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是社会急剧大转型的时期,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文化在地位上开始从属于商业市场,80年代遗留下来的思想焦躁、学术空泛等问题,进入新的十年,势头只增不减,许多艺术家将现实里的情绪继续发泄在文化艺术上,矛头直指传统,其反叛、对抗、违背常理的意识丝毫不减。与其说,80年代中期,李小山的之中国画之“穷途末路” [1] 、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 [2] 论调是反传统,那么,90年代末,行为艺术家的捆绑、自残、吃婴事件 [3] ,无疑是对人性的挑战。有人将诸如此类的情况归于现代思潮脉络的“思想”大爆炸,殊不知,这些人所表达的,不是精神,不是自由,也不是诉求,而是毫无头绪的心理宣泄。他们理解的、参与的、切身体会的文化、艺术、社会问题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这些问题都与他们无关(比如传统文化)。正是因为无关,才导致了边缘人物的话语权争夺与身份强调,传统文化(包括20世纪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不可扭转地让位于地摊文化,一些人只因效仿鲁迅写了一篇文章、讲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便声名大噪。事实上,随着中国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西方各种信息暴风骤雨般地向中国涌来时,沉闷了好久的边缘艺术家喜好用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事情来消费、娱乐、解压,博人眼球。从而,大陆的主流文化不再是信奉经典的传统,而是西化的、人人可以参与的快餐文化。至此,从事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的知识精英,只能在沉寂中一边为自己的学术理想奋斗,一边承担起启发民智的责任。
归根结底,当代一些人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避讳,与近代新式知识分子一样情愿与不情愿地将传统当成“黑锅”,人人可以对其横加指责,或指桑骂槐。这个时期,即便不像8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大师离席的时代,但老一辈仅存的一些维护传统儒学价值的文人,如冯友兰、钱穆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思想史大家,在1990年就去世了,画界,林风眠、黄君璧、陆俨少、刘海粟、谢稚柳也相继离世,传统思想界、文艺界都面临后继无人和西学泛滥的局面。好的一面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自身价值,树立了良好民族品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国际主流知识分子在思考各民族文化差异时,大多数人都体现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狭隘和积极的一面,想方设法为自己本国的文化和学说圆场。不过,其积极意义在于,这种为本土固有文化辩护的立场,推动了全球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局面。其中,以自由包容闻名的美国政治界,竟然以亨廷顿为首,点名道姓地批评异己文化。
1993年,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政治理论著作《文明的冲突》中,将冷战后的世界文明细化为八大体系: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非洲文明。他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土崩瓦解后,将来影响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这几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1996年,他的新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放在显要位置。当然,中华文明是每一位西方学者——尤其是像塞缪尔·亨廷顿这样的哈佛学者更热衷的学术课题。我们从支持和反对 [4] 他的声音里能够觉解(现代哲学用词,不同于觉察,见冯友兰《新原人》)到90年代是世界各国构想、重建其文化体系与价值观的开始。
中国在文化方面有优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唯独没有提文化现代化。因为,“现代化”是19世纪末的舶来词,近学日本(如洋务运动、80年代炼钢),远以美、英、法、德的标准。美国从独立日(1776年7月4日)距今仅两百多年的历史,不可能在文化上优于五千年的中国。所以,文化自信是追求现代文明的中国,立足世界,长远发展、伟大复兴的根本。
崔如琢这代人对世界的认识,比近代人更深刻。近代的在社会变革、文化转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些人物,基本是将西学拿来或折中(学术词,似中西合璧)利用。他们的过失,除鼓吹西方现代文明的先进性外,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真正融入西方社会,去切实感受当地的文化思想、风土人情。那时,残缺破碎的祖国现状,给不了他们四平八稳的思虑心态,因此,他们做出的每一举动,都是在心急火燎中仓促完成的。崔如琢认识到了这一点,立志给自己十年,用来反思历史的缺失和研究中西文化的本源、同异问题。这十年,为他后来决心弘扬传统绘画,否定舶来之学,排斥中西合璧,提供了能量。
高明者总能先知先觉。传统文化的深厚涵养,让崔如琢始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未雨绸缪。在亨廷顿还没出版他的书之前,崔如琢已经思考了与他类似的问题。什么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野兽派、印象派、立体派、达达派、新古典主义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主义、派别的代表画家作品,这些都是他去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时,从不放过的功课。从美国十年到中国香港十年,通过游历参观和文化访问,加起来足足二十年的耳濡目染,他最终用“科学”与“意象”这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来分别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崔如琢的老朋友及90年代的新朋友:里根总统、基辛格博士、泰国盘古银行董事长郑午楼、菲律宾首都银行董事长郑侨志等,个个热爱中国文化,醉心于收藏中国传统艺术品。他们的喜好,更加坚定了崔如琢的文化自信,让他深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