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封会议

对于整个中国而言,1977年处于重要的转折阶段。对于夏文化探索而言也是如此,当年召开的“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成了学术史上的重大转折。

根据考古学界的惯例,重要的考古新发现通常会邀请各路专家莅临现场进行考察论证(图2-34),如果取得大家的认可,便可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为此,国家文物局在河南登封召开了“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 [103] ,也就是著名的“登封会议”。孙庆伟先生对此次会议评价道:“这是一次神奇的会议——它原本由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动议,最后却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它原计划是二十人左右的小范围会议,但却引来了国内三十二家单位的一百一十位专家学者出席;它自始至终没有出版会议论文集,但会议上各家观点却被反复征引。” [104] 尽管并未出版会议文集,但《河南文博通讯》于次年陆续刊发了邹衡 [105] 、赵芝荃 [106] 等先生的发言摘要、夏鼐先生的会议闭幕式总结发言 [107] 和会议纪要。 [108]

图2-34 夏鼐先生在遗址发掘现场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1992)

登封会议的主题是告成遗址与夏文化探索。不曾预料的是,邹衡先生的学术发言尽管围绕夏文化探索这个主题,却与告成遗址发掘者的初衷大不相同。夏鼐先生在11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下午继续开会,由傅月华同志主持,发言者有黄石林、佟柱臣、张彦煌、邹衡等四位同志。邹衡同志于晚间继续发言,至8时半始毕。邹同志以为王城岗并非属于夏文化,许多人对此有意见,散会后议论纷纷。” [109] 邹衡先生原本只是当天下午的发言人之一,却在原本不安排议程的晚间继续发言。根据邹衡先生自己的回忆,两次发言的时间共计约六小时, [110] 这在学术会议上是非同寻常的事。

邹衡先生在登封会议上的六小时发言,论述的观点其实只有一个: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更为具体地说,有且只有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龙山文化不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也不是商文化。按照这一观点延伸下去,登封告成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小城堡不属于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基址也不属于商代。这与当时的主流观点完全不同,当然会让诸多参会学者始料不及、议论纷纷。但据邹衡先生回忆,在登封会议之前,他已将关于“夏文化”的不同认识向夏鼐先生进行了汇报。 [111] h3aku/2ehWkTjTDp3aVFOmTB2izx5we3uYA2YxzJhg2TV0lnV9E9caRtqi28dA7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