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受王平小友所托,为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建构“英雄”传奇——成龙研究》作序。看到她的心血之作即将出版,我很为她高兴。

成龙是当代华语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中的一个独特个案。电影让成龙饮誉世界,成龙也已经成为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我本人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已经连续九年进行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研究”。自2011年开始,我们连续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外籍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七成以上的观众表示喜欢成龙。在“外国观众喜欢的中国演员”排名中,成龙高居榜首,排名顺序依次为:成龙、李小龙、李连杰、周润发、巩俐、章子怡。在该系列报告连续几年的调查中,成龙都是最具知名度的中国演员。

然而,相对于成龙的巨大影响力,国内外学术界对成龙现象的关注却并不充分。王平这篇论文是国内关于成龙的第一部博士学位论文,可以说,填补了国内有关成龙高层次学术研究的空白。

学术研究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不轻信,对于“想当然”的现象,自觉持有思索的态度。论文提出的问题是“成龙如何建构英雄形象?”,围绕这个问题分析了一系列相关文本,以这个问题贯穿论文始终,最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找到了一种答案。

论文考察了以成龙电影为主体、成龙本人的银幕外活动为外围内容的成龙现象。论文以“英雄”为核心关键词,层层递进式地分析了成龙的电影文本和电影外文本,着重探讨了成龙的不同英雄形象如何在银幕内外得以建构,同时也分析了这些英雄形象,如何表征了东西方大众对于“英雄”的价值期待与文化想象。

作为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评委,我在预答辩之前第一次拿到论文时的直觉是“太厚了”。记得当时顺便问了一句“有多少字?”,答曰“不到25万”,我有点吃惊。

字数太多则易有啰唆之嫌,我建议“浓缩”,希望论文顺利通过校外盲审。因为北京师范大学从2013年起实行全面匿名评审制度,申请毕业的博士学位论文都须经过“网上盲审平台”进行评审。所谓“盲审”即匿名评审,也就是评审专家和论文作者及导师各方之间相互隐匿姓名。评审专家对论文进行评估,决定其是否符合博士学位要求。

王平做了认真的修改,删了一万多字。这篇论文后来被三位盲审专家一致评定为“优秀”,部分评审意见如下:

1.“这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立意高远,资料翔实,结构合理,行文流畅,论说周到,新意迭出。国内外评论和研究成龙电影的文章很多,但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篇,其全面性、系统性、深刻性都远在其他论著之上。特别是对成龙电影身体奇观、文化英雄、明星品牌的分析,细致贴切,发前人所未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论文的观点……准确,鲜明,体现了作者广博的本学科知识积累。写作规范,逻辑性强,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一篇好论文”;

3.“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考察和研究成龙的创作特点、艺术旨趣与传播模式,既有对通俗文化进行价值考量的学理意义,也有在国际语境中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借鉴参考价值”。

上述盲审专家的评语已经很充分,论文后来还被评选为“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就不再赘言了。

我一直认为,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是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让中国故事实现国际化讲述,需要认真思考。成龙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语电影人及文化符号,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展开此类研究,是用文化自觉之精神审视传统,能够在对民族文化的追根溯源中获得新的力量。更为要紧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文化个性。“树文化自信,发中国之声”,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充满战略性的价值和意义。

是为序。

黄会林
2020年5月25日 cfGfu0yRAZysWKPCNo3f4/BUMvY62HiYbbg+J58bUXv/ILZShNq4h+4hfA9E0Z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