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河北平原古湖泊的湮废

河北平原由黄河、海河、滦河诸水系冲积平原联合而成,地势低平,微有起伏,海拔大部分不到100米。10世纪以前,中国北部在大部分时间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覆盖良好,地表水来源充分。在微度起伏的广大平原上存在着许多湖泊和沼泽。后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加深,特别是农业发展以后扩大耕地面积的要求,以及自然界本身的变化,平原湖沼的分布和兴废发生过较大的变迁,一些湖泊群收缩、淤浅以至消亡,有的则引起水体的移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10]

古代河北平原的湖沼十分发育,分布很广,与今天的景观有很大的差异。根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可知周秦以来至西汉,河北平原上见于记载的湖沼有七处,列表如下(见表1-1):

表1-1 周秦至西汉河北平原的湖沼

续表

表1-1所列湖泊中,以大陆泽最为著名。大陆泽又名钜鹿泽,另外还有广阿、泰陆、大麓、沃川、张家泊等名称 [11] ,是古代河北平原上太行山冲积扇边缘的一片浅沼洼地。《尚书·禹贡》导河:“北过绛水,至于大陆”,《尔雅·释地》:“晋有大陆”,即指此泽。《山经》《禹贡》大河流经泽东,《汉书·地理志》说此泽漳北、汦南诸水所汇,水面辽阔,跨今河北省隆尧、巨鹿、任县、平乡四县。《水经注》以后,漳水改经泽西,太行山诸水为其挟而北去,大陆泽水源短缺,湖区逐渐缩小。据河北省地理研究所《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 [12] 可知,在河北鹿、任县南宫、新河、冀县、束鹿、宁晋、隆尧诸县间有一个古湖泽遗迹,由西南斜向东北,长约67千米,巨鹿、隆尧两县间东西最宽处约28千米。根据它的方位当是古代的大陆泽,不过两周时期还有些湖泊也是以大陆为名的。春秋后期,晋国的魏舒曾在大陆田猎,后来就死在大陆附近的宁。 [13] 宁在汉魏时期为修武县(今河南获嘉县)。杜预解释这个大陆所在,怀疑不是《禹贡》所说的大陆泽,因为相距太远,而把它定为修武县的吴泽。《禹贡》中所说的大陆泽,有人将其分成两个,一个仍然叫作大陆,另一个却叫作钜鹿。并说大陆泽是晋国的泽薮,而钜鹿泽则是赵国的泽薮。 [14] 赵国承晋国之后,与韩魏并为诸侯,当时晋已经瓦解,不可能晋赵两国各有其泽薮。大陆、钜鹿只是音转而已,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必要强分为二。

表1-1所列湖沼仅限于文献记载,实际上古代河北平原上的湖沼远不止此。例如河北平原中部和东部,即所谓“九河”地区,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全面修筑堤防以前,河道决溢频繁,迁徙游荡无定,留下的废河床、牛轭湖和岗间洼地,为湖沼的发育提供了条件。《左传·庄公十七年》有“冬,多麋”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河北平原滨海地区发现过很多适于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沼泽环境下的四不像麋鹿遗骸,反映了河北平原地区早期沼泽密布、洼地连片、盛产芦苇和番蒲等水生植物的自然景观。战国末年,在今涿州、固安、新城等县界的督亢地区是燕国最富饶的水利区。荆轲刺秦王即以督亢地图进献,说明督亢陂在当时已经出现,《水经·巨马水注》和《魏书·裴延俊传》都记载这里有一个“径五十里”的督亢陂。

先秦至西汉时,河北平原的湖沼十分发育,分布很广,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与今天的景观有很大的差异。至于当时湖沼分布的规律,由于资料缺乏,尚难论定。这些湖沼大多是由浅平洼地灌水而成的。因补给不稳定,所以湖沼水体洪枯变率很大。许多湖沼中滩地、沙洲和水体交杂,湖沼植物茂盛,野生动物如麋鹿之类大量生长繁殖,鲁定公元年(前509),魏献子即田猎于河北的大陆泽。

据近年来的研究,从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我国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比现代高2—3℃。西周初期气候开始变冷,延续了一两个世纪。至春秋时又趋于暖和,温暖的气候环境大约持续至公元前1世纪,此后开始转寒。温暖湿润的气候能够保证一定的降水量,为先秦西汉时代的河北平原湖沼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水源。 [15]

西汉以前,黄河流域植被覆盖良好,森林稠密茂盛,水土流失情况不严重,除黄河外,其他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和后世比要少。 [16] 这是湖沼淤废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代在太行山东麓河流冲积扇和古大河河堤之间有许多洼地,虽然东汉以前黄河主要在河北平原上泛滥,葑淤了一些湖沼,其结果是一方面淤高了一些洼地,另一方面形成了许多岗间洼地。

东汉三国以后,引用河水注入洼地,蓄水为陂塘进行灌溉的措施在河北平原上相当普遍。永定河冲积平原上的督亢陂,在北魏、北齐时都曾重修过。据反映6世纪前我国河流地貌的《水经注》记载,当时太行山、燕山山前冲积扇和《山经》大河西、北侧自然堤之间有一条自南而北,折而向东的湖沼带,由发源于太行山、燕山各河流潴汇而成。这条湖沼带包括吴泽、闯山陂、白祀陂、黄泽、鸬鹚陂、林台泽、澄湖、大陆泽、汦湖、博广池、大 淀、小 淀、督亢陂等众多湖沼。《禹贡》大河沿岸的武强渊、张平泽、郎君渊和滹沱河沿岸的狐狸淀、大浦淀等,也是由堤外洼地积水而成。考虑到今本《水经注》散佚了滹沱水篇和泒水篇,当然也必定脱载了这两大水系沿岸的湖泊,因此实际存在的湖泊还不止于此。将《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有关湖沼陂塘的记载与《水经注》核对,就会发现在6世纪初至10世纪,河北平原上的湖沼虽然有一部分消失了,有一部分水面缩小了,但整个湖沼的布局似无根本性的变化。 UojddJQJlFpzoZF1uWEsnHZ1+8E+z4mJZThTxcisJxJ/rxKGP3Aa6uHtCA+VZS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