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影像刺激生理应答模式

“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是大多数民族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这一进程中,如何有效地化解社群冲突和群体矛盾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问题。群体性冲突有其复杂而深层的社会文化环境根源,它的表达方式与当事社群的心理行为因素密切关联。事实上,为有效预警和管理这类冲突,既可从过往冲突事件中逆向寻求社会与心理机制,也可尝试从它的核心要素——群际暴力攻击入手,借助神经解剖、脑刺激技术和药理实验范式,揭示它的神经生物原因及其相应的神经解剖学、神经化学与神经药理学机制。

神经解剖学发现,脑区有攻击性功能。一系列动物和人脑的选择性损伤、电刺激和化学刺激范式研究 1 ,均发现前脑区域(forebrain regions)、杏仁岩(amygdaloid)、下丘脑(hypothalamus)、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域(PAG)对攻击和愤怒行为的表达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当这些脑区的“攻击点(attack sites)”被损伤或摘除、受到电信号或生化反应刺激后,攻击性反应或行为就会被激发或抑制,而后下丘脑(posterior)部位病变则可减少人类的攻击性 2 。此外,攻击性脑区激活还与感觉过程有关,当脑区攻击点神经元受嗅觉线索、视觉信息、触觉输入的刺激激活后,可触发、调控攻击性反应和行为。

在神经解剖学上,前额皮质是一个执行认知功能、监管情感过程的脑区。它可接受来自于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内侧丘脑等脑区的信息输入 3 ,并中继和整合这些区域的各种感觉、情绪信号,将之转译为认知和情感输出。事实上,由于前额皮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把译码后的信号输出投射给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边缘结构和杏仁核,最终激活这些脑区。而这些脑区则是攻击性反应和行为表达的关键神经生物因素。因此,前额皮质的活动特性在调控认知和监管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提示考察前额皮质的EEG反应特性是探讨人类社会行为机制的一个可行途径,也是一个有效的生物参考指标。但由于这类研究所用方法具创伤性和伤害性,且主要来自于动物被试的结果,故不能将这些范式引入研究正常人群,更不能直接运用相关结论,来解释和推论人类的社会行为机制。

考虑到这些弊端,研究者转而探寻攻击性反应和行为的神经生物机制,聚焦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神经化学过程对攻击性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以及攻击性反应怎样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等方面。西格尔(Siegel)指出在非人类的动物攻击模型中,脑内胆碱能递质系统活动与攻击行为过程密切相关,当下丘脑、前脑、边缘结构(隔区、杏仁核、海马)等区域的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s),受到胆碱能药物(剂)的生化反应刺激后,其胆碱能受体激活或阻断会诱发、改变、抑制愤怒反应和攻击性行为 4 。这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胆碱能(兴奋性)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激活可有效促进攻击性反应及其行为过程。多巴胺递质系统活动与攻击性反应过程相互影响,多巴胺能药剂(多巴胺激动剂如阿朴吗啡、 LY 171555)的化学刺激作用下,多巴胺D2受体激活可以提高攻击性响应阈值,能快速地启动攻击性过程。在多巴胺能纤维分布广泛的前脑区域,攻击行为遭遇可显著增加前额叶皮层的多巴胺含量 5 。血清素(serotonin,又称5-羟色胺)是抑制性单胺型神经递质,通过调控大脑血清素含量和5-羟色胺受体(5-HT1)激活可抑制攻击性反应和行为。当血清素系统受到饮食、药理(如氯苯酚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和电解损坏后而使血清素活性功能紊乱,减少血清素水平时,实验动物或者人群就会增强攻击性倾向,更容易产生攻击和暴力行为 6 7 8

在分子遗传水平,社会生物学认为基因可以通过制约某些特性的发展或者增添某些进化的可能性来影响行为。为此,可应用神经化学方法考察内源性神经递质刺激及其受体激活对攻击行为过程的促动效应。等位基因关联法(allelic association)的研究发现,直接参与合成或新陈代谢的多巴胺和血清素两类神经递质是攻击行为关联的候选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中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功能多态性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 9 。这表明一些基因多态性或等位基因变异与特定人群的某种表型有关。

神经内分泌状态可抑制或促进人类的社会行为。激素水平与攻击性行为表达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10 。皮质醇水平对行为反应有抑制作用,与破坏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呈负相关 11 12 ,肾上腺激素皮质醇基线水平与社会逃避、顺从行为有关 13 。即使在激怒条件下,健康成人的基线皮质醇水平也可抑制攻击性行为 14 。但睾丸激素水平与攻击行为、支配行为、反社会行为呈正相关 15 16 ,有易化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能平衡突触的兴奋和抑制,调控除骨骼肌以外的所有受其支配的组织和器官,作用范围广,时间长。该系统中的多巴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可触发行为趋近与回避过程 17 ,它的功能紊乱或异常会导致情感表达障碍和攻击行为 18 。其中交感神经在机体危机时活动最强,易导致心率加快,产生格斗、逃避、惊恐和性等行为反应 19 。不同身心疾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模式表现失调,在静息状态下,焦虑障碍者心率变异中的高频成分、低频峰值均低于正常人,存在功能性自主神经紊乱 20 ,攻击行为者的心率值显著低于非攻击性个体或对照人群 21 。这表明某些自主神经活动特性可有效鉴别正常和特殊群体。

外周生理活动模式与人的行为趋近和行为抑制有关。心率(heart rate, HR )、皮肤电导反应(skin conductance response, SCR )的外源和内源性反应不受或者较少受到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心率与行为激活系统引发目标导向行动密切相关,在奖赏行为反应条件下,与奖赏数量呈单调递增函数关系 22 。低静息心率标记为生理低

唤醒,可用于评估人的攻击性行为特质 23 ,能有效负向预测个体的攻击性水平 24 。这种社会行为预测效应比较稳定,性别和年龄上有高度一致性,且不受行为者的体型、身体健康、物质使用、认知缺陷等潜在混淆变量的影响 25 。由此而论,静息心率水平(HRLs)可作为个体的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的有效预警因素。但鉴于心率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特性,研究者建议采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作为评估心电反应的心理生理价值及其预测效应的观测指标 26

皮肤电导反应也称皮肤电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或皮肤电活动(electrodermal activity,EDA),是外分泌汗腺的活动特性,与行为抑制有关,可测评人对社会刺激的追踪反应程度。一些研究指出,低静息皮肤电导水平(SCL)者和负性刺激SCR低者易表现出敌意和攻击性,倾向于实施暴力犯罪 27 28 。低SCL与主动性攻击有关,高SCL与反应性攻击正向关联 29 30 。行为问题儿童在应对压力和挑衅时,皮肤电导反应性较低 31

此外,社会认知加工可诱发攻击性行为的生化过程。人们加工社会威胁性刺激时,会产生特异的神经内分泌活动。万洪(van Honk)确证在意识和前意识条件下,个体均优先注意加工社会威胁线索,且在前意识下这种注意偏向效应与唾液皮质醇反应、睾酮反应呈正相关,而在意识条件下,注意偏向与睾酮增量无关 32 。在强情感状态下,外群体线索(如面孔、名字)很容易激活对外群体的负性评价,脑成像表明在对外群体面孔反应时,杏仁核被激活。一个外群体范畴的自动激活会引发与该外群体相关联的刻板化行为 33

综上所述,尽管动物或人类攻击性反应与暴力行为受到生理因素和分子事件的调控,有其相应的神经生物基础及其生化动力机制,但这些生物因素是否适用于解释群际暴力冲突与攻击行为还有待检验。实际上,群际冲突是一种偶发的集群行为现象,具有突发性、情境性和个别性,非社会常态,常被归因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范畴意识等宏观社会因素的合力效应。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国家管控措施主要着力完善法规和政策理论,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群和谐繁荣发展。有鉴于实证研究与社会应用相脱节,尚乏将社群及其成员的生物因素纳入群际行为的预警管控模式,我们尝试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运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和脑电波测量仪,考察群际动态信息刺激引发的神经生理应答模式及其行为动力效应,探讨与加工冲突信息相关联的生物指标和脑电参数,揭示群际冲突信息传播的神经生理反馈机制。 i4NMdZIzjUGjJE3/nuUGcEr6vZl05J1ojPnkQQKnmUTBUJ8VHUrA60YUyPnZomW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