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已开始关注亚当·斯密的著作。当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时,曾与正在此考察财政的日本人井上馨等人讨论“查考英国税课当看何书”的问题。他在光绪三年(1877)二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询其所读洋书,一种曰阿达格斯密斯[Adam Smith,亚当斯密],一种曰长斯觉尔密罗[John Stuart Mill,约翰穆勒]。所言经国事宜,多可听者。中国人才相距何止万里,为愧为愧!” 随同郭嵩焘出使英国的副使刘锡鸿也在出使笔记中提到此事:“正使叩以查考英之税课当看何书?并以书名《威罗士疴弗呢顺士》者为答(威罗士者丰也,疴弗呢顺士者国也,书言丰裕其国之道,故名)。此书系挨登思蔑士所著,难于翻译,非习英文者不能阅。” 他们所“查考”的书,实际上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已经是在这部名著问世整整100年之后,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的名字,不过两者对该书的具体内容皆言之未详。

《富国策》的翻译出版,则使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首次传入中国。从1874年起,京师同文馆即以“富国策”之名开设经济学课程。当时的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以英国经济学家亨利·法思德(Henry Fawcett)《政治经济学手册》( Manu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为教材,介绍西方经济思想;1880年,京师同文馆副教习汪凤藻在总教习的督率下,将其译为中文并以《富国策》为名出版。在该书的凡例和内文中曾经多次提到亚当·斯密及其学说。在《凡例》中,丁韪良说:“论此学者在泰西以英国为最。百年来名家迭出,如斯美氏、梨客多、弥尔氏” 。第1卷《论生财》写道:“富国策所论述者,乃生财用财货殖交易之道。昔斯密氏首创是学,名其书曰《邦国财用论》。” 该卷第5章《论三要滋生之力》中详细论述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第2卷第4章《论工价》论述了亚当·斯密提出的造成工价贵贱的五种因素:“托业有苦有不苦”“学艺有难有不难”“工作有常有不常”“责任有重有不重”“成败有可必有不可必”;第3卷第10章《论税敛之法》则详细载述了亚当·斯密的“量民力以均税”“取民有常制”“因时因便民”“节费以恤民”等征税之法。 这里“斯美氏”“斯密氏”“司美氏”即指亚当·斯密,《邦国财用论》即《国富论》中文译名。《富国策》问世后,先后出现多种版本,对近代中国思想界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188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编译《佐治刍言》一书,由江南制造局出版。该书是钱伯斯兄弟(W.& R.Chambers)教育丛书中的一种,名为《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y )。原书共有35章,傅兰雅翻译了前面的31章,其中第14章《论财用》中有这样一段话:“著理财之书者,始于英人阿荡司,按其书名曰《万国财用》,言人家生财之法,必于家内随事撙节,免其浪费,铢积寸累,久之自能足食足用,成为小康之家。一家如是,一国如是,即极之万国亦无不如是。旨哉其言,诚能探源立论也。” “阿荡司”即亚当·斯密,《万国财用》即《国富论》。该书出版后曾多次重印,在晚清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皆曾阅读该书,并给予高度评价。

1886年,清朝总税务司署出版了英人艾约瑟编译的《西学略述》,介绍西方的语言、科技、经济等学说。在第8卷“经济卷”中,作者概述了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当中朝乾隆年间,英人斯米得为苏格兰地方书院中之性理教习,著有一书,内专详论富国之本,甚为时人所称许。盖昔人论富国之原,或言多聚货财,或言广辟土地,而斯公概以为非,而惟以民勤工作为富国之本。其言曰,国俗尚勤……将不求富而自富也。” 同年,艾约瑟编译了《富国养民策》,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西方的富国养民之道,书中有多处直接引述亚当·斯密的学说。如第1章第2节写道:“英人亚当·斯米著有《富国探原》书。英国斯时兴盛,多由于研求其生财之学术致之也,缘其书能使人洞晓贸易应无遏禁,工作应无定限之一应利益。” 这里清楚地表明了亚当·斯密的确切名字,并给了《国富论》另一个中译名《富国探原》,后该书因曾分节刊登在《万国公报》(1892年8月—1896年5月)上,更是扩大了影响力度。

直到此时,《国富论》有《万国财用》《邦国财用论》《富国探原》等名,但是仍没有资料说明《国富论》出版的确切年份。1894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他口译的《泰西近百年来大事记》,次年改名《泰西新史揽要》正式出版。其第9章写道:“一千七百七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英人师米德·雅堂著《富国策》一书,镂版通行,立通商之根本,新策既行,旧章尽废,诸英人所创之新机至是始大用之而大效矣。” 这里的“斯米德·雅堂”就是亚当·斯密,《富国策》就是《国富论》。李提摩太用《富国策》作为《国富论》的代名称,并准确指明该书出版于1776年。

此后,《万国公报》刊载的美国传教士卜舫济的《税敛要例》,李提摩太、蔡尔康编译的《大同学》,马林与李玉书的《各家富国策辨》《论地租归公之益》等文也提到了亚当·斯密的有关理论。

除了外国传教士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尽其所知介绍亚当·斯密及其著作,阐述斯密学说对经济发展的意义。1890年,王韬撰写的《西学原始考》中谈到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一千八百四年……时英国学校中多著名之士……著书述国政及贸易事宜者,曰亚丹·斯密,俱以专门名家著称。” 1893年,驻英使馆参赞宋育仁对西方政治制度、文化生活、社会风俗进行了考察,著有《泰西各国采风记》,其中曾介绍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西人书富国策,言理财之术,贵在分业。以琢针为喻,自熔铁抽丝,以至磨尖穿鼻,如一人兼为之,则一日不能成数十针;以十人分业为之,则一日约可成万针。故西人每事皆分业而治,工业如此,推之国政皆然:一,事有专司,则无所牵制;二,熟极生巧,则变通不穷;三,用志不纷,则精神少耗,中间无有旷时(凡人初操此事,必踌躇审顾,此即旷时)。” 上海格致书院杨然青 曾为亚当·斯密之书作序说:“英国博士名司密司者,才优识广,见理极明,而于格致制造之功,养民治国之要,凡可以兴大利致富强者,无不拳拳致意,考察精详,思欲公之天下,遂著一书,名《富国探原》,备述国家兴衰强弱之理,古今上下之情,洞烛数千年。下笔万言,深入显出,刊行于世。各国之君见此书者,莫不恍然大悟,心领神会,以为确论。于是遵其法而推行之,乃得旧弊销除,政治日新。” 杨然青为上海格致书院的高才生,有机会阅读亚当·斯密原文或译作,认识也比前人更为深刻。

1896年,近代早期维新派陈炽在《续富国策·自叙》中对亚当·斯密倍加赞扬,认为其书“极论通商之理,谓商务裒多益寡,非通不兴。英人举国昭若发蒙,尽涤烦苛,以归简便,而近今八十载,商务之盛,遂冠全球”,“识者推原事始,归功于《富国策》一书” 。同年,他在《重译富国策》中指出:“英人斯密德,著《富国策》一书,西国通人,珍之如拱璧。李提摩太译述《泰西新史》,推原英国富强之本,托始于是书。……斯密德者,英人也,首创是学,名之曰邦国财用论。” 他清楚地看到了英国之所以有如此之盛的国势、如此之富的人民、如此之雄的商力,与《富国策》一书关系极大。因此,他打算续写《国富论》,以使中国像英国一样富甲环球。

总之,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国富论》虽然尚未译成中文,但是有不少人在著述内提及亚当·斯密和这部名著,介绍和宣传亚当·斯密的观点,不过这时中国人对于斯密的经济理论还只是道听途说,且大都极其简略,很难起到启蒙的作用。 +a+Mx+cC8eCR6WwI9E6QkZf3sJg7IjcMPz5Ikdc8H4Ozd547e1uub3/wKyH4lo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