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甘肃红色旅游发展历史概述

甘肃,简称“甘”或“陇”,省府坐落于甘肃中部的兰州市,从中国地图上看甘肃省,整体像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的西北腹地,与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是当之无愧的交通要道。所以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成为红军长征的会师地。

第一节 甘肃红色历史发展脉络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军长征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红色印记,培育了丰沃的长征精神土壤。甘肃境内长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甘肃在党的历史上创造的辉煌业绩、做出的巨大贡献。

甘肃境内长征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停留时间长、标志性历史事件多,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红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均经过甘肃,是各路红军长征部队到达最全、活动时间最长、行经地域较广的省份。

一 红一方面军长征在甘肃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出发,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等省,1935年8月下旬,进至四川省阿坝地区。9月11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和军委直属纵队进入甘南境内,到达距离迭部县城68公里的达拉乡俄界(高吉村) ;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俄界召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等同志组成“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核心。9月15日拂晓,红军离开旺藏茨日那村,到达若尕沟崔谷仓村,与大部队会合。红一军团在崔谷仓村得到卓尼杨土司暗中支援的20万斤粮食,为红军攻打腊子口提供了粮食补给。 9月16日,毛泽东在黑多村亲自指挥作战,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发起进攻腊子口的战斗,17日晨,胜利夺取天险腊子口,当日傍晚于岷县大草滩一役缴获数十万斤的粮食及2000斤食盐,有效地支援了红军。同日,中共中央率主力部队翻越海拔3000米高的大拉梁(岷山),到达岷县旋窝村、大草滩村一带。17日傍晚,毛泽东随军委纵队驻扎旋窝村的沙子贵家,党中央在旋窝村制定了《回民地区守则》,毛泽东与旋窝村宗教人士丁振邦进行了彻夜长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日晨,毛泽东随纵队部离开旋窝村到达鹿原里(今绿叶村)。9月20日,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及红三军、军委纵队到达哈达铺,当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讨论组织部工作和干部问题及部队整编。22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宣布了党中央关于组成红军陕甘支队的决定,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时正式宣布陕甘支队将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发。9月23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离开哈达铺,向天水东北方向前进,25日凌晨,进入武山。9月27日傍晚,陕甘支队到达通渭县榜罗镇,随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一致决定:确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甘革命根据地,保卫和扩大陕甘苏区,以此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9月29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城。10月4日,进驻静宁县界石铺、高家堡一带;7日,主力部队登上六盘山;10日晚,在镇原县三岔镇宿营,毛泽东住天主教堂;14日晚,部队在环县洪德、河连湾宿营,毛泽东等领导同志住在洪德杏儿铺一群众家的窑洞里;16日,陕甘支队兵分两路军出环县境,19日,到达吴起镇(时属甘肃)。

表2-1 红一方面军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

表2-1 红一方面军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续表

二 红二方面军长征在甘肃

1935年11月,为应对大规模“围剿”,红二方面军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从湖南桑植县出发,先后转战贵州、云南、四川等省。1936年8月16日,红二方面军先头部队红六军进入甘肃境内,23日,过腊子口,25日,抵达哈达铺。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红二军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9月6日,红二军和红三十二军全部到达哈达铺地区。9月11日至20日,红二方面军兵分三路开始实施成徽两康战役计划,攻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4座县城和西和、礼县、武都及陕西略阳、凤县的部分地区。10月4日,红二方面军离开成徽两康地区向北转移。12日,红二方面军向会宁方向急进;15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二军和红三十二军进入会宁侯家川,红六军进入会宁杨崖集、青江驿一线;17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进至会宁太平店;18日,红二方面军六军到达会宁以东的老君坡。

表2-2 红二方面军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

表2-2 红二方面军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续表

三 红四方面军长征在甘肃

1936年8月3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进入甘肃境内,主力部队随后跟进;8月9日,攻占腊子口。8月5日至9月7日,红四方面军实施岷洮西战役,先后攻占漳县、临潭、渭源、通渭4座县城及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等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县、乡苏维埃政权。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入甘后,1936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会议。红军在岷县成立了甘肃省工委、甘肃省苏维埃政府。9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漳县召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成立漳县县委、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建立了抗日游击队和漳县红军武装青年营。9月27日,红四方面军在临潭新城召开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朱德同志作了整军报告。9月30日起,红四方面军分为6个纵队,先后由洮州、岷州、漳县等地向通渭、庄浪、会宁、静宁前进。10月5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两次占领通渭县城,红九军到达榜罗镇,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武山县榆盘镇。 7日,第四军先头部队抵达会宁;8日,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到达会宁青江驿、静宁界石铺地区;9日,红军总部和四军、三十一军抵达会宁县城;13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在会宁县城与主力部队会师;10月26日至30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总部直属机关和直属队、九军、五军共21800人,从靖远虎豹口强渡黄河,计划执行宁夏战役。

表2-3 红四方面军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

四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甘肃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后进入陕南并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 1935年7月,从陕西长安县出发,继续长征。8月2日,红二十五军抵达两当灵官殿,进入甘肃境内;3日,攻克两当县城。此后红二十五军继续北进,先后攻占天水利桥、天水北关,从沿河镇北渡渭河,攻占秦安、威逼静宁。8月17日,红二十五军攻克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向平凉进发,继而抵泾川、渡汭河,向南挺进、佯攻灵台,转而向西威逼崇信、华亭。 8月29日,红二十五军涉泾河上北塬;31日,经草峰塬出平凉县;9月3日,抵达合水县;7日,到达华池豹子川。

表2-4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

红军三大主力军及红二十五军在甘肃这片红色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在甘肃辗转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对我国的围剿,先后参与了腊子口战役、岷洮西战役、成徽两康战役、通庄静会战役、山城堡战役等知名战役,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战斗,无数革命烈士誓死抵抗,不惧牺牲 ;召开了许多高瞻远瞩的会议,在这些会议上确定了重要方针,在关键时刻正是这些会议的精神起着引领作用,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从1935年8月第一支进入甘肃境内的红军队伍开始,直到1936年10月三军的胜利会师,甘肃见证着红军四百多个日日夜夜所经历的艰辛和磨难,终于坚持到胜利,迎来了曙光,完全摧毁了国民党想要围剿红军的阴谋。

五 红西路军西征在甘肃

1936年10月,经过两年的时间,二万五千里的跋涉,红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后,仍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为了打通国际通道,与北面的苏联取得联系,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军事力量上的基础,受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准备发起宁夏战役,占领宁夏,实现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目的。 1936年10月下旬,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及三个军队的将士准备按照原定计划顺利集结,奉命渡河,准备执行发起宁夏战役的原定计划,后来因为敌情变化等原因被迫取消, 11月11日,红西路军诞生,这支英勇的队伍从此开始了在河西走廊征战的历程。 从11月红西路军明确了打通新疆的主要任务后,迅速西进,转进古浪、凉州;创建永昌、山丹根据地;与红军的主力军里应外合,协调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集结临泽、高台;血战高台城;鏖战倪家营;恶战三道柳沟;1937年4月,历尽千辛万苦的红西路军420余名骨干力量抵达甘新交界的星星峡,后整编为新兵营,在迪化修整和学习军事技术,两年后分批回到延安。

(1)红西路军的组建

1936年11月9日,渡河部队按照《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的部署开始展开行动,命红三十军为第一纵队,从景泰一带地区动身前往大靖、土门方向进攻;红九军为第二纵队,自景泰镇虏堡地区途径干柴洼、横梁山勇夺战略要道古浪县;红五军为第三纵队,跟随总部与红三十军同行。 11月11日,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批准成立红西路军,并配置11名军政委员会,军政委员会的主席由陈昌浩同志担任,副主席由徐向前同志担任,协作管理红西路军队伍里的政治、军事和党务工作。 在大靖正式组建红西路军后,总部和红三十军、红五军攻占土门,进行补给休整,出发到凉州区大河驿与红九军汇合。

(2)转进古浪、凉州

古浪县坐落在武威市的西南角,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11月14日,古浪县城被拿下。11月16日天刚刚拂晓之际,敌兵马元海部率3个骑兵旅和4个民兵团开始了对古浪县城的激烈进攻,红九军奋力抵抗。古浪城的这场战斗,红九军与敌军持续了三个昼夜,歼灭敌军2000多人,我军也伤亡惨重,许多优秀将领身先士卒,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红三十军经过御敌大河驿、解围古浪城、包围凉州城与满城、佯攻凉州城、缔结“城下之盟”、奇袭敌祁明山旅驻地戚家栈院、四十里堡战役、血染陈家烧房、遭袭丰乐堡等英勇战斗,在凉州附近与敌人发生了激烈的酣战,共歼灭敌人2400余人,我军伤亡惨重,红三十军二六三团一个连的将士们在这场战役中全部牺牲。

(3)创建永昌、山丹根据地

1936年11月18日,军长程世才带领红三十军八十九师的两个团及总部骑兵师占领永昌县城。21日,红西路军总部进驻永昌县城南的天主教堂。22日,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下发了《告指战员书》,鼓舞全体指战员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士气,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加紧创建永(昌)凉(州)革命根据地。23日,在永昌县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截至12月,红西路军在永昌县城及附近地区陆续建立起了13个苏维埃基层临时政权,扩大了我军的群众基础。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成立后,永昌人民自发地支援红军的行动改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全方位行动。各级政府做了大量且卓有成效的支前工作,当地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永昌成为红西路军西征期间真正的“加油站”与补给所。红五军在山丹驻防期间,在城内各街市组建了5个苏维埃政府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动员当地群众积极支援红军。

(4)集结临泽、高台地区

1936年12月31日,红西路军第五军攻占了临泽县城抚彝(今临泽县蓼泉镇), 1937年1月1日,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领军队占领了高台县。那个时候,红西路军的主力部队在沙河堡(今临泽县城)、倪家营子集结完毕,原地待命,董振堂和杨克明两位优秀将领率领3000余兵力守卫着高台县县城,临泽则由郑义斋的总直供给部、妇女独立团和红五军政治委员黄超率领的红三十七、红四十三团驻守。 1月12日,敌军用计拖延住守备在临泽的主力部队,事实上派主要兵力绕道向西行进,绕到了只有红五军一支兵力坚守的高台县,继而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我军由于中了敌军设下的圈套,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在顽强坚守了8天之后,高台县城沦陷,3000多名将士在这场战争中壮烈牺牲,其中就有董振堂和杨克明。他们的职位分别是红五军的军长和政治部主任。紧接着,国民党部的“马家军”前去攻打临泽,在此,我方红军与敌拼杀了70多天,灭敌10000多人,我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战斗中九军政委陈海松、三十军副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等70多名团级以上指挥员及数千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

(5)石窝山分兵

1937年3月12日,红西路军因为队伍中的将士数量减少,兵力和粮食供给不上,不得已向祁连山行进,敌军紧追不舍,红西路军极度疲惫,还要应对敌人的追打,被迫展开血战,最终于3月14日只有2000余人的红西路军退入了祁连山康隆寺一带。本想可以安稳一会,不料敌人的骑兵又迅速地追来,在身心极度疲乏的情况下又经过了几场激烈的战斗,执行掩护任务的二五六团全体团员英勇牺牲。 妇女抗日先锋团也遭到敌军的重重包围,全部牺牲。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为现在“已战至最后”“只有设法保存基干”。当日下午,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的领导人在石窝山紧急召开会议,讨论红西路军该往何处去的问题,会议做出了如下决定:陈昌浩、徐向前设法回陕北向党中央报告目前的形势;由李先念、李卓然等八人重组为西路军工作委员会,李卓然担任书记一职,主要负责政治领导工作,李先念同志来指挥队伍。 然后,红西路军兵分三路:左支队有1000余人,是由三十军余部和总部机关人员组成的,这支主要兵力交由李先念指挥,向新疆转移。右支队为九军余部,有700多人,这支部队交由王树声指挥,这支部队的目的地是陕北;其余人员编为机动支队,包括伤员、妇女、小孩在内共上千人,由张荣率领,在祁连山中打游击战,迷惑敌军,并设法前往陕北。

(6)余部进疆

1937年4月,李卓然、李先念率领的红西路军西行支队1300余人向西游击,4月16日自肃北县大龚岔口走出祁连山,18日到达肃北县石包城休整两天后,向安西(今瓜州)进发。又经过了两天的行军,4月22日,来到了安西(今瓜州)县东南方向的蘑菇台,在此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又在此处与远大于我军兵力几倍的马家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役使得我军又损失了数员大将。 到了4月底,我军行至星星峡的时候,仅剩400余战士。5月1日,陈云、滕代云等人代表党中央,带着满载衣服、被褥、食品、药品等物资的20辆车,来到了甘新交界的星星峡迎接慰问红西路军,并在此召开了欢迎慰问大会。红西路军保存下来的这批骨干,在星星峡经过短暂休整后,于5月7日到达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重新变为“新兵营”,他们就在此学习专业军事技术,待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这批战士陆续返回陕甘宁地区,加入了抗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上册)一书中写道:“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红西路军在极为严酷的条件下与敌浴血奋战数月,经过大小战斗80余次,歼敌2.5万多人,以昂扬的斗志和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做出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红西路军惊天动地的壮烈事迹,已被载入史册,党和人民将永世不会忘记。

(7)兰州营救

1937年5月,为了寻回失散在河西走廊及青海省的红西路军将士,几位党代表奔赴兰州筹备建立红军联络处,地址为南滩街54号。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联络处正式改为“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经历过一次搬迁,搬到了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185号),一直待到1943年,执行中共中央的命令,搬回延安。

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在党中央和各位同志的领导下,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不负党的重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积极地营救和找回了许多流落在河西及青海一带的西路军战士;宣传和建立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往延安前线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扩大了革命的队伍,夯实了群众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省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协助和指导在办事处同志的领导和配合下甘肃工委扩大了党的地下组织成员;同时还负责在苏联和新疆来回的革命干部的接待任务以及抗日前线的生产资料的运输任务。办事处曾经居住过几十位老一辈的革命家,有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李先念、邓颖超、许光达、毛泽民等,被周恩来同志誉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红西路军将士们踏足过的甘肃的广大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如今都成为极其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其蕴含的精神财富,在全国的文化资源宝库中具有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是“后浪”们奋发图强的精神源泉。

表2-5 红西路军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

表2-5 红西路军西征在甘肃大事年表续表

第二节 甘肃红色旅游发展历程

红色旅游的发展阶段,就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将红色旅游的发展划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红色旅游的孕育和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市场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其中,在第一阶段这个时间跨度内,又被“文革”这一特殊事件划分为三个小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之前,第二个阶段是“文革”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文革”结束到20世纪末期。第二种观点将红色旅游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步萌芽阶段(1949—1977年);初步发展阶段(1978—1989年);渐趋成熟阶段(1990—2003年);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还有一种观点将红色旅游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逐步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全面市场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

细探甘肃省的红色旅游发展史可以发现,与国家的政策和呼吁相适应,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也是紧紧跟随国家红色旅游的发展脚步,又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归根结底,还是与国家的政策号召密切相关。所以,从时间发展的跨度来看,甘肃省红色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初步萌芽、逐步探索、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一 初步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就积极开发革命纪念地,使其发挥教育功能,许多的革命遗址、伟人居住地、纪念馆都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进行修缮和开发。1960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被国务院公布出来,表明纪念地等红色资源将会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保护,也标志着相关部门开始意识到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这个时候,全国的红色旅游活动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旅游,因为这时期的红色旅游活动并没有被市场化,还属于国家和政府范畴的政治接待,所以我们称其为萌芽发展阶段 ;但是这时期对于红色旅游的政策和态度使得人们从意识层面开始保护和合理利用红色资源,为后来的市场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红色旅游的初步发展,得益于党中央对甘肃革命老区的肯定和关心。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陕甘宁分团陇东组及随组文工队、电影队等在分团长李培福带领下抵达西峰,向庆阳全区七县革命烈士家属、复员军人、荣誉军人和老区人民进行亲切慰问,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及毛泽东主席的深切关怀。慰问团在河连湾、南梁、荔园堡、阎家洼、柔远城子、西华池、范家塘等地祭扫了烈士陵墓,分发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题词以及毛泽东画像、慰问信、书籍画册等万余册。

其次,这一时期,许多市县对有重大纪念价值和意义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开发重建。1950年,白银市靖远县修建了高湾乡无名红军烈士墙;1952年,庆阳市华池县修建了华池县烈士陵园,也是在这一年,庆阳市的另一个县环县的烈士陵园也正式落成,兰州市七里河区修建了兰州烈士陵园,武威市凉州区建立了凉州战役纪念馆;1953年,庆阳市正宁县修建了烈士纪念碑;次年,合水县在县政府的主持下也修建了烈士陵园;1956年,庆阳市宁县修建了宁县烈士陵园,地址选在著名的文化遗址苗咀坪附近;1957年,张掖市的高台县政府为了纪念在此地血战的红五军将士们,在各界人士的倡议下,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1963年,在甘肃省公布的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数个红色革命纪念地位列其中;1979年,在定西市通渭县城西南64公里的榜罗镇第一次修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

据此可知,这一阶段,甘肃省红色旅游的主要发展内容是下发文件对革命遗址进行开发和保护,各地积极修建纪念馆、纪念碑等建筑,组织特定的群众前往纪念地参观学习。这时所呈现的特点与全国红色旅游萌芽阶段的特点十分相似,主要特点表现为:以组织群众参观游览为主,参观人员的数量和参观地的开发都有严格的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更多的是实现这项活动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各地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差异,直接导致各地在修建时的财政投入、修建规模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 探索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决定把我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建立,为我国红色旅游功能的扩充奠定了基础,旅游业在良好土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成长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力量。 1997年5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各地红色资源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加朝气蓬勃。各地革命纪念地红色文物、遗址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葺,各景区的可进入性、旅游相关配套设施等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各地政府也开始频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提高当地红色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旅游者前来。

1981年7月,甘肃省政府发出《关于重新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此文件列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旅游资源有13处,它们是: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抗日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俄界会议遗址、哈达铺红军干部会议遗址、腊子口战役遗址、榜罗镇会议遗址会宁会师遗址、河连湾省府旧址、山城梁战役遗址、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遗址、兰州战役遗址、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高台烈士陵园。 1983年,兰州市榆中县修建了张一悟纪念馆来纪念甘肃特别支部书记张一悟;198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在陕甘宁省委、省政府的旧址上立下了一座石碑,军事家肖劲光为石碑亲手题写了碑词“中共陕甘宁省委、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同年也在山城堡战役遗址处立了一座纪念碑。1985年,白银市平川区落成了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同年年底,位于陇南市宕昌县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正式更名;1986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的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始修建;1996年,平凉市静宁县修建了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纪念革命领导人在此留下的革命遗迹。

这一时期,甘肃省各地不仅加快修建纪念馆来纪念革命遗迹,而且也纷纷加大力度对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例如,1982年12月,庆阳市环县人民政府公布兴隆山长征宿营地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5月,镇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三岔镇毛泽东长征途中驻地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庆阳县人民政府公布陇东中学大礼堂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月,宁县人民政府在王孝锡墓冢前立一块水泥墓碑,碑面用朱漆竖书“王孝锡烈士之墓”7个大字,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9月,庆阳旅游局成立,与原来的庆阳接待处合作处理各项事务。庆阳市旅游局负责处理与旅游相关的事务的组织和管理职能,自此,庆阳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有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庆阳市的红色旅游开始步入正规化的时代,这种转变为庆阳市对外宣传旅游形象、整顿红色旅游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这对底下各级县市区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这一时期属于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不久,国家就做出了把国家工作的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符合国情的。于是,一系列的重大经济决策纷纷颁布,为当时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使其能够蓬勃发展。1986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起草了“七五”计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末期,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确立了自身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1997年5月,在中宣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甘肃会宁县的红军会师楼位列其中,为甘肃省红色旅游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依靠旅游获得发展的效益日益体现,各地也纷纷不遗余力地加大对旅游的投资。尤其是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庆祝祖国华诞50周年等典型纪念活动,充分地做活了红色旅游市场。

但是在只注重政治、经济功能的时候,对红色旅游发展的规模关注不够,对红色旅游的内涵、制度、特点、模式等缺乏科学规划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各个地方的红色旅游发展逐步由政治接待为主转向以市场化经营为主。甘肃省各地级市以及县区决策者也都借此机会,纷纷出手,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各地的保护工程也都如火如荼地展开,所以旅游市场上的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中红色旅游占了很大的比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只看到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有点太急功近利了,并没有想好以后的长远规划,无论是从以后客源市场的开拓还是红色精神的进一步挖掘,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部分红色旅游资源的闲置与破坏 ,毫无疑问为后来的开发建设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旅游局为延安、韶山等革命老区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政策,包括每年为这些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厚的政策,提供一定的资金。但是,甘肃省在这一次的政策倾斜中并没有争取到充分的资源和资金,直接导致与其他革命老区的差距拉大。所以,甘肃后几年的发展逐渐落后,并没有形成本省优势,把红色旅游市场做大做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末。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旅游发展的迟滞无形中也变成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一种保护,避免了只顾经济效益的粗放型的开发的弊端,使得后来在追赶的途中避开一些弯路和错路,直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 全面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2001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活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发布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给红色旅游做出了科学的界定,阐明了红色旅游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各省市根据纲要指明的道路,开始科学合理地筹谋红色旅游下一步的发展,以期尽快实现红色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

这一时期,甘肃省的红色旅游也搭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开始实施,在这一年,各地围绕建党90周年,举办了许多大型的纪念活动。甘肃全省在这一段时期内举办了和红色旅游相关的宣传促销活动近百次,专题活动三百多次,为红色旅游的基础建设投资有3亿多元。张掖市高台县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划纲要的前提下组织编写了《高台县红色带动工程2009—2015年总体规划》 《高台烈士陵园建设规划》和“红色旅游”开发项目规划;山丹县组织修改完善了《艾黎新西兰国际旅游村概念性规划和开发建设规划》,深入挖掘当地可开发利用的红色旅游产品,对打造属于自己的红色旅游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甘州区修建了高金城烈士雕塑、景区内标示牌的更新、大型宣传版面的制作以及景区内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临泽县聘请专家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内的绿地景观设计出谋划策,最终制订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国家为甘南州迭部县投资拨款986万,用于“天险腊子口”战斗遗址红色旅游景区朱立沟综合服务区给排水项目工程的建设,酒泉为迭部县投资600万元,新修建了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的腊子口游客服务中心大楼,该地还对旺藏红色旅游景区旺藏寺院进行维护修建,以及完成了旺藏红色旅游景区茨日那民俗风情园60%的建设任务,为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平凉市静宁县对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功能进行了完善,建设了赵墩沟梯田生态风景区还有红十五军革命遗址红军楼修缮等工作,共花费1070万元。酒泉市完成了安西战役纪念塔广场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的项目,也完成了西路军战役纪念馆的规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着手开始修建游客接待中心;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修建了部分基础设施和生态治理工程;玉门油田红色景区为了实现更长远更高效的规划,开始编制景区规划工作,仅编制规划这一项工作,就花费了50万元,并为了保证该景区的可进入性,在玉门油田西河坝窑洞上铺设游客通行桥梁,花费300多万元,改造维修老君庙、老一井的基础供水、供电设施,花费了200多万元。

这一时期整体发展速度很快,各地的发展水平也比较均衡,都与当时党和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支持政策是分不开的。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公布出第二批百个教育示范基地,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名列其中。 2009年6月7日,习近平同志到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考察,为烈士们敬献了花篮,代表党中央领导人表达了对老区的关心。习近平同志说道:“现在老区不够发达,但随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对老区的扶持将会越来越大。” 2005年、2010年国家公布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名录,我省的一系列红色纪念地成为这100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9月3日,三期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我国的红色旅游发展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是适合新形势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又一次科学探索。

随着文件在各省的实地落实,甘肃省也积极响应,以《三期规划纲要》为纲领,颁布《甘肃省2016—2020年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表明 :甘肃省将在这5年的时间倾力培育3个重点红色旅游片区,建设30个样板红色旅游景区、4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倾情奉献“长征丰碑、红色陇原”这块甘肃红色旅游的新招牌,打造国家级的红色旅游发展创新基地、研学基地 ,旨在成为国内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向着人们一提到红色旅游,就会想到甘肃这片热土这样一个方向努力。三个重点红色旅游片区是按照方位分为东部红色沃土旅游区、中南部长征丰碑旅游区、河西红西路军征程旅游区这3个红色旅游区 ;四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分别是南部的红色丰碑旅游线,这条线路与南边的四川省相连,北边的长征胜利旅游线,这条线路与北边的宁夏相连,西边的英雄史诗旅游线,这条线路与西边的新疆相通,以及东边的红色沃土旅游线,与东边的延安相连;30个样板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目标是全部都要达到3A级以上的标准,有1/3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所蕴含的内涵向着4A级的标准打造。到2020年,只这10个4A级的红色旅游景区年接待规模就要达到50万人次以上;凭借着优良又数量众多的红色资源,甘肃省红色旅游的发展一定使人眼前一亮。 到2020年末,接待人数突破4000万,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要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00亿元以上,其创造的就业岗位数也要翻一番,达到10万人。该方案要求要对重点事件、突出性项目重点打造,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的景区,使之内涵更加丰富,为未来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做好铺垫。 FOWqPCT4eT4YobBKn4mG1WsE9vc1pSft3vuk6ILhrDT/vHY/Xrwr8jrX8ubeKO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