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后,随着许多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摆脱半殖民地地位,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2000年,巴拉舒伯拉曼雅姆、桑加亚·拉尔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行研究,并对工业化的成功进行解释,认为通过政府干预,市场能够对激励做出有效反应,工业化的成功是激励、制度和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制度是工业化战略实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建立以克服工业能力发展中的特殊市场失灵为目的,而激励来源于贸易战略与产业政策,能力通常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努力构成。
事实上,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的建立,需要借鉴巴拉舒伯拉曼雅姆、桑加亚·拉尔的理论,从制度、组织、激励与能力上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与经办效率。首先,形成制度保障是关键,以此减少经办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其次,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通过政策制定等,形成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的激励机制与管理结构。最后,通过组织设置和能力建设,完善治理机制,有效促进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增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能力,提升经办水平与效率。因此,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保险服务经办体系中存在的激励结构以及面对的激励阻碍,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应该构建怎样的激励结构,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完善组织、增强能力等是适应当前发展,解决人民最关切现实利益问题的关键。
诺思(Douglass C.North)将制度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准确地说,制度是为决定人类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而设定的一系列制约,包括正规与非正规约束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性。 制度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些约束来创造合作或竞争的经济秩序,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也为做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决策提供依据,并且决定了活动的生产率。合理的制度安排决定着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各主体的能力能否增强并有效发挥,是最根本的因素。制度的合理建立,实际上,就是以减少建设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为目的,进行制度设计与改革,确立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的总体定位与总体框架,明确战略目标与实施导向,形成基本保障。
激励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劝说、诱导、推进或促使等一系列做法,或者采取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推动其积极行动,进而有效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在行为科学中,激励被认为是对人从起码需要到高级需要的一种满足,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满足产生的效用与社会环境、制度安排、组织结构、个人需求等密切相关。 激励机制就是要使制度的激励正确,正式制度依靠法制规则、行政规章和组织程序等进行激励,非正式制度依靠道德约束、风俗习惯等实施激励。激励机制要求制度安排达到正确激励效果,符合激励目标,并且提升制度安排效率,因此,一项合理且有效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制度安排应注重加强各类主体能力建设,利于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并且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的建立,达成服务目标,实现激励相容。而关键就在于政府实施的政策与战略,满足人民需要,减少服务实现障碍,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优势,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
组织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以一定方式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而形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现实生活中,组织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任务和形式,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在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下,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组织体系,进而整合社会组织等社会保险服务资源,共同满足民众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诉求,改善民众维护权益的谈判能力,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关于社会保险经办组织体系建设,应该包含核心层和附属层的建设。核心层的理想模式是统一垂直管理的组织模式,在中央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和信息服务网络,实行集中管理和监督,并且做到政事分离,下设不同层级的机构,自上而下,各级机构责任明确、分工清晰,并且增强其独立性,各级经办机构全部联网,及时信息共享与传递,以网络为依托,进而实现经办服务的统一参保登记、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信息系统 ;附属层通过购买、代办等服务项目,构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等力量形成的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实现公共目标与市场主体的现金管理技术、社会组织等的专业化服务手段等的优势互补,以此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当然,这种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行与核心层组织的有效监督、风险防范以及外包业务选择等息息相关。
在国家层次上,桑加亚·拉尔指出,能力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努力 ,三者相互关联,如果仅有足够的物质资本却缺乏技术能力,则生产成本高昂;如果技术领先,物质资本匮乏,则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仅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缺乏技术,则发展与创新受制。 社会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核心与基础,经办机构是社会保障制度执行机构的核心,其运行效能直接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但随着建设与发展,社会保险经办过程出现了许多问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日益突出,因此,培育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是关键。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功能,表现在提供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尤其是要满足参保者多样化需求的核心能力,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实现不同程度需求的满足。物质资本能够为一体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的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如何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共同提供经办服务、增强经办机构的经费保障、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等需要着重建设,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增强经办机构人员业务水平与专业素养,增强人力资本积累,借助互联网等力量,积极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创新经办服务方式与管理模式,提高经办服务能力。
[1] Wernerfelt,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5,No.2,1984,pp.171-180.
[2] Prahalad,C.K. and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3,No.3,1990,pp.79-91.
[3] Teece,D.J. and 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 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 ,Vol.3,No.3,1994,pp.537-556.
[4] Grant,R.M.,“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7,No.S2,1996,pp.109-122.
[5] Kor,Y.Y.and Mahoney,J.T.,“Edith Penrose’s(1959)Contributions to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41,No.1,2004,pp.183-191.
[6] Prahalad,C.K. and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3,No.3,1990,pp.79-91.
[7] Leonard-Barton,D.,“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3,1992,pp.111-125.
[8] Stalk,G.,Evans,P. and Shulman,L.,“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0,No.2,1992,pp.57-68.
[9] Kogut,B. and Zander,U.,“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3,No.3,1992,pp.383-397.
[10] Foss,N.J.,“Thorstein B.Veblen:Precursor of the Compet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Firm”,Druid Working Papers,N o .96,1996,p.16.
[11] Grant,R.M.,“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7,No.4,1996,pp.375-387.
[12] Teece,D.J.,Pisano,G. and Shuen,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8,No.7,1997,pp.509-533.
[13] Wang,C.L. and Ahmed,P.K,“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9,No.1,2007,pp.31-51.
[14] Ulrich,D. and Lake,D.,“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5,No.1,1991,pp.77-92.
[15] Winter,S.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24,No.10,2003,pp.991-995.
[16] Andrews,R.,Beynon,M.J. and McDermott,A.M.,“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 the Public Sector: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26,No.2,2015,pp.239-258.
[17] Amartya Sen, Collective Choice and Social Welfare ,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Pub Co,1979,pp.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