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本书以德语世界接受视域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研究对象,采取多角度全景阐述的方法,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地区传播与接受的形态与历程。全篇包括导论、四章正文和结语共六个部分。导论对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历史进行概括性梳理,概述现有的相关研究,阐明具体研究的问题和方法。第一章以冷战后期东西德知识分子为线索,勾勒1989年两德统一以前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叉而相似的中国文学接受道路:西德知识界在1968年革命狂热的余温下产生了对中国文学政治异域化的接受倾向,东德汉学家在政策的影响下主导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双方同时出现了在文学中寻找“真实”中国和本土社会现实的诉求;第二章着眼于同时期东西德两位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对鲁迅作品的改写,以文本比照细读为主要方法,展开两组德语文本与中国文学蓝本的互文研究;第三章关注汇入德语文学机制的中国文学,在既充满偶然性又遵循运作规律的文学机制和整体文学接受环境的视野下,探讨中国文学在德语文学机制各参与方作用下生产、分发和接受的形态特征;第四章聚焦德语文学接受视域中具体的文学人物,选取在译介作品数量和作家身份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北岛和莫言,考察中国当代作家在德语世界的传播路径和身份构建。结语总结以上四个方面下的现象分析和历史溯因,提出德语地区的接受主体基于本土而放眼异域,政治化和反政治化范式交互更替的辩证性文学守望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本书通过史料梳理、文学文本分析、历史叙述、现象剖析归纳,在文学社会学的整体方法论导向下,采用多角度全景阐述的方法,从跨文化文学传播过程中各环节不同参与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全面地勾画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传播与接受的历史与现实面貌。本书最后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的接受历程中找出一条兼具主观个人审美和客观政治参照、本土传统守卫和异域文化瞭望的辩证性特征主线。这条延续至今的特征主线也体现于当下共时的文学交流实践,对中国文学在德语地区的进一步传播与接受,也具有文化战略层面上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德译;跨文化文学交流;文学机制;文学海外传播;中德文学关系 JVqwZZYmYJX61WEXFU+qphHD/9tr2J1jruLutSkT2gKntbJUGCpDzOCJm9LV5pQ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