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布莱希特的戏剧革新命题

布莱希特戏剧被认为是叙述的、偏重理性反对“共鸣”的、“反亚里士多德”的,甚至是“反戏剧”的,因而引发不少争议;而且,其艺术样态突破习以为常的舞台传统,显得特立独行;再加上戏剧家本人繁复多变的舞台尝试和孜孜不倦的观点阐述……所有这些使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显得千头万绪、扑朔迷离。面对这种复杂性,我们须从其内在逻辑出发,联缀起戏剧家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现象。这一逻辑的起点,便是布莱希特的戏剧革新动机。

布莱希特将其戏剧活动冠名为episches Theater,可译为“史诗剧场”或“史诗戏剧”,从演员表演到剧本结构,到插曲、舞美,他都以“陌生化”手段为基础美学原则,逐渐形成一套系统的剧场工作方法,其目的在于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剧体验。戏剧家期望,他的艺术能突破传统剧场(“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所追求的引起“共鸣”的审美功能,通过“陌生化效果”而开启观众理性思索的大门,使他们于审美活动之中辨别台上发生的一切及背后的社会原因。因而,剧场功能的拓宽,是布莱希特不断尝试新奇艺术手段的动机和基本目标,他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舞台对民众进行政治和文化意识的启蒙,让他们获取知识,行动起来参与社会变革。其剧作的思想表达主旨,亦包含于该动机之中。为活跃观众的批判意识,布莱希特须在戏剧功能上摸索和开拓,也必须改造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于是,社会任务——戏剧功能——艺术手段,此三者的统一,成为布莱希特戏剧革新的命题。张黎在概括布莱希特戏剧的主要特征时说:“这种戏剧强调描写重大社会题材,强调发挥教育作用(包括改变在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中形成的传统思维习惯),强调为特定的社会目的服务,而体现这个社会目的的口号,就是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描述布莱希特本人的戏剧整体构想,可分三道步序:(1)布莱希特的观众意识;(2)布莱希特的戏剧功能论;(3)布莱希特戏剧的艺术手段。 j4FerB8KG2r1n7yXHxE5m140ALJ862Z9MLQUAYq+DcDExrS67zsoWUe2p2FJ2r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