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1] 按照“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为老龄化社会”这一国际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世界银行数据表明,中国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将提升到17.8%左右,将达到“深度老龄化”的状态;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

全国老龄委在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至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和重度老龄化三个阶段。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8%,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群进入老年,总人口逐渐呈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趋势;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1.78%。2051年到2100年则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4亿人,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时期。

目前,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已低于世界平均值,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世界平均值,老龄化问题越发严重。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8.8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从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见图1.1),我国0—14岁人口迅速减少,65岁以上人口快速增长。因此,21世纪的中国,将处于一个老龄化问题凸出的时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和过高的人口抚养比及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 中国老年健康与疾病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迅速提高,从1990年的68岁增长到2017年的76.7岁(见表1.1),平均寿命提高了8.7岁;另一方面,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我国健康人口仅列世界第86位,而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都已经超过80岁,其中,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4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期望寿命分别是67岁和69岁,相应损失的健康寿命男性为7岁,女性为8岁。 [2]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健康问题上,我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1.1 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变化

表1.1 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预期寿命和主要疾病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中国的疾病谱系开始从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移。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诸如缺血性心脏病、癌症、脑卒中、关节炎和老年痴呆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口将持续增加。2013年,中国2.02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100万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计到203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将至少增加40%,大约80%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在老年人疾病流行率上,随着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流行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原因。其中,高血压是最普遍的老年疾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高血压疾病的比例高达380.4‰(见图1.2)。另外,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白内障、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失能残障发生率也在上升。我国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慢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我国老年公共健康领域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图1.2 中国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前5名

数据来源:皮书数据库《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

在老年人死亡原因方面,中国死因监测数据表明,慢性病占中国老年人群死因的91.2%。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是造成60岁以上老年人群期望寿命损失的重要原因,同时精神障碍也进入老年人死因的前十位(见图1.3)。在威胁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中国老年人群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见表1.2和图1.3)。

从心血管病流行情况看,中国老年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提升,60岁左右患病率已高达39%, [4] 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心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由1995年的第四位上升为2017年的第一位(见图1.3)。在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方面,肺癌、肝癌和胃癌是近三十年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癌症(见表1.2)。

图1.3 中国老年人群死亡率最高的死因前10名

数据来源:皮书数据库《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7)》。

表1.2 我国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

表1.2 我国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续表

资料来源:1990—1992年、2004—2005年、2014—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抽样回顾调查。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不仅慢性病患病率高,而且存在诸多慢性病患病风险。中心性肥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数据显示,近50%的老年人患有中心性肥胖,亦有超过40%的老年人患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此外更加不利的是,在老年人群中,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和有效控制率很低。危险因素蓄积,知晓率和有效控制率低下,势必增加老年人患病的风险,慢性病患病率存在上升的可能。

三 中国医疗开支情况

就世界而言,老年人身体活动少而医疗开支大,中国亦然。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4.04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8.9%。其中,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004亿元,相当于财政总支出的4%。与此同时,中国老年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17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占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的80.4%。

表1.3 中国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情况

表1.3 中国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情况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2016)》。

随着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医疗保障事业有了很大进步(见表1.3和表1.4)。中国卫生部数据显示,2008—2015年期间,居民医保覆盖人数逐年增加,从1.18亿人增加至3.77亿人;我国新农合覆盖人数从2008年的8.15亿人增加至2010年的8.36亿人,随后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6.70亿人,覆盖人数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化进程和医保制度改革。农村医疗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医疗保障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差异,与城镇医疗保障相比,农村医疗保障无论是在个人支出的数量上还是在医疗服务质量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见表1.4)。

表1.4 2008-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与其收入比较

表1.4 2008-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与其收入比较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6)》。

我国在医疗保险的支出上情况虽有进步,但和日益加速的老龄化相比,形势仍不容乐观。世界上越发达的国家医疗开支占GDP的比重越大,我国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国,但在医疗卫生开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国民医疗保险的投入远远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医疗政策保障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而且还通过立法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与体系。反观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之,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历史国情,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差异较大,使得医疗保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XfP/nQS57UO1qWwQ4y4i4aRYjdRAZFFBWf12B5BovBDmEOXEdR70Fwru7pzPJs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