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强化敏感性

人类行为的发生主要由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其合力的刺激作用所引发,展现为各种反应动作和活动。然而,在各种行为变化发生机制的理论解释中,英国心理学家格雷(Gray)的强化敏感性理论(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theory,RST)是最具影响力,且被广泛认可、接受的理论之一。早在1970年,格雷在其原创性研究《内向性与外向性的心理生理学基础》一文中正式提出强化敏感性理论 35 ,多年后时至2000年时,得以再次修正完善 36 。这一理论尝试从神经生理机制视角来揭示人类心理与行为差异的内在生物根源,把强化敏感性操作定义为一个人在呈现强化刺激物条件下被其激发的行为、情绪、态度以及动机的改变趋势和改变程度。并假定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两个分别对来自内生性、外源性的奖赏和惩罚刺激信号敏感的神经生物系统,也即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两个独立的神经子系统 [1] 。这些奖惩敏感性神经系统以不同的强化反应方式参与了人的行为和情绪的监管,即它们借助于强化效应来调节、控制着人们的环境适应行为和情绪表现。

根据RST理论,行为和情绪的奖惩敏感性都有它们的潜在生物系统。具体而言,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 BAS )、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 BIS )和非特异性唤醒系统(fight-flight-freeze system, NAS FFFS )3个神经生理系统,共同主导着机体行为表现和情绪情感性质。因此,它们一同成为影响强化事件敏感性(reinforcing events)和控制情感体验的脑结构,故此结构亦被称为行为的神经心理模型 [2] [3] 。在该行为生理机制模型中,BAS也就是奖励敏感性神经子系统,BIS则是惩罚敏感性神经生物系统,二者以拮抗方式相互影响,它们的激活会分别产生正性和负性的情感,并调节着一个人的环境应对行为。三大行为生物系统有各自的生理性质及其心理功能,分述如下。

一 行为激活系统

行为激活系统(BAS)也被视为欲求动机系统或者行为趋近系统,由奖赏信号激活,主要负责激发对条件和无条件欲求刺激、积极效价刺激、奖赏刺激或惩罚解除信号作出敏感趋近行为反应,构成奖励寻求行为和冲动性的生物学基础 [4] 。BAS系统对条件奖赏信号或者非惩罚线索非常敏感,关联着趋近行为的启动,是触发诸如期望、快乐等正性情绪的驱动力量。在奖赏线索条件下,它的激活(敏感性)倾向于增强一个人的生理唤醒、积极情绪体验和行为冲动性,因而常被视为冲动行为的主要指标。在它的监控作用下,一个人的学习、情绪和行为主要受积极诱因所强化,体现为高奖励敏感性的人常倾向于从事那些他们自身所喜爱的活动,并力争从中获得行为奖赏或积极结果。一般而言,这种奖励寻求行为总是伴随着一些积极的情绪状态,包括希望、期待、喜悦和幸福感,正是这些正性情绪体验促进和增强了一个人在获求潜在奖励目标中的心理能量和持久性 [5] 。从它的神经解剖学看,BAS系统受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调节,主要神经生物成分包括基底神经节、黑质上行多巴胺纤维、腹侧被盖区(VTA)等多巴胺能神经通路脑区,它的敏感性与左额叶脑激活呈正相关。

二 行为抑制系统

行为抑制系统(BIS)也被称为惩罚敏感性系统,与监控和解决趋近目标间的冲突有关,专门监管潜在威胁情境或消极后果下的行动反应,即主要负责扫描、分析来自个体外部和内在的各种威胁性信息,以应对潜在威害情境 [6] 。BIS系统对条件惩罚线索、非奖励信号和新颖刺激极度敏感,它的激活与抑制当前的目标指向活动、增强对环境刺激的唤醒和注意有关,偏向于采取对潜在威胁信息的回避反应,行为谨慎、克制。一般而言,该系统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抑制优势行为、增强唤醒和注意、评估风险等方式,来解决各种竞争性目标之间的冲突,如趋—避目标冲突 [7] 。与此同时,在冲突解决过程中,它还起着引发与之相关的恐惧、焦虑、挫折、悲伤等负性情绪的动力作用。因此,行为抑制占优势的个体常敏于抑制自身的行为活动来避免潜在的负面后果,即一个高BIS反应性的人更倾向于采取预防或避免负性结果的行动,表现为逃避社会现实、退缩,以及对惩罚性刺激的回避倾向或者谨慎趋近,而与此类惩罚规避行为相伴的情绪状态则主要包括高社会焦虑、紧张、担忧、恐惧,甚至抑郁 [8] 。从其生理性质而言,BIS系统是人的被动回避和先前强化行为消退的生物学基础,它的神经结构网络主要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下丘脑(medial hypothalamus)、杏仁核、海马隔膜系统(septohippocampal system)、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前额叶背侧通路(prefrontal dorsal stream)、上行单安能通路(ascending monoaminergic pathways)、新皮质结构(内嗅皮质)8个神经解剖成分,它的敏感性与右额叶激活呈正相关。

三 威胁防御系统

威胁防御系统也被称为战斗—逃跑—僵化系统(Fight-Flight-Freeze System,FFFS),具有非特异性唤醒性质,负责对条件和无条件厌恶刺激(aversive stimuli)或威胁刺激作出规避、对抗、逃脱或僵化行为反应,也是产生恐惧和愤怒等负性情绪的生物学基础。从本质上来看,它是次级惩罚系统,与BIS系统的功能非常相似,用于解释机体对威胁刺激的应对和防御机制。威胁防御系统的主要神经生物组件是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下丘脑、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前额叶腹侧通路 [9] [10]

这3个强化敏感性系统的活性度差异是人的行为反应和情绪表达变异的根本原因。当前的研究一致发现高惩罚反应性个体(高BIS和FFFS反应性者)偏向于对惩罚性线索作出迅速直接的行为回应,更多地展现出负性情绪成分,尤其是高FFFS功能者在遭遇威胁性刺激的条件下更易激发回避和逃离行为,以及恐惧情绪;高BAS敏感性与外向性、乐观主义、奖赏取向、冲动性有关,倾向于对奖励线索作出快速的行为回应,并产生正性情绪体验。因此,依据强化敏感性理论,对于一个群体的个人或成员而言,发动群际冲突行为往往被行动者视为一种获取某种正强化或某些内外在奖励的有效手段,也与缺乏焦虑、害怕等负性情感,或内疚感体验,以及负强化缺失有关。概言之,群际行为响应起因于社群成员的行为生物系统的强化敏感性及其心理功能。 RKC2CHeXkgR8f2dBby6P3jyV3gOvn1bdE/E3Dsn1mll/2SrvZQdm7cmAP3WYub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