》摘编的每篇文献,都附有相关评论,重点介绍该篇文献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贡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希望这套《马克思思想年编》能够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一套基本的、重要的参考资料。

2021年10月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13页。

[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6页。

[6]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1页。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10]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页。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1页。

[12] 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1版。

[1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7页。

[1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页。

[1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7页。

[16]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

[1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0页。

[2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13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0页。

[2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10页。

[24]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2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2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2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29]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7页。

[30]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第2版。

[3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7页。

[3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 Bx0+QWxPlJlpODyueLKEoclBv4ZB+wbiBe4eNIWS7OoTG6mg/wi6L+8gwtHzwl3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