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辛勤耕耘者

——记2020“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陈振明

[获奖理由]陈振明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辨析公共管理的学科边界和研究范式,提出在全球科技、产业、治理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变化与学科转型重构的思想。在公共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在基本理论、系统管理框架、激励约束机制、多元评价应用、创新经验提炼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研究成果体系,尤其是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公共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政府工具与政府管理方式方面,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在国内外公共管理中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政府工具,指出了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在实践应用中的范围、机制与局限性。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实现治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建议,对中国政府工具的研究、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从事研究三十载,致力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政治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已年过六旬的陈振明说:“我的研究与思考还将继续,这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管年龄有多大,我都不会放弃。”

辨析学科边界,构建学科体系,他是学科基础的探索者

行政学在30多年前还是一个恢复不久的学术领域,学术资料尤其是前沿文献缺乏。公共管理学科如何“划界”?在中国场景下该学科如何发展?学科和理论体系如何构建?

为了解决这些关乎学科根基的基本问题,陈振明花费了10年,几乎天天埋首图书馆。“那十年是我内心最宁静的一段时光,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那种心境,后来看到博尔赫斯讲图书馆是天堂,我觉得这很贴切。”陈振明笑言,当初儿子正上幼儿园,别人问他父亲在哪工作,儿子回答说,在图书馆。

“我认为陈老师配得上‘卓越’二字。他之所以能够在公共管理领域作出如此卓越的贡献,因为真的把冷板凳坐了十年,尽管当时他已经是知名的学者了。”陈振明教的第一届本科生、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党委书记黄新华回忆。

1993年,他主编出版的《政策科学原理》初步建构起了中国本土政策科学教学理论体系。1998年,他主编了国内首套“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丛书。其中的《公共管理学》《政策科学》及其后的《公共政策分析》教材,历时20余载,被广泛使用,在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几本书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学科最知名的教材之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评价。陈振明的学术研究严谨而系统,把公共管理领域的路径描绘得非常清楚,所提出的公共政策研究纲领,为年轻学者在这方面进行拓展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非常清晰的蓝图。

坚持实践导向,注重中国经验总结,他是公共管理的咨询者

陈振明的学术研究强调公共管理的实践和问题导向,注重经验总结和知识的应用。在他看来,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是典型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领域,其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

纵观陈振明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核心理念,并以“公共服务如何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支撑”以及“如何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作为基本的研究主题。

陈振明认为,在公共治理领域,国家或政府的制度或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职能转变、管理流程再造与管理方式改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都是由技术或工具的驱动而实现的。技术或工具就是过河的船或桥。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03年开始,他倡导并推动了将政府工具或治理工具作为公共管理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来研究。

不忘育人初心,坚守讲台三十载,他是永远的“陈老师”

在学生的培养上,陈振明一贯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负责人李德国回忆道:“陈老师要求我们必须海量阅读,还要再读出感悟。如果你在学术汇报中遗漏了哪个点,他会马上指出来。”有一件小事让他印象很深:“本科时我们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邀请陈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他一口应承,说本科生参加课余学术活动是件大好事,义不容辞。这对我们这些喜欢学术的同学来讲,真是很受激励。”此外,陈振明非常重视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并采用了一种他自己命名的“小组专题教学法”。

对陈振明来说,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最放不下的还是那三尺讲台和学术研究。他依然在继续着读书、写书和教书的职业生涯,并履行作为学术家和咨询者的社会责任。 vNpbvE34DrGm0jUftpKfdoKlQOFrgI4AnAxl8kcMHbPagWLeOXPo8d813dJupIf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