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宿松概况

1.1.1 地理人口

宿松县位于大别山南麓,皖、鄂、赣三省结合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116°24′40″,北纬29°47′20″—30°25′30″。东与望江县湖面毗连,南滨长江,与江西省湖口、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黄梅、蕲春县接壤,北连太湖县。县境南北纬差38′10″,相距71公里;东西经差42′40″,相距67公里。

宿松县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71%。其中丘陵地区面积为854.08平方公里;中、低山区面积为346.22平方公里;其余为岗地、断陷盆地、平原等,面积为494.6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698.6平方公里。

宿松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洲地依次排列。自然差异明显。西北部山区,最高峰罗汉尖海拔1011米,为林茶主要产区;中部丘陵,为粮油产区;南有长江,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面积104万亩,为水产基地;南部冲积平原,为商品棉集中产区。境内有凉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

到2010年底,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93608户,家庭户人口为538231人,居住人口为836922人。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散居全县各地的还有回族、壮族、满族、黎族、蒙古族、高山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多。县内少数民族均讲汉语。

1.1.2 历史沿革

置县与县名。宿松原名松兹。西汉高后四年(前184年)建松兹侯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国为衡山、庐江二郡,庐江郡“领县第十二曰松兹”,此为本县建县之始。

王莽新政时期(9—23年)曾改县名为诵善。魏建安十九年(214年)改松兹为松滋;晋成帝时(326—342年)因避战乱,县人迁徙过江,于寻阳侨置松滋郡,安帝(397—418年)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南北朝,梁改松滋县为高塘郡;隋开皇初(581—614年)改高塘郡为高塘县,十八年(598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县名沿用至今。

隶属沿革。西周先属舒国,后属皖国。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时属衡山郡。西汉高后四年属扬州;文帝十六年属庐江郡;始元五年属扬州。东汉、三国属扬州庐江郡。晋代先后属扬州和寻阳郡。南北朝先后属寻阳郡、江州。隋代和唐代属同安郡。五代十国属舒州。宋政和五年改同安郡为德庆军;绍兴十七年德庆军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安庆军升为安庆府。自德庆军至安庆府,其间80年,宿松县均属其辖。元、明、清一直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省安庆道,后属安徽省第一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后改安庆专区为安庆行署,现改为安庆市。至今,宿松县一直受其管辖。

1.1.3 行政区划

宿松县现辖9镇13乡。9镇:凉亭镇、二郎镇、长铺镇、孚玉镇(县城所在地)、破凉镇、许岭镇、下仓镇、复兴镇、汇口镇,13乡:北浴乡、陈汉乡、趾凤乡、隘口乡、柳坪乡、河塌乡、高岭乡、程岭乡、五里乡、九姑乡、佐坝乡、千岭乡、洲头乡。

1.1.4 方言系属

《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将宿松方言划为赣语的怀岳片。宿松方言在语音上有赣方言的突出特点,即中古全浊塞音和塞擦音(“并定群从澄崇”)一律变为送气清音。

据《宿松县志·大事记》记载:“洪武二年(1369),朝廷诏徙江西鄱阳、乐平等县民(共96个姓氏)来本县定居”。据曹树基(1991),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安庆的战争导致了安庆、池州一带的人口的亡徙,战后来自江西的移民进入这个地区。至明初,自江西迁入宿松县的氏族最多,占74.7%,人数占当时宿松人口的69.7%。宿松人朱书在《杜溪文集》卷3中说:“吾安庆,古皖国也……神明之奥区,人物之渊薮也。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转引自曹树基,1991)。据刘纶鑫(1996b),“自唐末五代开始到明代前期,由于战乱等多种社会原因,江西中部、北部的许多居民向湖北南部、湖南东北、安徽南部以及福建东北部迁徙。今湖北东南各县,湖南湘阴、平江、岳阳、南县等地,安徽南部各县和闽西北邵武、建宁一带赣方言区的居民,基本上是这一段时间从江西迁来的”。

周静芳(1998)认为,赣方言在唐末五代就已基本形成。元末明初,迁自江西的占宿松人口69.7%的说赣语的人势必对土著语言产生很大冲击,进入的赣语跟宿松的土著语言发生了融合。由于说赣语的人数在宿松县占绝对优势,我们认为,这种融合最可能的方式是外来的赣语代替了原来的土著语言,土著语言仅仅在赣语中留下底层痕迹。结果,宿松方言在明初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局,这就是今天宿松方言的源头。可见,人口的迁徙是宿松赣语形成的主要原因。

宿松县处在皖、赣、鄂三省交会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历史上移民的原因,造成了宿松语言的复杂化。西南程营、汇口一带多带德化口音;西部边境,包括佐坝区的大部分,二郎、陈汉区的一部分,带黄梅语音;北部及东北边境又带太湖县语音;东部明显受望江口音的影响。因长江洪泛淤积形成的复兴区,原无土著居民,其人口均系本县其他地区及外县徙入。这样,在宿松县区域内又出现了枞阳、庐江、桐城、湖口、彭泽等地的语音。以县城为中心,延及五里、九姑、许岭、程集、二郎绝大部分及陈汉、凉亭、复兴区的部分,则操地道的宿松话。

这里所谓宿松方言指宿松县城方言,该方言语法新派与老派差异不大,用例以老派为主。笔者从小生活在河塌乡黄畈村,能说地道的宿松话。黄畈村靠近宿松县中部,其方言不大受邻近地区方言的影响,与宿松县城话基本一致。 3NQwG6Uq4lRcNCXZQAL1gUcTn6Y0shZ6TeA4yoWqZ43GyYVjqNyB+3XdYmFJSdr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