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的分析单位为一个单篇报道,包括样本中的消息、通讯、特写和言论等。
本章的样本选取了200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海峡时报》新闻报道标题中含有“China”或“Chinese”的所有语料,创建“海峡时报—中国形象”语料库。然后,以每年随机抽取四个结构周的做法,得到抽样样本。这种报纸常用的抽样方法,被称为“构造周抽样法”。它是在整个语料库中随机抽取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样本,并把这些样本构成“一个周”(即构造周)。例如,要抽取星期日的样本,可将语料库所有的星期日集中起来,从中随机抽取一个作为样本,以此类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最终得到一个完整“周”的样本。任学宾提出,一年抽取两个构造周的样本就能够可靠地反映总体语料的真实状况。本研究将样本数量放大一倍,采用一年抽取四个构造周的做法,希望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统计数据的代表性。
本编码表在参考孙有中、周宏刚和张玉等多位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根据本研究语料的特点设计而成。
0.体裁:(1)消息报道;(2)通讯、深度报道;(3)特写专访;(4)言论(社论、评论);
1.篇幅:(1)300字以内;(2)301—500字;(3)501—800字;(4)801—1200字;(5)1201字以上;
2.稿件来源:(1)本报记者;(2)撰稿人;(3)引自外媒;
3.发稿地点:(1)新加坡国内;(2)北京;(3)上海;(4)中国香港地区;(5)中国台湾地区;(6)中国其他城市;(7)美国;(8)日本;(9)澳大利亚;(10)东南亚和南亚地区;(11)其他国家和地区;
4.主要消息来源:(1)新加坡领导人及其他政府官员;(2)新加坡社会知名人士;(3)新加坡民众;(4)新加坡媒体;(5)中国领导人及其他政府官员;(6)中国社会知名人士;(7)中国民众;(8)中国媒体;(9)美国领导人及其他政府官员;(10)美国社会知名人士;(11)美国媒体;(12)马来西亚;(13)印度尼西亚;(14)日本;(15)泰国;(16)印度;(17)澳大利亚;(18)越南;(19)菲律宾;(20)欧洲社会知名人士或媒体;(21)其他;
5.议题内容:(1)政治;(2)经济;(3)军事;(4)文化;(5)社会;(6)环境;(7)科技;(8)外交;
6.政治议题(中国政治):(1)高层政治;(2)政法改革;(3)腐败问题;(4)西藏问题;(5)台湾问题;(6)南海问题;(7)香港问题;(8)钓鱼岛问题;(9)外交政策;(10)其他;
7.外交议题:(1)中新关系;(2)中美关系;(3)中日关系;(4)中印关系;(5)中菲关系;(6)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
8.中新外交:(1)友好合作;(2)海洋权益;(3)人事任免;(4)官方交流;(5)签证问题;(6)核问题;(7)媒体角色;(8)国际地位;(9)“一带一路”;
9.中美外交:(1)伊拉克问题;(2)台湾问题;(3)遏制中国;(4)友好交往;(5)反导弹防御系统问题;(6)伊朗问题;(7)气候问题;(8)南海问题;(9)越南问题;(10)中东问题;
10.中日外交:(1)反恐;(2)反对核试验共识;(3)官方交流;(4)钓鱼岛问题;(5)与东盟国家关系;
11.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1)海洋权益;(2)经济合作;(3)医疗援助;(4)军事对比;
12.军事议题:(1)中国军队的军事实力;(2)中美军事交流;(3)军事对峙;
13.经济议题:(1)中国经济;(2)中新贸易合作;(3)中新贸易问题;(4)中新经济对比;(5)其他;
14.中国经济:(1)经济增长;(2)经济减速;(3)金融;(4)海外并购;(5)经济政策;(6)农业;(7)大陆—台湾贸易;(8)出口;(9)汽车业;(10)房地产业;(11)IT产业;(12)山寨产业;(13)家电产业;(14)渔业;(15)酒业;(16)食品业;(17)旅游业;(18)自由贸易区;(19)家具业;
15.中新贸易合作:(1)IT产业;(2)农产品;(3)能源;(4)金融;(5)交通(航空);(6)制药;(7)人员交流;(8)酒店娱乐业;(9)自由贸易区;(10)投资;(11)旅游;(12)房地产;(13)保险业;(14)电子产品;(15)媒体报业;(16)物流;(17)食品;(18)服装、鞋子;(19)文具;(20)商场、超市产业;(21)医疗;(22)造船、航运业;(23)列车、汽车制造业;(24)酒业;(25)电力;(26)电子商务;(27)餐饮业;
16.中新经济对比:(1)宏观经济;(2)基础设施;(3)IT;(4)发展模式;(5)金融;(6)物流业;
17.中新贸易问题:(1)市场地位;(2)海外竞争;(3)政策壁垒;(4)增长缓慢;
18.中美贸易问题:(1)贸易逆差;(2)海外竞争;(3)政策壁垒;(4)美国金融危机;(5)违反规则;
19.中美贸易合作:(1)IT产业;(2)农产品;(3)金融;(4)纺织品;(5)投资;
20.文化议题:(1)体育;(2)文艺;(3)教育;(4)旅游;(5)宗教;(6)影视;(7)软实力;(8)文物保护;(9)传统节日;(10)美食;(11)中医;(12)比赛;(13)语言;(14)传统文化;(15)其他;
21.科技议题:(1)航天;(2)高铁;(3)医学研究;(4)创新力;(5)人才储备;(6)核技术;(7)建筑;(8)导弹防御系统;(9)媒体产业;(10)视频设备;(11)节能技术;(12)其他;
22.社会议题:(1)社会保障;(2)犯罪;(3)灾难;(4)趣闻;(5)移民;(6)就业;(7)纠纷;(8)城乡发展;(9)信息化;(10)计生;(11)群体性事件;(12)人物;(13)交通;(14)法律;(15)建筑;(16)快递;(17)人才;(18)整容;(19)公益;
23.环境议题:(1)气候变暖;(2)环境污染;(3)环境保护。
参加样本检索和编码工作的一共有两名编码员,他们都是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在校硕士研究生,独立执行任务之前都接受了专门的培训。编码员的工作分为四个步骤:(1)对“海峡时报—中国形象”语料库的抽样语料进行人工剔除,删掉那些与中国报道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语料。期间,编码员曾就那些只提及中国或中国人、但并未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入报道的篇章,是否应被收入语料库产生怀疑,后经讨论两人达成一致,重新确立标准。(2)填写编码表,记录样本中每一篇报道的相关信息。(3)判断议题。语料库中报道数量庞大,涉及议题多种多样,就如何归类问题起初两位编码员无法达成一致,后经讨论确定统一标准。(4)为检验两位编码员对议题编码的效度,选出10%的议题作为样本,采用霍斯堤(Holsti)公式 对其进行检验,信度数值高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