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尖锐的挑战:融合的视角

经济、文化等社会变革趋势引起了离婚率的变化,此外,人们受互联网、大众传媒超时空传播的影响,婚恋家庭观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新旧观念的撞击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经济合作社”“生育共同体”与现代的情感、心理、文化相融合,主流与非主流的价值观融合,婚姻形式与婚姻质量融合发展。

一 离婚的时代之变

开放中的中国,无论是在政治建设还是经济方式方面,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市场经济发展,封闭的乡村与开放的城市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乡村中国的社会规范逐渐被现代城市的社会规范所稀释、替代,封闭化的生活模式、交往模式乃至生活习惯都被打破,在这种转型浪潮中,婚姻和家庭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经济、人口、文化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婚姻家庭领域深刻变化。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后,外来文化的融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人们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离婚成为当事人的私事,与其他人无关。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个体自主意识提升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离婚率增加。

(一)婚恋模式的多元化

从传统的“遵从父命”到现代的“恋爱自由”,从被动谈婚论嫁到现代的大胆追求幸福,从传统一家三口的核心家庭标配,到不婚族、丁克家庭、同性恋,从离婚丢人到离婚解放,传统的婚恋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年轻人尤其是80、90后青年婚恋模式呈现出复杂、多样化。

主流婚姻。不论基于爱情、繁衍、经济或其他目的,符合法定年龄的成年男女,经法律认可建立的婚姻模式,或许以后还会有孩子加入。

未婚同居。异性伴侣没有结婚自愿居住在一起。国外有些国家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政府立法和法庭判决中对于家庭的法律定义已经超越了核心家庭模式,异性未婚同居在加拿大被称作“习惯法婚姻”,在澳大利亚被称作“实际关系已经获得了类似于正式婚姻的实质性的法律认可”, 这样可以使政府对这些新的家庭予以更好的控制,包括获取更多的税收。

同性伴侣。两个性别相同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否组成“真正”的家庭,此问题已经引起了大量的争论。在英国曾被认为是一种“虚假的家庭关系”,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对于同性伴侣的社会认可已经成了一种不断增长的具有优势性的趋势。新的生活方式定义更强调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实际支持程度,而不是他们的生物性特征、性别特征或者他们正式的婚姻状况。现在欧美多数国家社会已经允许同性伴侣合法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更加复杂的家庭关系的一种回应。

独居。现代社会一个人独自居住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公众总将其视为社会问题。实际独居生活并非孤立离群。绝大多数单身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美国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提出,在如今这个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令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懂得享受伴侣的陪伴。

普婚社会,婚姻在可预期的未来仍然将是人类伴侣关系的主流。无论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生物学的角度,多元化的伴侣形态模式是基于人类多元化的天性。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婚姻是个人权利,同时也意味着每个人有选择结婚、选择不结婚、选择与谁结婚、选择什么时候结婚、选择离婚的权利而不被歧视。随着社会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婚姻的内涵和外延都会发生相应的发展和嬗变。

(二)两性角色组合模式

不论哪一种家庭形态,两性都有其分工组合模式,主要有如下四类。

男主外女主内。家庭里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加一个家庭主妇式的女人。你挣钱,我持家、看娃、照顾老人,这是比较传统的家庭分工。这个“传统观念”是男人框定的,现代女性的生活不光是丈夫和孩子。

女主外男主内。家庭里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和一个被外界看着比较“窝囊”的男人。妻子在外面打拼事业,家里基本上都是凉锅冷灶,孩子的学习也全靠丈夫辅导,久而久之,丈夫的自尊心会受到挫败感而发生矛盾。

男女均忙工作。家庭中男女双方(非明星、演艺界等群体)皆事业有成。丈夫成天奔事业,一年没有多少假期,妻子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家庭最大问题是双方都将事业和生活完全等同起来。

AA制家庭。这是建立在男女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愿实施的一种家庭经济的分配制度。夫妻生活一直是 AA 制,平时各花各的,买房、装修、孩子婚配等大事共同承担。但是很多AA制家庭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生活的矛盾而调整,如果不能有效调整,可能使婚姻关系陷入危机。

二 融合的视角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是经济、文化、生活秩序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建。传统与现代、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婚姻模式与婚姻质量不断发展融合,个人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一)传统与现代观念交互作用

由于80后青年成长时期的特殊性,其婚恋观始终交织着传统和现代两种力量,同程度的产生了各个阶段的婚恋观呈现不同的倾向。伴随着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是以理性和自由为根本,表现为理性化和世俗化的过程。理性主义精神即是打破传统、旧俗、迷信和巫术的束缚,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开始赞美人的价值的传统,肯定了人世间爱情、幸福和人生享乐的合法性。 以启蒙为核心的现代性决定了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实践,这直接推动了反对性活动、以家庭为本、以生育为目标的性解放的文化个体主义。 其中,在个人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领域呈现的是个人现代性。韦伯把理性化看作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在他看来,所谓理性化,其基本含义是指理智地思考与计算。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受传统观念与个人理性交互影响,塑造了他们有别于其他年代群体的独特婚姻家庭观。早恋、早婚与晚婚、不婚现象在青年群体婚姻现象中同时存在。

(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融合

现代化面临的难题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人民幸福感是提升还是降低,这可能是个二元悖论的问题。尤其是今天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人与人的交往已从现实社会转入网络社会,各种交流的网络方式微信、微博、Facebook等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任何时空内发生的事件,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有选择地与想要交流的人聊天,以前在相对封闭的时空内的那种自然而完整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已经被打碎,人们原有的统一、完整的生活经验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网络世界内无时空限制的五彩斑斓的“碎片化”生活,蒙太奇式的生活体验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没有如此发达之前,适婚青年相互认识要么通过熟人介绍,要么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婚介公司征婚,而网络的出现,尤其是数字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年轻人找对象提供了更快、更广的渠道。QQ、MSN、微信等聊天工具的语音功能和视频功能为双方了解提供了方便,在虚拟空间里就能感受到对方的音容笑貌,但是这种便利让很多年轻人用网络谈恋爱部分地代替了现实中面对面地谈恋爱。虽然网络交友方式省事了,但也很难让彼此的了解变得更客观,每个人在虚拟的世界中都会掩饰、拼装自己,都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拼装展示理想中的优秀男人和女人的品质,形成并享受“间接环境”“象征性现实”,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与不同的人网恋。但生活的现实是一个无可逃脱的直接环境,容不得演戏,往往是网络上展示自己美好一面越彻底的人,彼此结合生活在一起,互相了解越透彻,毛病显露越多,以往的美好随之破灭,因而面临很多现实问题,时间长了,忍无可忍,离婚就是结局。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年轻人在面对婚姻出现问题时缺乏理智,无法或是没有足够的耐心走出磨合期,反而想到通过网络找到对象很容易,网上有的是人可以搭讪,于是往往因一些小事就赌气,甚至分道扬镳。最终,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三)婚姻模式与婚姻质量的融合

80、90后一代,不论是城市青年还是农村青年,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增强了他们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外来文化的涌入开阔了他们在婚恋生活中的视野。生命历程复杂性的增加是与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家庭的主观变化相联系的。个性化,作为社会复杂性上升的结果,增加了家庭生活的多样性。在青年个性化的世界中,更在意的是作为婚恋当事人的自我感受,追求如何才能使生活更加幸福。不论是当代图像中文学作品的例子,还是现实,我们都不得不转换视角,拓展关于婚姻的视野。多种形式的婚姻形态存在,是我们今天遭遇的现实,单身、同性恋、不婚、同居、代孕等非主流婚姻形式多元选择,说明婚姻的正式结构与个人主观要求的内容相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很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追求幸福感和高质量的生活。


[1] Coonts,S.,“The Origins of Modern Divorce”, Family Process ,2006. jenalkkWl2PFY2pCM1y7tX/Cy6SweKZkLDJM8IVcMItR8eUWASRl75pYj8vG778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