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回顾

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它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季羡林曾经说,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的动力之一,文化一旦产生就必然会交流,这种交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由于文化交流,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才能够互相补充、共同发展,才能形成今天世界上万紫千红的文化繁荣景象。 如果我们把中华文化的进步历程放在整个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就会发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与各亚文明的融汇时期。时间大致是从上古阶段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个阶段属于中华文明发轫、形成和首次高潮的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民以及各个部落在长期发展演进过程中,先后进入了文明时期,并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明都是农业文明且彼此具有较多的同质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是这一早期文明的璀璨成果,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和最高的精神体现就是首先由孔子做出系统阐述的儒家学说。此外,《诗》《书》《礼》《易》《春秋》《墨子》《老子》《庄子》《孟子》等经典文本的形成与流播为后世中华文化观念层面的探索奠定了理论框架。

第二阶段,是以中原诸王朝为核心向四方进行文明扩展,并且在不断扩展中先和中国境内边疆各个亚文明冲突融汇,再和亚洲乃至更远地区的其他文明发生交流的时期。时间大概是从两汉时期到明代晚期甚至是清代中叶。此阶段中华文明本身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走向了古代形态的成熟和巅峰时期。古代中国的中原文明向边疆地区拓展或者边疆地区的异族文明向中原地区拓展,而最终被中原文化所吸收消融的时候,中国境外其他文明体系也同中华文明发生了交汇和渗透。有时恰恰是中外文明的交汇与带动,促进了中国的中原文明和边疆文明的交融。丝绸古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都显现了这种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汇更加活跃,并在这种交汇中不断地增强边疆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融入璀璨的中华文明的历史洪流。

第三阶段,是近代西方文明伴随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大潮对中华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最终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文化首次遭遇近现代文明的入侵,这个阶段中华文明很难再对外扩展了,一些进步人士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或者直接渡海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与方法。在此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对中华文明而言是一种扭曲的、畸形的发展。中华文化在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多个层面进入现代化转型时期。明清时期由传教士首开的“西学东渐”是继佛教东传之后中华本土文化与境外文化又一次重大交流。时间大概是从清中叶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四阶段,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当下,这个阶段的中华文明经历了空前复杂的建设与破坏、清晰与混乱的历史过程,最终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自己伟大振兴的重要契机。从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交汇的整体过程来考量可以发现:和平交流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当然战争和暴力是常用的文化传播特殊形式。从历时性来看,“15世纪以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曾遥遥领先于西方文明。从汉代到明初,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一直领先长达14个世纪以上。在那个时期,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发明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贡献” UlIukHBHDIZITRm/jrLUQljqXskZ8Gv02+Kkmdmd7xqvCh1PR5n698nA3MeqQLH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