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独立后奴隶制的存续

巴西是西半球最早引进黑奴劳动的地方之一,却是这一地区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19世纪初独立运动取得胜利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相继颁布了废除或限制奴隶制度的法令,巴西虽然在1850年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但其奴隶制度一直维持到1888年。

独立之初,传统的封建保守势力太过强大、新兴资本主义力量比较孱弱是巴西奴隶制度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第一,在政治体制方面,脱离西班牙统治而独立的拉美国家纷纷建立了共和制的政体,而巴西依然保留了封建君主制,布拉干萨王朝的体制和葡萄牙贵族势力原封未动。以王室为代表的封建领主,既是政治统治者,也是大地产者,甚至他们本身就是大庄园的奴隶主。奴隶制是统治阶级维持其权威合法性的基础,帝国政府自然不会触动自己的统治根基,从而成为奴隶制最有力的维护者。1824年巴西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明确承认了主人和奴隶的契约,声称政府将保护契约的履行。所以,在独立后的二十年内,巴西并不存在废奴的政治氛围。第二,在经济制度方面,独立后巴西仍然奉行出口导向型的单一产品制经济,大地产制的土地所有制度也未改变,这一点与其他拉美国家的路径并无二样,但显然巴西更加依赖奴隶劳动。被贩卖至美洲的黑奴中1/3以上来到巴西,其境内的奴隶数量远远多于所有西属美洲国家输入奴隶的总和,独立时巴西人口中近一半是黑奴及其后裔,足以见得奴隶对巴西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大种植园的奴隶主需要帝国政府的政治保护,同时王室也需要种植园主的经济支持,这种利益关系已经捆绑了近三百年,非常牢固且难以撼动。第三,在社会势力方面,天主教会也持维护奴隶制度的立场。18世纪和19世纪初,与西属美洲国家政教争权不同,巴西的教会和王权关系一直比较和谐。大部分神职人员都拥戴佩德罗一世(1822—1831)的统治。作为回报,1824年的巴西宪法确立天主教是巴西的国教,并保留教会人员的特权。此外,天主教会不仅不反对奴隶劳动,还和种植园主勾结在一起,强迫黑奴劳役,甚至有些教会本身就是大奴隶主。为了支持帝国的统治和自身的特权地位,巴西天主教会竭力维护奴隶制。

与传统的保守势力强大相比较,代表现代的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微弱。由于过度依赖比较优势农业、秉持自由贸易原则,巴西独立后长期实行低关税政策,阻碍了本国工业的发展。1828年,巴西的进口关税税率为15%,开启了最自由的贸易时期。直至1844年,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巴西的进口关税才调升至30%—60%,这在客观上刺激了巴西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催生出像毛阿子爵(Visconde de Mauá) [12] 那样的工业化先驱。1852年,巴西有64家工厂,主要集中在纺织业,也涉及服装、制皂、啤酒、冶炼、玻璃和皮革行业。 [13] 这些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巴西经济的总体影响微不足道,更不用说能发挥政治和社会影响力了。有学者认为,“直至19世纪中叶之前,巴西尚不存在现代意义的工业发展” [14] 。需要指出的是,巴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与种植园奴隶制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待巴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工业资产阶级对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的渴望非常迫切的时候,才有理由和能力冲破奴隶制的障碍。而在巴西独立初期,这些条件显然都不具备。此外,黑奴虽然坚决反对奴隶制,并不断发动起义,但都被强大的统治阶级镇压下去。黑奴最多的巴伊亚州的反抗最为激烈。1816—1835年,这里发生了5次奴隶起义。但由于起义队伍不够团结、力量分散且政府军反应迅速,这些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 [15]

由此可见,独立初期,在内部社会结构、经济力量尚未发生大的变化,现代因素仍在萌生,且缺少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巴西的奴隶制是不可能自取灭亡的。 jgEtGyaB/wVySBAbWA+TKhGNKpw5SM+HtrjsrZTDnYbxKbx48W84S70c3xPN1mG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