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网络空间漫无边际、富有韧性,蕴含着社会的蓬勃生命力。这种生生不息的活力,包含善意、理性和创造力,常常通过网民们丰富多样的网络公共交往展现出来,尤其在危机之际震撼人心。网络公共交往体现了网民对公共议题的关心、对于公共性的追求。如何葆有网络公共交往的品质,从而持续激发生机勃勃的社会活力,应对危机,促进人和社会的文明发展?网络公共交往伦理的研究不可缺席。

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思考网络空间,眼下看似寻常的网络公共交往有其深意。本书致力于探索网络公共交往伦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阐释网络空间、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公共交往等基本概念,厘清我国网络公共交往的现状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第二章分析网络公共交往实践主体(网民)的内涵,阐释网民概念所包含的公民身份,提出一种作为理想类型的网民概念——“全球本土化网民”。第三章探寻网民进行网络公共交往实践所需的权利保障。初步探讨信息权利的价值基础以及保护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阐释维护网民信息权利、追求网络善治的制度伦理。第四章区分网络公共交往德性的层次,着重分析慎独自律、宽容、慎思明辨等重要的网民德性。第五章探讨人在科技时代的历史责任,阐述网络公共交往的实践目的。广泛而良好的网络公共交往创造多元的网络公共领域,营造人类共同的意义世界、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问题,有益于人和社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第六章结合分析网络公共交往的局限,探讨网络公共交往的实现途径。摆脱网络公共交往的局限,既需要国家与社会共同建设网上和网下相连接、维护权利的支持系统,在此基础之上,也需要网民们广泛地积极实践网络公共交往,从而促进个人、现代权力系统和社会的文明发展。

面对浩瀚的网络,犹如面对璀璨的星空。希望这本书能采撷一掬星光,有助于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和创造的活力。由于能力、精力有限,书中的错误缺点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朋友指正。 shS+i+xaCoDMsTaujDjjUcWjjgpaIpLj1eHWqJZSZzTBZEWwPy12LEpH+786G4N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