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放眼全球,开始国际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难以跟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当前的高校会计教学始终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广西地处“大西南出海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不断增加,因此,广西对高等会计人才甚至是国际化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问题的不断涌现,如何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广西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也引起了高校乃至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这一背景,笔者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相应的调查和研究。

一 选题缘起

1.广西正处于多重机遇叠加期

从1992年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战略”到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2003年“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提出、2004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再到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多重机遇发展叠加期,会计人才的紧缺特别是涉外会计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西对外开放、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瓶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社会特别是高校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公司(企业)会计涉外业务大幅度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趋势也在同步进行:一方面,国际经济活动重心逐渐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筹资和国际投资,公司跨国化经营已然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国际交易中将大量充斥着英语商业信函、合同文本、支付手段等;另一方面,伴随经营公司跨国化进程,大量出现的跨国公司审计、涉外会计、管理咨询和国际税务筹划等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

3.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人才能力的新要求

近年来,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在公司(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ERP、办公自动系统、互联网、远程沟通工具等,在信息新技术环境下,会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会计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网络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及具备预测、决策知识、数据分析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沟通能力等。

4.广西高校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

从广西高校自身来说,广西高校会计专业的发展需要破与立。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广西高校,只有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清醒地认识到广西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学校办学定位,厘清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并及时对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能力与知识俱佳的高素质的国际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因此,探讨和摸索出适应广西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讨广西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就成了当务之急,这既是对会计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的理论需求,也是解决当前广西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能力需求这一问题的迫切需要。本书将对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开放式创新实践思考,从会计职业能力需求构架来分析其人才培养模式,指明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找到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总之,会计人才的能力将决定其社会价值,因此,在树立经济全球化观念的同时,应相应地确立现代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观念。

二 研究综述

教育界的同仁对会计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手段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发表了不少文章,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值得会计教学借鉴和推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会计教学模式的研究

1.国外专家研究

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意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为了探求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之路,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许多专家针对本科会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基础研究。Arthur K.Ellis(2005)认为,教育理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传统型教育理论和经验型教育理论,而代表这两种类型的是要素主义和进步主义两大主流教育理论。

(2)教育目标研究。1989年,由当时美国八大会计公司资助成立的“会计教育委员会”专门进行了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其终身学习。

(3)课程和内容体系。William E.McCarthy(1999)别有新意地对会计教育、练习和研究建立了一种与语意有关的模型。Herve Stolowy、Clyde P.Stickney(2000)公布了关于内容和知识材料在欧洲和美国的财务分析课程中使用情况的测量结果。美国的毕业生课程强调大多数已接受的会计法则和基本分析工具的应用,课程内容反映出来的差别和个别企业的财务分析课程包括会计课程有关。

(4)教学手段。H.J.Irvine、K.Cooper、G.Jones(2006)认为,可以运用概念图表的绘制练习来加强学生对财务会计中相关联的各个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国内专家研究

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研究工作主要是由个人或是课题组开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定位。我国会计教育界对教育目标主要展开了会计人才培养的“专才”与“通才”之争。李心合(1998)主张会计本科教育应为通才教育;阎达五教授(1998)则认为会计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实际工作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汤湘希认为,大学会计教育目标定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具有前瞻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会计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身体素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2)教学方式方法。常颖、陈立群(2000)提出会计案例教学选择内容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理论性和借鉴性原则,并对会计案例教学进行介绍,认为其应由准备工作、案例简介、案例讨论、案例分析和教师小结五部分组成。王姣(2004)指出案例教学开展存在的障碍,强调要发挥会计学会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案例教学课程。王菁华、刘政伟(2002)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和“两个方法”,即会计教学的“二维教学法”:第一维度是“三个环节”,即讲授环节、问答环节、自学环节;第二维度是教学的“两个方法”,即归纳法和演绎法。

(3)对国外经验的研究与借鉴。刘兴动(1996)对中西会计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美国进行的旨在保证教学优先地位的改革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汤湘希(2003)对美国会计教育概况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分析,提出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王来武、郝淑君和周竹梅(2004)对中国与加拿大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存在如下问题:①理论基础薄弱,课程设置不够合理;②技术性课程的安排不够合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未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④缺乏实践支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

(4)关于教材内容研究。牛彦秀(2002)研究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对策。孟焰、李玲(2007)认为,我国本科会计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与基础课比重失调、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遗漏等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能力的研究

1.国外专家研究

(1)Bloom和Debessay(1984)认为,会计教育应该主要围绕基本原则进行,而不是试图传授所有技术领域的知识,鼓励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应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

(2)Carnevale、Gainer和Meltzer(1990)及Porter和McKibbin(1988)的研究表明,学生缺乏雇主所要求的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Whitney(1992)认为,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陈旧,教育界应重新审视课程的设置以使学生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企业环境。

(3)Baldwin和Ingram(1991)认为,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会计基础课程都需要改革,应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和有用的会计信息。针对美国会计学生数量和质量下降的趋势,他们建议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彻底的更新,以吸引有很好的推理和分析能力的学生选择会计专业。

(4)Albrecht和Sack指出,会计教育要强调基本原理、基础原则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

2.国内专家研究

(1)刘玉廷(2004)认为,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①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②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③具备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④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⑤具备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

(2)秦荣生(2002)指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胜任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3)赵秀云(2002)研究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教育框架的构建,葛兵(1999)、乔兴旺与王志平(1999)提出,会计教学应向能力本位转化,李明辉(2004)研究了会计专业本科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刘勇(2004)探讨了如何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能力本位是相对于知识(学科)本位、学历(资格)本位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主要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

我国在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一系列人才的培养模式,诸如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林永森(2012)指出,针对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实,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敬娜娜(2014)认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的对策应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更新思想观念,树立新的人才标准,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形成全社会“能为重、技为荣”的良好氛围;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技能激励机制;增加相关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和企业对专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而张建强(2014)认为除以上四个方面外,还应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加快建立新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何燕(2012)重点研究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指出校企合作的形式有“订单式”培养培训、校企互动式、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产学研式、举办企业家报售会、共建学校实训基地等。而孙祥(2013)认为有必要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共同研究制定校内重大事项的机制、引入企业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机制等。

杨玉婷(2013)指出,要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并提出中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产学研工作:第一,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承接企业产品和零件加工的订单;第二,利用实习、实训基地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在岗工人、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新技术素质;第三,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在接触企业中为企业实现技术革新贡献才智和力量;第四,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姚美娟(2013)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模式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2+1”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就是教学两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学者对会计教育及其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存在如下欠缺:

(1)对会计教育如何从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尚缺乏系统性探讨以及理论支持。

(2)已有的涉及能力框架问题的研究,主要分析了能力框架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并未对能力框架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当前会计人才的培养尚缺乏有效的能力框架的支持。

(3)大多数研究已经深刻认识到本科会计教育在整个会计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如何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进行定位?怎样进行教学课程和内容的更新?怎样改革本科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等?

三 研究思路及内容

1.思路

本书将研究广西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其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剖析其不足,其次借助供求理论,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视角着手,探索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构建,提出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和“3+1”来促进广西国际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主要内容

(1)对国内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培养模式的不足。

(2)从实际需求视角归纳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构成,为构建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提供依据。

(3)构建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4)适应会计能力框架需求,以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和“3+1”三大支撑创新广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3.主要观点

(1)重塑培养目标,会计本科教育的重点要放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突出其四性: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和复合性。

(2)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目标驱动型课程体系,倡导以能力为基础,强调精品课程建设。

(3)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新型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双语教学、“3+1”教学等。

(4)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办学、互派教师、共同研究开发项目,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合作共赢。

(5)注重教师与实务的交流,重视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内多功能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加强产学研相合作来促进会计教育健康发展。

四 创新之处

(1)本书提出“3+1”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广西会计教育的首创。

(2)确立广西本科会计人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把国际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作为会计教育质量工程的导向。

(3)以能力框架构建为切入点,提出广西本科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五 项目意义

本书将以能力理论为基础,以能力需求分析为切入点,以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构建为主线,探讨广西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些是理论界和教育界多年没有解决而且正在摸索实践的问题,本书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价值上看,都非常有益。

(1)本书将丰富创新教育理论的内涵,有利于形成广西会计教学特色,推动广西高校会计教育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打造广西会计教育品牌。

(2)本书探讨的双语教学和“3+1”合作办学,为增进中外教育特别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提供平台,有利于广西培养国际性、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加快广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本书以能力框架构建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研究,有利于推动广西会计人才培养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力转变和创新。 5mNBpsr2RG79dkSVKzoDznTPsy182RmHYe7RtRnBcLdD9Os8m/mdxKY5l7XQp5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