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战争动员

战争乌云笼罩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苏维埃俄国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时间。但1918年夏天,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公开掀起的内战,将年轻的苏维埃俄国又一次推入战争的轨道。苏维埃俄国淹没在一片战火之中。

1918年4月5日,日本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西伯利亚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抗议日本政府的非法入侵行为,西伯利亚处于战争状态。中央政府责成各地苏维埃组织红军。苏维埃政府立即与美、英、法代表就日军入侵事件进行谈判。同时,列宁指示符拉迪沃斯托克苏维埃,一定要做好战争准备,因为协约国所有国家都可能帮助日本,“只有我们自己认真做好战备工作才是唯一可靠的保证”。 [1] 果不出列宁所料,美日帝国主义者在远东的海参崴一带施威,他们开始占领滨海等地区。

不仅如此,整个伏尔加河中游地区、乌拉尔、西伯利亚直到远东都被捷克斯洛伐克军占领;俄国北方地区受到英国军队的占领;在北高加索地区,邓尼金将军的白卫军转入进攻;哥萨克首领克拉斯诺夫盘踞在顿河流域;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和南高加索地区被德国占领;外里海则被英国占领。苏维埃政权被团团包围,四周都是战火。苏俄与主要产粮区和原料区的联系被切断。

9月2日,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决议,把全国变为军营,转入战时轨道。11月30日,成立国防委员会,即工农国防委员会。列宁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是苏维埃俄国的非常最高机关,有动员一切人力、财力和物力,保卫苏维埃国家的全权。中央及地方各部门、机关、全体公民必须执行国防委员会的命令。它是组织全国战时经济和编制计划的中心。同时,它还是最高军事决策机关。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其他军事机关都在其严格的监督下。后来,1920年4月初,国防委员会改组为劳动国防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指导各经济人民委员部和全部国防机构的活动。

战争开始了。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被战争打断。国际帝国主义勾结俄国的地主、资本家策划了这场残酷的反革命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腾出手来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它们害怕俄国革命向西欧推进,同时这些国家的资本家不可能容忍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收其在俄国的财产。其实,早在1917年12月,英法帝国主义者就开始秘密达成协议,企图瓜分苏俄。法国的“活动范围”是比萨拉比亚、乌克兰、克里木和顿巴斯;英国的“活动范围”是北高加索、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美国也不甘落后,1918年10月,这个国家提出一个瓜分整个俄国的计划,口气很大,气焰十分嚣张。美国把消灭苏俄作为自己的任务,千方百计地对苏俄进行各种形式的干涉。苏俄国内的各种反革命势力无不受到美国的资助和支持。这些反革命势力从美国那里得到充足的武器装备和其他军需物资。这从捷克斯洛伐克军的叛乱中看得十分清楚。

捷克斯洛伐克军武装叛乱

这次叛乱是由协约国帝国主义者一手策划的。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有两个师和一个预备旅,共有5万人。这支部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战俘和侨居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人组成。本来,苏俄政府已经同这支部队进行了多次谈判,并达成了一些协议。1918年3月26日,苏俄政府决定同意捷克斯洛伐克军绕道远东地区,经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撤出俄国。条件是该军团将主要武器交给当地苏维埃政府。列宁当时的考虑是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不管怎样,这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是苏俄大地上的一个不安定因素。

帝国主义者看准了这颗定时炸弹。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者也同捷克斯洛伐克军秘密接触,策动该军叛乱,反对苏俄政府。协约国表示提供精良的武器和军费。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主席托·马萨里克同法国达成协议,宣布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军是法军的部队。随后,协约国代表要求苏俄政府遣送该军回法国。然而,该军向远东移动之时,在协约国和俄国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策动下发生了叛乱。1918年5月14日,在车里雅宾斯克,捷克斯洛伐克军代表、协约国代表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举行会议,决定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右派社会革命党造谣说,苏俄政府要将士兵解除武装,将其关进集中营,并煽动该军士兵杀开血路,奔向海参崴。5月25日和26日,叛乱从马林斯克和车里雅宾斯克开始。社会革命党的白卫军也同叛军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军事逆流。这股逆流迅速地占领了乌拉尔、伏尔加河领域以及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这股逆流所到之处,苏维埃政权被解散,苏维埃干部和倾向于苏维埃政权的工农群众被杀。那里是一片白色恐怖。消灭当地苏维埃政权后,这股军事逆流又建立了反革命政治权力机关,如在萨马拉建立立宪会议委员会,在叶卡捷琳堡建立乌拉尔政府,在托木斯克建立西伯利亚临时政府,等等。立宪会议委员会从萨马拉向东发出一趟“死亡列车”,车上载着2700多名被捕的共产党员、工人和农民,其中有200人被杀害或折磨致死。在伏尔加河和卡马河上时常漂流着“死亡驳船”。

列宁的战争动员

列宁在判断着形势。1918年7月29日,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对形势的基本看法,进行了战争动员。列宁认为,此时的国内危急局势已经到了“顶点”。“捷克斯洛伐克军的行动是英法帝国主义者蓄意扼杀苏维埃俄国、把俄国重新拖入帝国主义战争旋涡的一贯政策的一个环节。现在这个危机必须由苏维埃俄国的广大群众来解决,因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危机是一场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斗争,不仅要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军的反革命阴谋,粉碎任何反革命阴谋,而且要打退整个帝国主义世界的进攻。”列宁在分析共和国当时所面临的军事形势和总的战略形势时表示,“我们看到,北方有摩尔曼,东部有捷克斯洛伐克军的战线,东南方有土耳其斯坦、巴库和阿斯特拉罕,英法帝国主义铸造的包围圈几乎已经合围了。”列宁分析说,“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一个方面摆脱了同一个联盟的战争,立刻又在另一方面遭到帝国主义的进攻”。“在目前,战争问题、军事事件问题又作为革命的主要问题、根本问题出现于舞台。”列宁说:“形势的这种变化又把一切都归结于一定的战争。我们又陷入了战争,我们正处于战争状态,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同现在已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富农、地主和资本家进行的内战,现在与我们对峙的还有英法帝国主义;英法帝国主义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把大批军队开到俄国,但它在用一切办法,用千百万金钱,用一切外交联系和外交力量来帮助我们的敌人。我们正处于战争状态,我们能够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列宁说:“我们的国家又陷入了战争,现在革命的结局完全取决于谁在这场战争中取胜;这场战争的主角是捷克斯洛伐克军,而事实上操纵和推动战争的是英法帝国主义者。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存亡问题,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完全归结为战争问题。”“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问题就是这样摆着:我们正处在战争状态,革命的命运就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这应当成为我们的鼓动工作以及一切政治的、革命的和改造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短时期内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应当把一切工作进行到底。我们的全部活动应该完全服从于这个决定着革命命运和结局、决定着俄国革命和国际革命的命运的问题。” [2]

这表明,列宁又一次进行了党和国家战略上的转变,“建设”问题退居次要位置,“捍卫政权”、“守住政权”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捷克斯洛伐克军被击溃

捷克斯洛伐克军集中在喀山一带。他们从这里对斯维雅日斯克展开进攻。红军在此地与叛军展开对峙。列宁命令波罗的海舰队派若干艘驱逐舰经伏尔加河开往斯维雅日斯克。1918年8月,3艘驱逐舰开到斯维雅日斯克,突入白卫军阵地,击毁了敌军的驳船和汽船。驱逐舰的到达大大地加强了红军方面的力量。9月初,红军向喀山发起反攻。

9月8日,列宁给托洛茨基发报:“收复喀山的战役进展缓慢,使我感到诧异和不安;如果你们完全能用炮兵消灭敌人这一报告属实,那就更使我感到诧异和不安了。我认为,如果喀山确已陷入铁的包围圈,就不能因吝惜城市而再拖延下去,因为必须无情地消灭敌人。” [3] 9月10日,红军攻克喀山。列宁致电红军,祝贺胜利。9月12日,瓦·古比雪夫的钢铁师解放了列宁的故乡辛比尔斯克。红军战士给列宁发去了电报:“亲爱的伊里奇,攻克您的故乡,这是对您所受的第一枪伤的回答,对第二枪伤的回答将是攻克萨马拉。” [4] 电报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当时正值列宁遇刺受伤之时。10月7日,红军解放了萨马拉。至此伏尔加河流域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和白卫军被击溃。

因军事上的失利,捷克斯洛伐克军开始瓦解。他们拒绝同白卫军一起与红军作战。1919年下半年,该军随高尔察克军队东撤。1920年2月7日,红军与其签订了停战协定。1920年春,捷克斯洛伐克军集中于海参崴撤出俄国。

还值得一提的是,1918年7月6日至8日,美国和协约国分子同俄国的白卫分子在莫斯科周围的23个城市策动叛乱,其中雅罗斯拉夫尔的叛乱规模很大。7月21日,红军才从白卫军手中夺回该城。

组建军队

十月革命胜利后,加入红军的约有10万名志愿军。在红军中最有战斗力的是无产阶级赤卫队。军队中实行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委员从政治上教育和团结战士,鼓励士兵为祖国、为苏维埃政权英勇战斗。1918年5月,苏俄政府颁布志愿兵制度改为工农义务兵制度的法令。1918年秋,列宁提出要建立300万红军的口号。1918年11月30日,工农国防委员会成立,这是苏俄政府的最高军事指挥部门,列宁为该委员会的主席。 75E0lYSd4Pm1FELghr+3hQCCdosaBIGJE9fFLtkhU7dNhVUsIbERoxfe8qLjEvp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