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认知存在一个过程,连译名都五花八门,曾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士”、“马尔克”、“马克司”、“马克斯”、“马格斯”等,把恩格斯译为“恩格思”、“恩格尔”、“昂格斯”、“非力特力嫣及尔”等。对待马克思的生平、马克思的学说也是如此,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人们对马克思充满好奇,但认识的程度有待深入。
在中文书刊中最早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是在1899年2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 [2] 《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各种“安民新学”中,两次提到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的某些思想。1899年2月至5月,《万国公报》在第121期至第124期中,连载了李提摩太译、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 [3] ,它是根据英国学者颉德的《社会演化》节译而成的,尽管该书鼓吹基督教救世,但却提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第121 期,在《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4] 这里将马克思误认为英国人。第123 期,在《大同学》第三章“相争相进之理”中,又一次提到马克思(文中称为“马客偲”)的思想,把马克思的国籍更改为德国。 [5] 《万国公报》是在节译别人的著作中,提到马克思的名字及其思想的,虽然论述并不多,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看作社会主义学说中的一种,认为其特点是“主于资本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与认识还是很肤浅的;但它毕竟是第一次将马克思及其思想介绍到中国来,若要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应从《万国公报》谈起 [6] 。
1903年1—2月,赵必振翻译发表日本学者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该书的日文原著一共有4 编20章。书中第2 编第1 章《加陆马克思及其主义》,其中第1 节叙述了马克思的履历。译作者用了8 页的篇幅(日文原著作者用了11页的篇幅),从马克思出生、求学、奔波、著述一直到死亡作了介绍,范围包括马克思的理论研究、革命活动、朋友家人等,并对马克思予以高度评价:“马克斯者,一代之伟人,长于文笔,其议论之精致为天下所认识。” [7] 第2 节《其学说》中,介绍了《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的写作过程和主要内容,译作者用15 页篇幅(日文原著中用了23 页篇幅)主要介绍《资本论》。该书译介了《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两段话,这是目前查到的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早一段中译文。
1903年7月日本学者幸德秋水发表《社会主义神髓》,同年11月已出到第六版。作为日本社会主义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的文献,参考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及其他有关社会主义论著。虽然在幸德秋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夹杂着许多严重的缺点,但贯穿全书的基本论点,是企图说明《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所表述的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且在事实上确实收到了很大的宣传效果。 [8]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三章“产业制度的进化”中指出“近代社会主义的祖师卡尔·马克思,给我们指明了怎样组织起来的真相” [9] 。第六章《社会党的运动》中指出:自从1847年马克思和他的朋友恩格斯共同发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详细论述阶级斗争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社会主义俨然成为一门科学理论,已非过去的空想和狂热可比 [10] 。
陈溥贤(笔名渊泉)1919年4月在《晨报》翻译发表日本学者河上肇的《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紧接着,该文1919年5月亦刊载于《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和《新青年》等报刊。它介绍了马克思生平、马克思的爱情婚姻、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重大贡献,称共产党宣言在历史上学问上最有价值,对马克思的介绍更加多面。
1920年1月1日、3日,衡石于《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翻译发表日本学者志津野又郎著的《马克斯逸话》。作者从六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一)毫无一点虚饰矫情;(二)天才是从勤勉得来的;(三)野游;(四)马克斯的喜欢小儿;(五)马克斯和烟草;(六)马克斯和将棋。这篇文章几千字,语言比较生动有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和蔼可亲、纯真勤勉的马克思。
以上这些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传播比较广的描写马克思生平的书籍文章,通过它们给中国人带来了不同侧面的马克思,但没有哪本马克思传记能够一窥马克思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