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2012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访问缅甸,奥巴马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到访缅甸的在任美国总统。这标志着两国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有不少学者认为,奥巴马的访缅是美国开始重视缅甸在亚太地区作用的重要体现。部分学者甚至将此行当成美国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步骤。其实,这已不是美国决策者们第一次“关注”缅甸,早在缅甸正式独立前,美国便匆匆与缅甸正式建交,并在短时间内双方签订了多份双边合作协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协定是美缅双方在1947年12月签订的富布莱特协定。值得一提的是,美缅富布莱特协定是美国对外签订的第二份富布莱特项目协定,仅比中美富布莱特协定晚了一个月。此后,随着亚洲冷战形势的不断发展,缅甸越发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无法绕开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缅甸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美国国务院在1950年6月发表的一份政策声明中明确指出:“如果缅甸、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能够抵挡住共产主义,我们就有可能控制整个东南亚;如果上述地区陷落,泰国将可能跟随,东南亚将无法抵御共产主义的推进。” [1] 值得注意的是,在阻止共产主义在缅甸推进的过程中,美国除了运用一系列惯常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外,还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资金用于开展旨在促使缅甸“亲美”的文化外交活动。这些由美国政府主导,美国非(准)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文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缅关系,并在客观上促进了缅甸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不过,始终秉持“中立主义”的缅甸并没有因此被美国拉入“亲西方”阵营,而是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影响下坚定不移地走向自我封闭。本书通过使用大量的美国政府解密文件、亚洲基金会档案和福特基金会档案,试图阐释冷战前期美国文化外交机制的形成过程和美国对缅甸文化外交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而分析美国决策者是如何通过开展文化外交实现其国家战略以及文化外交又是怎样影响美缅关系发展走向的等一系列问题。

[1] “Policy Statement Prepa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June 16,1950, FRUS ,1950,Vol.Ⅵ. 716Bo38toZ1YAMT3IYvWNd9O7Pvus7e3GKsGzvKWXDhCjhPBt6btFeG0OEYXPY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