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 选择“斯密道路”还是“李斯特道路”

斯密与李斯特对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看法,是近代中国学界争论的话题。其背后是“斯密道路”抑或“李斯特道路”的对比抉择,是“英国式经验”或者“德国式经验”的参考借鉴。

清末民初,不少学者已开始对比斯密学说与李斯特学说,权衡中国经济发展之道。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翻译的《理财学》按语中谈到“泰西讲商学者”,分为以斯密为代表的“主自由贸易之说”和以李斯特为代表的“主保护贸易之说”两派,而“我中国出口税重,而进口税轻,损己利人,已不可为训,况进口之货,又漫无稽查,鸦片之入,即由于此”。所以,李斯特的“力倡保护贸易之说者,以德国当时之情形,与我国相仿佛也” 。可见,留日学生是主张中国实行保护贸易的。1911年,京师法政学堂笔记中对二者学说进行了对比,指出“两种主义,各有短长”,“中国各种产业,现在俱极幼稚,论理宜用保护政策,以防外人之竞争,无如进口税率,因为条约所限,不能自由加减,虽欲施其保护而无由,殊可慨矣” 。陈家瓒认为,李斯特的保护主义理论“固吾国所急宜效法者”,他坦言:“今日而言外国贸易,则自由贸易政策,既据优胜劣败之公理,为列国所不取,其不宜于我国,亦何待言。然即在保护贸易之中,其当专采商工业保护政策乎?抑径采农工商保护政策乎?此不可不一研究者也。” 这些主张与严复等经济自由主义学者形成“对仗”之势,然在清末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潮流中,并未引起多大重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学界关于中国实行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的争论亦随之扩大。刘秉麟将亚当·斯密、李斯特的学说介绍给国人,其目的在于“能省察今日世界之情形,与吾国特殊之地位,与何种学说之可以采用”。针对国人对李斯特学说关注不够的状况,刘秉麟表示“二者之学说,终不以反对与欢迎之不同,而其效力有异” 。其所著《李士特经济学说与传记》一书则是提醒时人关注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唐庆增虽然奉行个人主义经济学说,但也认为个人主义“偏重于抽象的交换理论,于一国工商业发展之程序,政治上之计划,人民之幸福,悉置不顾,此为最大诟病处”,而“实以国家主义与吾国最切也” 。姚嘉椿对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与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政策做了对比,认为中国不宜于自由贸易,当行保护政策,但他指出,保护政策之范围“不可不失之太广,或失之太狭,保护之程度,不可失之过高,或失之过低,庶几本国产业,因保护而发达,因奖励而振兴,不仅中国幸甚,抑世界幸甚矣” 。马寅初表示,中国“根本谈不到自由贸易”,斯密学说“实可置诸不论”,因当时中国为“外货倾销之场所,高筑关税壁垒,犹不足以抵制于万一,若再主张自由贸易,是自愿为外货之尾闾。而国内气息奄奄、脆弱不堪之工业,更将因此而促其夭亡”,“故在中国之不能言自由贸易,实无人敢置异议”。马寅初赞同李斯特式道路,提出中国应该实行保护政策,“以卵翼本国方在萌芽之工业,以图挣脱帝国主义者之经济锁链” 。任树邨将斯密、李斯特理论与中国经济状况结合起来,认为斯密的自由主义“已成为历史上之陈物,不适于今日之中国”,而李斯特的国家主义经济学“或较适合于今日之中国” 。可见,当时大多数学者是支持“李斯特道路”的。

当然,其中不乏反对与质疑之声音,有学者虽赞成保护贸易政策,但是他们结合中国实际经济情形,认为中国应该先清除实行贸易政策的障碍,方可谈自由与保护。李璜在1925年撰文介绍国家主义经济学时,阐述了斯密与李斯特经济学的学术分歧,在文章结尾谈道:“我们中国不是李斯特所谓的地处温带,人口众多,文化已发达,工业已萌芽的国家吗?我们如何不应该实行保护政策?我们之所以未能,实因我们的税关在外国人的手里。这样看来,我们不收回关税,而实行保护政策借以提倡发展新生工业,我们实无自救的第二个办法。” 周伦超认为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与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政策,“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政策,有行之而奏效者,亦有行之而失败者,今若欲凭个人片面之观察,以判定其是非,良非贸易事”。就中国的经济情形,“外货流入,无法制止;利权外溢,无术挽回,使此项修约之束缚不能解除,则国内工业将永被压抑而不能发展矣。经济侵略,令人寒心!”他希望“有志青年努力奋起,达到解除不平等修约之目的,庶可以言吾国对外贸易之政策也” 。李如棣撰写的《吾国关税自主后采自由贸易乎?抑采保护政策乎?》一文提到,“自由贸易者,正统对派经济学之祖亚当·斯密之所倡也;保护政策,则为历史学派经济学之创造者李士特所持之说也”,在中国实行保护政策,“不庸稍缓,已无疑义矣”,但是中国关税未能自主,必须“立即宣布废除或修改不平等条约实行自主,则保护政策终无实现之时,一即国家永无出头之日!”

有学者则认为中国对斯密与李斯特的学说应该兼收并蓄。丘咸指出:“虽然多数论者好像都跟李士特的学说,以为中国工商业十分幼稚,想助他发展,而不受外国货物的压迫而失其存在,非实现保护关税的政策不可!但我以为未必然!”他以为,“我们要分别轻重,而主张同时为自由及保护了” 。黄介民认为,“吾华外受列强之经济侵掠,内而变乱相寻,民生凋敝已极。所谓‘个人经济’、‘国家经济’与夫‘社会经济’等等主张,皆可兼收并蓄而考较之;融会觉通,取长弃短” 。鲁深认为,英国奉行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世界强国,德国信仰李斯特的经济学说迅速崛起,“呜呼!我国经济状况,陷于此境?是亚当士虽所主张者,适用欤?抑李士特所主张者,适用欤?”在他看来,“我国经济状况,既然如前云之现象,是较英德两国从前之经济状况,尤为恐慌;故当兼取斯二者之长,以补救之”

自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抗战之因素,学界亦处于动荡之中,学术研究实属不易。尽管如此,学界关于二者经济模式的讨论,实际上是回归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中考量,试图将学术层面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以解决现实层面的困境。但是,学界的努力,没有政治力量的扶持,再加上中国社会性质的种种不成熟因素,此种讨论,最终亦在热闹过后趋于平静。 XAdHPU1ZTMESOCR3bbPJeqwLetm+yoEvfLULulYKZR4pAr7Ib9E8WHBJtS+qTh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