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部书是拙著《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多卷本著作中关于苏联最高决策层外交战略和政策方面决策的相关章节的结集,主要论述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外交决策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和外交决策得失,基本涵盖1917—1991年的时间段。

苏联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因苏联解体而淡出学术界的视野,恰恰相反,这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都关注的学术话题。1917—1991年苏联最高决策层是怎样处理外交事务的,怎样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怎样应对各种复杂而棘手的外交危机的,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越来越不顺畅,其结构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这又使学术界关注苏联与西方关系的演化和纠缠混绕的复杂历史。俄罗斯方面也出版了很多学术专著和论文阐述相关问题。其中谢尔盖·尤里耶维奇·格拉济耶夫的一些观点特别值得关注。在我看来,这是俄罗斯学术界和政界对俄罗斯(苏联)与西方关系的最尖锐、最露骨和最直白的剖析和评论。格拉济耶夫在其著作《最后一场世界大战——美国挑起与输掉的战争》 [1] 中的代引语中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作者在代引语的一开头就抛出了引人注目的观点,世界处于战争状态。“当前,世界笼罩着战争的阴霾。确切地说,世界已经处于战争态势。尽管没有哪个国家正式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但是人们却不该由此产生天下太平的错觉。”这是他对世界局势最基本的判断,那么世界开启了什么样的战争?是谁与谁之间的战争呢?他进一步解释道:“尽管在我国许多专家看来,美国政治家的挑衅和猖狂十分可笑,但是我们仍然应该严肃地对待这种情况,因为美国政治家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挑起战争,美国议长们那些公开的谎言和愚蠢的行为都只是为了掩护美国寡头政治的真实目的。美国要想保持其全球主导地位,只能发动世界大战,由于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专家将其称为非传统性战争,因为战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武装部队,而是信息、金融和宣传技术手段,美国人利用这些手段尽可能地迷惑敌人并削弱其实力。”这样,他认为美国所发动的“战争”不是传统性战争,不仅仅是“热战”,还有其他类型的战争,包括“非传统性”的。

第一个问题,西方为什么存在那么持久的仇俄反俄情节?格拉济耶夫的问题提得极其尖锐。他先提出了一个判断,即西方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策略未曾改变。西方大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没有变化,一贯如此。他将矛头直指西方的地缘政治学,认为这完全是国际关系中的“伪科学”,是西方国家“为了毁灭俄罗斯”而炮制出来的。请注意,西方为了毁灭俄罗斯而专门制造出了一个理论体系——地缘政治学。从“地缘政治学”出发,他认为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策略从来没有改变过,“无论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还是苏联的解体,西方的地缘政治策略都没有变化,仍然像俄罗斯帝国时期一样,反对俄罗斯的本质没有改变”。由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盎格鲁撒克逊、德国乃至整个西方地缘政治流派的仇俄情绪始终都未曾削弱?”他进一步阐述说,“如果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无法解释当前西方出现狂热反对俄罗斯的原因,也就更无法预测西方政治家下一步可能会采取的行动”。在他看来,这是问题的实质与核心。俄罗斯绕不开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英国和美国能够成功地避免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战争?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地缘政治的奥秘何在?尽管格拉济耶夫将地缘政治学判定为“伪科学”,但这并不妨碍他借助这个理论来分析和判定西方,尤其是英美。“迄今为止,西方国家在同俄罗斯的交战中并未获利,相反,战争给欧洲带来的巨大损失不亚于给俄罗斯带来的损失。实际上。为了将侵略者赶回老巢,俄罗斯军队数次踏上欧洲大陆。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整个欧洲都有俄罗斯军队的足迹。例如,在英国就从未燃起过战火,因为英国人一向都只是积极参与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行动。同样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悲剧的还有将自己视为战胜国的美国人。我不由地产生了一个问题——盎格鲁撒克逊人地缘政治的奥秘何在?正是凭借这种地缘政治策略,他们在两百多年间成功统治大半个地球,数次在各大洲发起战争,并且在这期间一次都未曾让敌人踏上过自己的领土。”

在这个大问题下,格拉济耶夫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疑问。历史上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有进攻英国本土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为什么他们却都毫无例外地没有“西进”英国而是转过头来“东征”俄罗斯?正如作者所言,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至少在1812年和1940年这两次战争中,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具备足以消灭英国的实力。然而在这种局势下,他们却没有继续攻打英国,而是集中力量打击俄罗斯。”“那么为何当时欧洲这两个超级大国没有选择通过征服弱小的英国,从而统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同对方展开欧亚大国间获胜希望渺茫的战争。”作者的解释有两条,一条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策略出现了大问题;另一条是英国的狡诈和战略欺骗。“我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地缘政治策略使俄罗斯陷入一场精疲力尽的战争之中,致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他举了一些例子,如“德国法西斯政府及希特勒本人不仅在经济上受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帮助,在政治上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格拉济耶夫所总结的这两条若成立,则俄罗斯将来只能在避免犯地缘政治策略错误上做文章,而就不能指望英国进而是美国改变其本质特性。英国和美国还会对俄罗斯进行欺诈,那么俄罗斯又如何避免这种欺诈呢?

第三个问题,从地缘政治学出发,俄罗斯与西方战争不可避免。他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美国的目的并不只是控制俄罗斯,它还有更大的企图——争夺世界领导权。”而美国维持世界霸权,就必然要与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发生冲突,而在与中国发生碰撞之前,美国就必然要首先与俄罗斯发生冲撞。其原因就是西方绕不开地缘政治学。“按照欧洲地缘政治的传统。美国将侵略目标锁定为被视为充满神秘色彩的‘心脏地带’——俄罗斯。正如英德地缘政治理论认为的那样,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从作者的逻辑上看,俄罗斯为什么一贯遭到西方的仇视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俄罗斯处于西方所认定的“心脏地带”,美国若控制世界就必须控制俄罗斯,进而控制全世界。那么,马上第四个问题就来了。俄罗斯长期盘踞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为什么俄罗斯自己就没有控制全世界呢?为什么苏联作为世界的两霸之一,作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为什么没有能够将西方排挤出局,一统天下?为什么让美国翻了苏联的“盘”?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伪科学”地缘政治学回答了他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五个问题,中美俄三角戏怎么唱?他的药方是俄罗斯需要在平衡方面下功夫,避免成为他国的“外围”。“虽然中国没有实施全球政策的历史经验,但是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战略。而俄罗斯虽有实施全球政策的经验,却没有发展战略。如果不制定发展战略,不真正贯彻落实这些战略,那么拥有再多的历史经验也毫无意义。为了避免再次落入‘外围’国家的不利境地,俄罗斯必须要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和发展战略。”

最后一个问题,即俄罗斯与美国的战争,哪一方将是胜者?“与即将在和美国争夺世界领导地位的角力中获胜的中国人不同,对于我们而言,美国情报机构占领乌克兰的非传统型战争具有存在主义的特征:要么美国的纳粹幻想被我们打破、俄罗斯世界停止分裂,要么我们被消灭。正如俄罗斯过去的两次抵御欧洲各国的卫国战争一样,非常直接的问题就是:哪一方将是胜者?”显然,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其书名已经非常直白地告诉世人,美国将输掉所挑起的战争。

因篇幅所限,我就不再展开对其观点的评价了,但是两点必须还要指出来并加以强调。一是,在他看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是结构性的和战略性的,非具体领域的摩擦和博弈,非一时的矛盾和碰撞。二是,在他看来,搞垮苏联和俄罗斯是西方的战略目的。他认为,“美国情报机构的大力破坏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迫于国内问题的压力——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明确地说,他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源不在内因,而在外因。如果这样定义“战争”的话,那么苏联解体就是美西方对苏联进行“战争”的结果。那么苏联与外部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苏联在外交战略和政策方面进行过什么样的决策,这些决策得失如何?这就引出了出版这部结集的必要性。

在《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多卷本著作中,苏联外交决策问题的论述镶嵌在苏联高层决策的总体结构之中,显得比较分散。将苏联外交决策问题单独提炼出来结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读者对苏联外交决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线索。本书以苏联高层外交决策角度作为切入点,比较系统而全面地评述了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时期70多年苏联外交决策的得失,从而使读者一目了然。需要指出的是,《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是1998年出版的,至今20多年间俄罗斯披露了一些解密档案材料,原稿虽没有进行修订,但其结论和基本历史主线都是站得住脚的,结集出版有其学术价值。

需要向读者交待的是,在《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著作中,苏联最高决策层的外交决策方面所占分量不是很大。在178万字的篇幅中,苏联外交决策也只占40多万字。因苏联对华外交决策部分准备单独结集,所以本书不包括苏联对华关系决策和中苏关系相关章节的内容。

有关《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多卷本著作的出版过程和相关问题,我在《同盟、冲突和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演化轨迹》一书的序言部分做了交待,这里就不再重复。

苏联最高决策层在外交决策方面的研究是需要不断加深的,苏联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研究也是如此。苏联与美西方的关系也许是一个永恒的受关注话题。2020年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非常时刻,俄罗斯和美国共同发表了纪念苏美军队在易北河会师75周年的联合声明,强调两国要发扬“易北河精神”。但话音未落,美国方面就传出声音,贬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是美国和英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这使俄美在历史问题上发生了尖锐对立。2020年6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章,系统阐述了俄罗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回击美国方面对这段历史的歪曲。可见,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了,但相关历史问题依然处于纠缠状态。但愿这部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也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邢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

2020年6月22日


[1] [俄]谢尔盖·尤里耶维奇·格拉济耶夫:《最后一场世界大战——美国挑起与输掉的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版,第4—26页。本书序言的具体引证都出于此,不再一一注释。 tIfJHqPYOh3Y95iZ8rTJXVHpvslIuMHLtgsJK3pPSAf/OJ6CxB0HAR8Xre7Crmd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