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洛桑会议和黑海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作为战败国接受了奴役性的色佛尔条约。但帝国主义国家还不满足,它们要将土耳其塑造成包围苏俄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种态势下苏俄政府致电多国,阐述了近东出现的严重态势,建议召开有关黑海沿岸国家的国际会议,以便确认土耳其人民的独立和主权。同时该声明公开表示,没有苏维埃国家参加而通过的任何有关海峡制度的决定,都将不是最后的和能够持久的,它们只能造成冲突的根源。

但英法国家不理会苏俄政府的声明。它们另开了一个会议,并排斥苏俄政府参加。不仅如此,会议期间英国在君士坦丁堡的占领政权禁止苏俄商船通过海峡。1922年9月30日,苏联政府提出严重抗议。10月20日,苏联政府照会英国和意大利政府,表示就像日本这样与近东和黑海海峡关系不大的国家都参加了会议,为什么不邀请苏联参加?照会表示:“确立近东的和平和长期解决与它有关的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俄国参加。” [35] 苏维埃政府要求参加会议。在苏维埃政府的要求下,1922年10月27日,苏维埃政府被邀请参加会议,但不是参加全部会议,只是允许参加研究海峡问题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苏维埃政府11月2日照会参加会议的多国,要求参加全部会议议程。苏维埃政府还表示乌克兰、格鲁吉亚也应该参加会议。在苏维埃政府的强大攻势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于11月14日表示同意苏维埃政府参加全部会议,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代表包括在苏俄代表团里参加会议。1922年11月20日,洛桑会议在瑞士召开。苏维埃政府代表团由契切林率领参加了洛桑会议。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百般阻挠,苏维埃政府代表团只参加了黑海海峡小组会议的工作。

关于黑海海峡制度问题,英国的意图是让土耳其成为中立国,各国军舰可以自由通过海峡,解除海峡武装,由国际委员会控制海峡。这样,英国就可以在海峡国际委员会中起主导作用。美国反对英国垄断黑海海峡。美国提出,必须使军舰能够进入黑海海峡,起到警察的作用。言外之意,美国要取代英国控制黑海海峡。

苏维埃政府对黑海海峡的立场是明确的。列宁就黑海海峡问题向苏维埃政府提出原则性的立场。列宁1922年10月27日对《观察家报》和《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说,苏维埃政府对解决黑海海峡问题的三个条件是:第一,满足土耳其的民族愿望;第二,不论平时还是战时不准任何军舰通过海峡;第三,商船有充分的航行自由。列宁的决策昭示了苏维埃政府的和平意愿和维护正义的信念。1922年12月18日,苏维埃代表团从列宁的原则性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商船通过黑海海峡的公约草案。该公约草案的特点是:充分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保证贸易航行的自由;除土耳其外其他国家的军舰不准在黑海海峡通过。最后一点尽管对苏维埃政府也有不利的影响,但出于和平和安全的考虑必须这样做。但苏维埃政府的公约草案被帝国主义国家否决。关于黑海海峡问题也移至没有苏维埃政府代表参加的其他委员会去讨论。苏维埃政府代表团从容让步,提出可以允许辅助性军舰能够在特殊的情况下通过海峡,但帝国主义国家没有理会这个让步。实际上苏维埃政府被排斥在关于黑海海峡问题的谈判之外。为破坏苏维埃政府代表团参加洛桑会议,帝国主义国家不惜采取暗杀手段阻止苏维埃代表与会。最后,土耳其与帝国主义国家妥协,签署了不利于黑海沿岸国家的公约、协定、议定书等一揽子文件。1922年7月17日,苏维埃政府在指出了海峡公约的缺点之后,参加了该公约。

从热那亚会议到拉巴洛条约,再到海牙会议和洛桑会议,苏维埃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同一群帝国主义国家较量,充分显示了苏维埃政府的爱好与维护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力量和才能。在此以后,苏维埃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摩擦也时有发生,但苏维埃政府已经具备了对付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挑衅行为的经验和办法。1923年5月8日,英国大臣寇松向苏联政府提出最后通牒,指责苏联政府在阿富汗、伊朗和印度进行反英宣传。英国要求召回苏联驻阿富汗和伊朗的外交使节,抗议苏联对反革命分子的镇压。寇松以断绝商务关系来威胁苏联政府。5月11日,苏联政府针锋相对,照会英国政府:“最后通牒和威胁不是消除国家间局部的和次要的误会的办法,无论如何,用这种办法不可能同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正确的关系。”照会强调,苏联不允许任何国家用恐吓和最后通牒的方式来同其对话。英国应该“消除在建立对双方有利的正常而和睦的关系方面存在的最重要的障碍” [36]

1924年是苏联政府对外政策上的一个突破年。许多国家在这一年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1] 《列宁全集》第40卷,第78页。

[2] J.德格拉斯:《苏联对外政策文件》Ⅴ·Ⅰ,(1917—1924),伦敦1951年英文版,第18—21页。

[3] 《列宁全集》第40卷,第22—24页。

[4] 《列宁全集》第41卷,第335、336页。

[5] 《列宁全集》第42卷,第1页。

[6] 《列宁全集》第42卷,第320—325页。

[7] 《列宁全集》第42卷,第328页。

[8] 《列宁全集》第42卷,第2页。

[9] 《列宁全集》第42卷,第39、40页。

[10] 伏尔科夫:《英国对苏维埃国家的干涉和外交孤立政策的破产》俄文版,第173、174页。

[11] 《列宁全集》第42卷,第213页。

[12] 《列宁全集》第42卷,第399—401页。

[13]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05页。

[14]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09—411页。

[15]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12、413页。

[16]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21、422页。

[17]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36—438页。

[18] 《列宁全集》第42卷,第603页。

[19]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39—442页。

[20] 《列宁全集》第42卷,第444页。

[21] 《列宁全集》第51卷,第58页。

[22] 《列宁全集》第52卷,第198页。

[23] 《列宁全集》第50卷,第315页。

[24] 《列宁全集》第42卷,第157页。

[25] 《热那亚会议资料》速记记录全文,莫斯科1922年版,第38—41页。

[26] 《热那亚会议资料》速记记录全文,莫斯科1922年版,第39页。

[27] 《热那亚会议资料》速记记录全文,第79页。

[28] 伏尔科夫:《英国对苏维埃国家的干涉和外交孤立政策的破产》,第282页。

[29] 《列宁全集》第1版,第31卷,第430页。

[30] 苏联《国际生活》1957年第1期,第184、186页。

[31] 《热那亚会议资料》速记记录全文,第240页。

[32] 转引自[苏联]伊·费·伊瓦辛《苏联外交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88页。

[33] 《海牙会议文件集》,1922年版,第41页。

[34] 《斯大林全集》第5卷,第111、112页。

[35] 《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第2集,第637页。

[36] 《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第2集,第757、761页。 sy0cqf8QHPtmhkHOOM15KijETK/PuJpk5pnM18x4mqEka/0dgA6F8iItvh7mOK1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